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唐山大地震》晒单据求清白 直面首日票房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09:27  南方都市报
《唐山大地震》晒单据求清白直面首日票房质疑

两位观众站在电影海报前

《唐山大地震》晒单据求清白直面首日票房质疑

王中磊回应质疑

《唐山大地震》晒单据求清白直面首日票房质疑

导演冯小刚

  南都记者方夷敏实习生刘杰

  从冯小刚《唐山大地震》喊出5亿票房起,这部片子的票房能否达到如此预期必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7月22日《唐山大地震》首映,加上7月21日在部分院线举行的点映,华谊公布《唐山大地震》当天取得了3620万票房,宣称这一数字打破了《阿凡达》在年初创造的3600万首日票房纪录。不过许多媒体与观众纷纷对此表示怀疑,“到底票房是真高,还是虚高呢?”面对怀疑,华谊在网上公布《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的113张统计原单,欢迎网友媒体监督。这也是制片方首次公布电影的票房报表。华谊负责人王中磊、导演冯小刚、电影局负责人也分别对质疑作出正式回应。

  事出有因

  首日票房疑云:《唐山大地震》一日公布三次票房

  华谊为什么要公布票房统计原单,这还得从《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说起。

  《唐山大地震》首映日后,关于票房有几组统计数据:7月23日中午新浪致电电影局,采得票房3300万的数据,到下午六点多又有媒体公布了票房超过3400万,晚上华谊兄弟公布的新闻通稿,首日票房已经成了3620万,“首日票房超过《阿凡达》”。就是这样一日三数字,才引得不少网友一头雾水,“到底哪个为真哪个为假”,其中“超越《阿凡达》”的说法更是引起了网友的质疑,认为片方把23日的票房也加到首日票房去,耍了个小手段制造繁荣景象。

  有网友称“主要是国产大片虚报票房把大家虚报怕了,大家不再信了,面对《唐山大地震》超阿凡达的首日票房,难保不多长个心眼,保不准又是一个《黑猫警长》呢?”而且中国缺乏独立的第三方票房统计机构,“中国电影票房数据的及时发布只能靠两个渠道:一个是电影出品方(卖瓜的),一个是院线(摆水果摊的),都跟产品(西瓜)有一定关系。”加上《唐山大地震》公布的首日票房3620万仅仅比《阿凡达》多出20万,难保不让人猜测会不会是为了炒作才出的这个数字。“一日三变”的数字更是让人生疑。

  反击“虚报说”:公布113张票房统计原单,欢迎网友媒体监督

  面对质疑,王中磊选择在网上公布《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统计原单,欢迎网友媒体监督。这样的做法对于国内电影来说还是第一次。这些高清图集包括了联合院线、新影联、新干线等多家院线的首日票房统计单,这些票房统计原单显示的信息为日期、地点、观影人数、放映场次。从这些原单看,统计日期不仅包括7月22日首映日票房,还包括7月21日点映日票房。城市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还有济南、保山、曲靖等这样的中小城市。场次安排上最多的能排到35场。以广州飞扬电影城为例,7月22日,放映场次12场,观影人数1707人,平均每场达到142人。飞扬正佳影城、青宫电影城的平均每场观影人数也达到了90人。有网友看了这些票房统计单也觉得,“他敢公布就证明基本为真啦。”

  回应质疑

  王中磊:统计时差导致票房有差异,公布的数字其实比真实还低

  华谊总裁王中磊昨天就质疑作出回应。他解释,对于一日出现“3300万”、“3400万”、“3620万”三组不同的票房数据,主要是因为统计数据不能一步到位提供造成的。“3620万的票房是下午7点的数字,当时已打破了《阿凡达》的纪录,而且许多媒体的截稿时间就要到了,片方就保守地发布了。实际上首日的票房是要高于这个数字的。”王中磊解释,影片上映后,第二天片方才可以一点点地得到院线和影院上报的票房数据,尤其是一些需要手工上报票房的数据就要更晚一点才能拿到,这部分的票房占到了全部票房的7%。王中磊称,《唐山大地震》最终确定的首日票房超过3620万元,首周四天的票房为1.73亿。

  王中磊表示,华谊兄弟作为一个公众公司,所有报表数据都是需要公示给大家的,不会在票房上“浮夸”。所有之前公布的数字都是真实的,甚至是比真实还要低的。他解释,《唐山大地震》上映后,几乎每天都在创造新的记录,但由于电影题材的缘故,公司对于票房数据的宣传比较低调和克制。但由于媒体的关注,票房还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冯小刚:“真对不起伤了你们的心,首日3620万是真的”

  相比王中磊的冷静,导演冯小刚显得有些愤愤不平。他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发文称:“有人处心积虑认定《唐》首日票房虚报,并痛心疾首认为首日不可能超过《阿凡达》,我们的精英们唯恐丢了美国人的脸。怎么可能呢?一定是假的!真对不起伤了你们的心,首日3620万是真的,只会低不会高,因为吹牛B要上税的。本民族饱受挫折,养成自卑感,耍不国歌里怎么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呢?”

