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地震》6亿票房在望 调查分析其吸金棋局(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4日14:33  南方都市报
《大地震》6亿票房在望调查分析其吸金棋局(3)

《唐山大地震》全国6亿票房在望,南都调查并分析其“吸金棋局”

《大地震》6亿票房在望调查分析其吸金棋局(3)

徐帆、张静初

  说到二三线城市,不得不提另外一个话题。该片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是华谊宣布大地震最低票价提价5元。调整后,北京、上海、广州A类城市最低票价35元,成都等B类城市最低30元,C类城市最低25元。虽然华谊方面表示这个调整并不影响观众,主要是希望院线让利。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种调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票价,从而使得最终的票房水涨船高。以西安为例,《唐山大地震》上映后,西安影院的票价均在70元左右。之前的大片价格都是60元。有人据此推算:若以每张票50元计算,至少1000万人买票看了该片,仅提价一项,该片纯收入超过5000万。而影院因此涨了10元,等于让总票房凭空就增加了一个亿。广州一位院线人士则解释,其实提价对于票房的推动绝对没有到达这个幅度,一线城市的票价仍然定在70元,影响不大。影响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不排除部分影院为了平衡利润,把提价的影响转嫁给观众,从而抬高了票价,“这部分增长对总票房肯定有推动,但是否能达到一亿元,很难准确计算估算,但应该不太可能。”

  香港篇

  16天1200万港币,冯小刚这样闯过“深圳河”

  常说冯小刚的电影随着地理位置的南迁影响力也会递减,特别是到了香港。去年贺岁档的《非诚勿扰》,即便有大美女舒淇,最终在香港才收下150万港元。这一次的《唐山大地震》却是另一番光景。南方都市报记者联系到负责大地震香港发行的寰亚副总经理朱任之,据他介绍,截至上周日,《唐山大地震》在香港已经接近1200万港币,成为纯国产影片在港公映以来的成绩新高。同时按照目前的排片情况来分析,他认为大地震若无意外的话会成为今年香港暑期档的华语片票房之冠,最终票房将会在1300万至1500万港币之间。

  亲情是无国界的语言

  朱任之说,寰亚老板林建岳和冯小刚的关系很铁,冯小刚近年来的几部电影,寰亚都有份参与,此次合作《唐山大地震》相当水到渠成。对于票房的过千万,朱任之表示,不仅寰亚方面很开心,冯小刚透过电话也表示出了欣喜之情。在这之前,冯小刚的电影在香港票房相当惨淡。全明星阵容的《夜宴》算是吸金力最强的了,但也只有800万港币的票房。朱任之表示,其实不光光是冯小刚,内地电影的香港票房一直卖不上去。“去年暑期档的佳作《风声》在香港只有200万港币。整体看来,在《唐山大地震》之前有两部票房不错的内地电影,一个是《南京!南京!》,400万港币,另一个是《建国大业》,650万港币。大地震这次的成绩绝对是破纪录了。”

  “题材对口是最重要的因素,”朱任之向南都记者分析,“一来亲情肯定是无国界的语言,我有次到电影院还看到外国人也在看这部电影,他们也哭得很惨。二来地震在香港来看,也是很热的话题之一,之前的四川、青海地震都让香港人关注。”朱任之打趣地说道,《唐山大地震》名字简单易懂。像之前的《非诚勿扰》,香港一看这个名字就没有兴趣了,他们喜欢看名字就知道电影讲什么。

  1000名各界观众传播口碑

  在宣传策略上,寰亚采取内地华谊的方式,开办了多场口碑场,明星们只是少数,更多的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代表,“在7月3日,我们召集了一千名观众进行试片,有文化的、教育的、金融的等等,目的就是让他们看完后,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进行传播。效果挺好的。”

  除去和内地一脉相承的口碑场,寰亚在香港发行大地震还采取了一个比较中型规模的排场,在香港的拷贝是20个。虽然对于内地电影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数量。“其实我们也可以放开来给出去40个拷贝,但我们觉得没必要。20个拷贝数,我们就想让观众感受到电影院里有比较多的人,形成一种较多人看的现象。退一步讲,这种温情电影真的是多人看才比较有气氛。”

  除去温情,大地震还打着“首部非好莱坞的IM A X电影”称号。但对于这个噱头,看惯了好莱坞大制作的香港民众并不显得受落。对于大地震和IM A X的结合,朱任之表示得不以为然,“对方答应给我们一张幕,我们就上咯。但香港只有两块IM A X银幕,有很多好莱坞电影排队等着,《唐山大地震》目前已经下画了。”朱任之表示,有不少看了IM A X版本大地震的观众表示,只有几分钟的地震镜头,实在是浪费了资源。

  评论

  《唐山大地震》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唐山大地震》已经顺利突破5亿票房,正快速向6亿大关迈进。回想一年前开机发布会上冯小刚导演的豪言壮语,我们只能佩服,中国最牛的电影市场预言帝是冯导。

  单从一个商业项目的市场收益角度来看,《唐山大地震》的结果完满成功。这样的成功非常典范,值得学习借鉴,问题是,学习借鉴什么呢?再拍一部地震题材电影?再拍一部催泪弹电影?还是再拍一部IM A X电影?表面化的追捧、理解成功,进而模仿操作,未必能让更多的后来者成功。看看现在大量被复制的现代都市爱情片和古装喜剧,真不希望未来一两年的内地银幕上,都是让人哭哭啼啼的片子。

  《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是建立在精细的运作过程之上的。这个项目从立项、策划、筹备、制作到广告植入、宣传、推广、上映,节奏清晰,绝不是冯小刚一个人能完成的———在一个精密运转的商业机器中,导演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部商业电影的运作,同所有的商业项目一样,成功往往是每个细微环节都执行到位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内地电影近两年出现过小概率的票房黑马事件,但往往当事者都是云里雾里。而《唐山大地震》5亿票房对目前中国电影最大的启发,我想应该不在电影本身。它能在内地电影市场近两年的爆发期有此成绩,不乏天时地利之因,绝非一个导演单凭一己之力就可做到。

  当然,《唐山大地震》成功之中也有不足。比如影片的商业植入就做得还不够完美,这个问题更引发了影片道义态度的争论;而其发行、票价策略也有待商榷,毕竟它让中国的很多电影终端不舒服,也引发了观众对票价的误解。另外,影片的整个宣传完全由冯小刚一人撑起———虽然冯小刚是个天才的发言人,但导演的归导演,商业的归商业,导演对影片商业运作的过多评判反而会引发更多争议。

  不过,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有争议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人搭理。如果大家只看眼前利益的话,这肯定是对的;只是,电影这门生意,只看眼前的三五米就够了吗?

  总之,希望内地电影市场继续保持发展速度,希望更多商业电影项目取得更大成功,更希望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市场的理性分析上、对得失的潜心分析上、对各环节的精心操作上,而不是建立在急功近利上,未来才有可能出现更多达到甚至超越《唐山大地震》的不同类型电影。

  □南都特约娱乐评论员 不二(作者系业内人士,电影票房研究者)

  采写:南都记者 张麟 方夷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