“《风声》这样的烂片都过了2亿!”“《枪王之王》漏洞太多,堵都堵不上!”
著名导演高群书、尔冬升昨日在京参加“华语警匪片路在何方”论坛,两大导演就警匪电影的类型、华语警匪与好莱坞的差距、华语警匪片将来的发展,以及合拍警匪片如何顺利过审等方面展开讨论。高群书随后猛夸自己将于贺岁档上映的西部警匪电影《西风烈》,并自嘲《风声》是烂片;尔冬升于是也相当坦诚,自曝很清楚《枪王之王》的漏洞,所以在后面不断加快节奏,希望观众看不出来。
“忽悠”观众的经验———
高群书:《风声》这种烂片子都能过2亿!为什么?
“拍电影就是忽悠,导演都会说我这个片子多好多好,就看是真诚的忽悠,还是真的忽悠。”高群书在这句本来已经很直白的话中加了一个粗口,惹来全场爆笑。
《枪王之王》在内地的票房突破了1亿,创造了警匪片的内地票房纪录。但高群书认为,其实还可以更高。他跟尔冬升说:“其实《火龙》、《窃听风云》、《枪王之王》的票房都应该过2亿。你说《风声》这种烂片子都能过2亿!为什么?就几个房间几个人,可能这电影的内涵适合中国喜欢斗心机的心理。但是我觉得它还应该加点别的,真正的大场面。我说的大场面不是为了炫耀钱去拍的,而是那种有钱才可能拍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东风雨》的开头其实拍得很好。”最后一句又让听众乐了。
之后高群书又自曝,他觉得《风声》的阵容很一般,合起来才是一个“腕儿”。没想到之后有人跟他说,你这片子个个都是腕儿。“建组时,原定的演员是葛优、章子怡、陈道明和孙红雷,但我觉得都是爷啊,我这么一个业余导演,出了什么事肯定是我拍屁股走人。后来才换了华谊那一帮演员。”他说,由此证明,一部电影的成功,演员不重要,导演也不重要,“反正没人是冲着我来的”,重要的还是电影本身。
尔冬升导演也“贡献”了一点忽悠观众的经验。他说,有人提到《枪王之王》的漏洞,自己当导演当然知道,但是又不能让观众看出来,所以只好把节奏加快。“我又不喜欢重拍,喜欢通过剪辑来解决。”但后来有太多漏洞在那里,堵不了,所以“浪费了一点钱”。
通过“审查”的经验———
尔冬升:暴力镜头只用远景,床戏镜头只露表情
这次《枪王之王》在内地市场能够获得这样的高票房,跟尔冬升的丰富经验有关。他说:“其实之前我就很清楚亚洲市场各个国家的电影审查标准。比如在新加坡上映,不能有警察或公务员的负面;而马来西亚是最严的,比内地还严;在飞机上播,就完全是合家欢的标准,什么都要剪干净。所以我都已经适应了。要进入哪个市场,就要按照规则来做,不会抱怨。”
他认为,内地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为了照顾青少年,关于性爱、暴力等方面的限制也是理解的。然后,他详细分析了通过内地电影审查的几点“窍门”:“暴力镜头只用远景,床戏镜头只露表情。”他说,如果遵守这样的原则,一般不会出问题,虽然有时候他自己觉得有些镜头“远景也挺暴力的”。好玩的是,之后播放的《西风烈》预告片中,不仅有很多近景暴力,还有余男半裸的有动作的床戏。尔冬升导演有点吃惊:“看来这部片子是一个试验,试验我们审查标准的暴力指数。”
至于香港,电影审查是很宽松的。如果要拍警匪片,只对在公开场合穿着警服的演员有要求:不能有犯罪记录,也不能有黑道背景。但是在室内拍或者偷偷拍,警署也没辙。但尔冬升认为最困难的不是这一点。他还是很希望内地的观众不要带小孩去看他的片子,“有次我跟一对夫妇打招呼,他们带着一个6岁的孩子。我问他们孩子也看这个电影吗?他们可能怕我不高兴,连说他也看。我心里一凉。《枪王》里面用笔当枪指着头的镜头,我都很怕小孩子看到”。
面对“质疑”的经验———
尔冬升:觉得电影不好看,骂导演就好了!
尔冬升的《枪王之王》虽然取得内地高票房,但在香港的票房却很不理想,只有700万。“除掉宣传发行的费用,其实只剩零。其它,电视台给了几百万,DVD不知道有没有几十万。”尔冬升坦承,这是重视内地市场带来的一个损失,“为了适应内地的审查,电影在内容上更加温和。这让香港观众对电影预期很低,于是觉得不满足,有很多质疑。另外,他们可能有这样一种心理,觉得你这个片子不是为我拍的,我为什么要来支持你?而对于一些年轻导演的片子,比如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还有两个新导演的《打擂台》,都是拍香港本土题材。香港的年轻人会觉得,这是为我们拍的。这些片子也是基本放弃了北方市场,最多走广东市场。”尔冬升表示,他也不是为了利益一定要拍这些“温和”的片子,只是在拍之前会想好走哪个市场。有一些题材比较尖锐的片子,他如果喜欢也肯定会拍,只是在成本上会被投资方卡得很死。
之前冯小刚向媒体大倒苦水,耐心地解释了为什么要植入广告和涨票价。昨天尔冬升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虽然内地票房过了1亿,但在内地,票房就是全部。不像在好莱坞,票房只占三成,还不算卖玩具的收入。他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盗版,而是网络下载,“这已经威胁到盗版商的生存”。但随后他话锋一转,称观众没有必要知道这些内幕,“觉得电影不好看,骂导演就好了!”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驻京记者陈祥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