  昨天凌晨4点多,他又更新一条微博,公布《唐》7月27日票房,“胶片1713万,数字2370万,IMAX82万,合计4166万。至7月27日上映6天票房合计24612万元。有存疑的请协助调查,我们监票的人手不够,本人不胜感激。有存心找别的茬再下嘴吧。不是我不厚道,是有人嘴太脏。”

  电影局:考虑重点影片在重要时间节点公布关键数据

  而这次出现对《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的质疑还因为媒体无法拿到权威数据,所以只好个别访问,而又因为时间点不一造成了数据不同。对此,电影局负责人对媒体回应,“对于电影局来说,每季度报一次官方的票房数据,而且这个季度数据会在《人民日报》上发布。”但明显每季度一次根本无法满足媒体和观众的需要,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一部影片,政府每天发布票房数据,是不现实的。他也承认,现在相对电影行业的迅猛发展来说,统计手段滞后了。他透露,目前电影局正在推进这个统计手段的升级,今后也会积极采纳媒体建议,考虑由电影局来发布一些重点影片在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关键数据。

  晒票房单据,能成为行业规范吗?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的宣传自上映前开始,就一直像在走钢丝,好像一脚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而这次面对媒体对影片首日和首周末票房数字的质疑,华谊兄弟干脆在网上贴出100多张影院原始票据做为回应,而电影主管单位也对媒体的访问作了正面而详细的解答。在我眼里,华谊兄弟在这次“票房质疑危机”中,“机”会远远大于“危”险,甚至由此让原来如走钢丝一样的影片宣传营销,开始踏上了一条重新书写中国电影产业新篇章的阳光大道。

  首先得说,媒体对电影票房的虚报持续的关注和大胆的质疑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因为本来这就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质疑和评论应该是建立在对电影行业相关情况做到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换句话说就是对这种还是有点技术门槛问题的质疑,需要提前做一定调查和研究。因为眼下中国电影行业还处于襁褓期,无论电影产品内容还是电影院线渠道建设,以及配备的硬件技术水准,在客观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国内迄今还无法像美国、日本、欧洲等电影发达地区一样,拥有一套经过几十年考验的票房数据统计和监察系统。而要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票房统计流程,是需要一定耐心的。

  在这次《唐山大地震》的“票房质疑危机”中,华谊兄弟和电影主管部门都扮演了耐心说明的角色,并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道理就是反复耐心地对媒体介绍国内票房统计的一些基本情况和计算方法,比如有的媒体的确不太了解首映零点放映的票房收入按常规都是计入首映当天全天票房的;而“晒单据”是片方面对媒体质疑最直接有力的回答,应该也算摆了事实。

  在我看来,如果国内短时间内,在电影票房统计的硬件、软件建设方面的建设还不能得以完善,那在完善前,上面这种“摆事实、讲道理”方法就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一个行业要健康发展,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是前提,而这次华谊兄弟采取的“晒单据”这种可能会被大众解读成“某种作秀”的做法,其实却是化“危”为“机”的不二之选。因为华谊兄弟作为国内娱乐公司的领头羊,其上市公司的身份,他们也必然肩负了让股民和其他公众了解事实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也从事实上在一步步促进电影行业在向更健康的市场化方向发展。如果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就让我们做得先透明起来吧,这次华谊兄弟又往前多走了一步。真心地希望以后国产片的片方向媒体“晒单据”能够成为一段时间内的行业规范,站在发展的角度,这个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 南都特约娱乐评论员 关雅荻

  消费者与生产者,总得有一方先伸出手

  对《唐山大地震》的票房,本来大家都没有那么关注,但是冯小刚自己喊出了5亿的高数字,吸引了目光的同时,必然会同时带来不少关心。首日票房报收3620万,超越《阿凡达》的3600万,但因为这个数字一天内三次修改,虽然前后相差并不多,最后超过《阿凡达》的关键零头却不可避免地要为华谊带来质疑之声。这不是群起围攻,也不是崇洋媚外,只是一个正常的产业环境下的必然。厂家要允许消费者提出疑问,只要你拿得出证据,你收获的不只是这一条新闻,而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信誉。华谊几位董事会成员,都是经商高手,该知道信誉的重要程度,要不然马云也不会开发出支付宝和皇冠卖家这种东西独霸市场了。

  对《唐山大地震》票房的质疑,其实是整个中国在重新找回人与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又一小步。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一切道德标准似乎都被抛在脑后,金钱多寡成为唯一标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堕入一种没有信任只有怀疑的恶性循环,有远见的人都在找寻重塑信任感的方法。《南方周末》刊载报道,作家六六“卧底”医院半年,直接地体会到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由来,最后她写了这么一句话,“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循环,一定需要先有一方,先伸出手来。”这句话,放在当下的中国,各个涉及到消费的领域,都是适用。《唐山大地震》被质疑,华谊也没有问,你是哪家媒体,谁准许你质疑我们,只是公布百多张票房统计单,力证票房数字属实,这也算是率先伸出来的那只手。只不过稍嫌被动,但不管怎样,这只手总算伸了出来,有些犹豫,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对面的人,会不会也伸出那只手,握在一起。

  在这个中国电影票房冲击百亿关口的2010年,前有《阿凡达》一骑绝尘,打压得国产电影半年多都没抬起头来,后面还有欧美片商步步紧逼,不管是市场还是有关部门,确实都需要《唐山大地震》给国产电影壮壮声威,添点底气。但是,正如有些业内人士所提出的观点,《唐山大地震》和《阿凡达》的比较其实没有那么必须,两种文化、两种环境下的产品,一个脑门上写着“美国大片”“视觉奇观”,另外一个则是“中国式家庭”,“伦理感情催泪大片”,单纯比较数字高低,意义和含金量能有多大?

  《唐山大地震》的主演之一陈道明,接受采访,金句很多,谈及影视圈的商业化,他很清醒地说,“关键商业化要有一个度,文化变成金钱,金钱置换文化,要有度……难道所有存在价值的最高标准就是钱?”票房是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都乐见到中国电影产业高歌猛进,但也不想见到只有高票房大片,却没有人性关怀的纯粹商业环境。

  ■ 南都娱乐评论员 戴乐

  我不相信,你能猜对他们的票房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一部新片出来,几乎所有人都会将目光投注到它的票房数字上,发行公司、制片商或院线,关注票房是天经地义的,但媒体、大众也乐此不疲,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显然也不是中国发明的。

  美国亦然。从某个时候起,每逢周末,好莱坞城里最具权势的玩家们无不屏住呼吸,等待着一串数字的宣判,长年累月的工作,上千万的美元,无数人的职业生涯,都维系在那串数字上。只需要几个小时,那些数字就会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娱乐版和互联网论坛上,成为所有人津津乐道的对象。“虽然它创造了史上周三开画的PG-13的科幻片的首周记录,但它最终能否突破××亿仍然要寄希望它第二、三周的跌幅……”

  电影,作为科学和艺术经过一个超级复杂流程后得到的结晶,最后被浓缩为几个数字加上美元的符号,那,就是它的最终命运。《综艺》杂志的两个编辑曾写过一本有意思的书,叫Open Wide:How Hollywood Box Office Became a National Obsession,专门探讨美国人对好莱坞票房数字的迷恋。

  现在,完全也应该有人来写一本书,聊聊中国人现在对票房数字的痴迷,但他在动笔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恐怕是根本不晓得该上哪去引用靠谱的数字。但即使这样,我们的媒体和观众,对票房数字依然痴心不改。而且可以说,数字越不靠谱,越是提供了炒作、议论的空间。

  我一直觉得关心数字和关心产业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真有那么多人在关心中国电影产业吗?我怀疑没有,可能仅仅是一种数字崇拜罢了。在电影产业界,有时候一部电影是赚钱还是赔本,最后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知道底细,好莱坞是这样,中国更不必说。

  今天大旗虎皮说了段挺有意思的话:“我谈《唐山大地震》的票房,真是很无聊的事,所有所有片都撤了,只演一个,票房当然高。主旋律电影的资源垄断与中国社会国企的垄断性质是一致的,小成本商业片与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不发达也是一致的……主旋律电影的垄断,就是一种价值观垄断,其实主旋律电影最不符合经济规律,是中国电影产业中的独立王国,经济学中的例外,还谈什么谈。”虎皮的意思我大致同意,当电影不再是自由经济而演变成国有行政垄断的时候,它就不再是商业而是政治了。商业可以预测,但政治没法预测。

  所以,我也来几句北岛的诗:“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最后加一句:“我不相信,你能猜对他们的票房。”

  ■ 南都特约娱乐评论员 magasa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