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电视剧《解放》让天津影视在业内业外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解放》不仅屡获国内影视专业大奖,更是以其庞大的历史架构和史诗般的叙事方法获得了观众的一致称赞。令人期待的是,继《解放》之后,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天津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又一部力作《辛亥革命》,即将于本月底在天津开机拍摄。昨日,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首次媒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剧由唐国强担任总导演,王朝柱任编剧,并集合了马少骅、张秋歌、赵立新、刘劲、于荣光、潘雨辰等优秀国内演员,阵容堪称豪华。而在采访中,导演唐国强则表示这将是国内第一部以“辛亥革命”中的孙中山为叙事主角的电视剧。
记者从昨日在北京举行的《辛亥革命》媒体发布会上了解到,天津市委宣传部从2008年开始策划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并于2009年上半年开始组织剧本创作,剧本得到了中宣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的一致肯定。
在创作完成的剧本交付审查并通过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的许多专家称,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准确表现辛亥革命的一部电视剧作品,也是一部让广大观众最形象、最完整、最清楚了解辛亥革命的文艺作品。
电视剧《辛亥革命》是继《解放》之后,天津策划拍摄的又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同时也是今明两年天津文艺创作最大、最重要的作品,本市已经将《辛亥革命》的拍摄制作列为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的重点剧目之一。
为此,天津市委宣传部对此高度重视,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肖怀远也是继《解放》之后再次担任总策划,并表示单从剧本来看,电视剧《辛亥革命》就有着一种史诗品格,准确把握辛亥革命的同时可以称之为一本历史教科书。
导演唐国强
编剧王朝柱
打造全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编剧王朝柱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他为了写《辛亥革命》读了百余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并进行深入研究,曾前往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实地采风。
在王朝柱看来,写历史就要尊重历史,但要以艺术的手段来诠释历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写那些壮美的史实,以历史作为载体打通过去和未来,这样才能拥有广泛的观众。“《辛亥革命》是一部史诗品格的正剧,我必须采用诗化的艺术手段去写史的品格。要写《辛亥革命》,就要写出历史的大势。只有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写到极致,辛亥革命的爆发才更有力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历史走势。”王朝柱说道。
作为《辛亥革命》总导演的唐国强则坦言:“明星、票房都不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这部戏是严谨的,注重的是演员的能力和驾驭角色的领悟力,所以《辛亥革命》不是一部依靠明星来博收视率的电视剧,但是他拍出来后却一定会是一部精品。”
主演马少骅
拍了三十年戏
都是在为这次练功
《辛亥革命》中的孙中山不光是革命的先驱,还是一个英雄。对于孙中山,我一直将他摆在很高的位置,有人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用一个物件把全球的华人统一在一起,但是孙中山做到了,只有他,依靠一件中山装团结了全球华人。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人,《辛亥革命》没有把他过分拔高,而把握好了一个度,他既是很真实的人,又不是一般的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剧中细节描写到了他能舍弃所有的财产去买枪,如果放在现在,谁能将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钱都为国家献出来?很多人不能,这就是差距。那么,孙中山是如何做到的?《辛亥革命》中对这些细节都有所体现。
另外一点,《辛亥革命》的剧本写得很不错。这个剧本很难写,因为当时很多事情都发生在国内,但第一线都没有孙中山出现,他在国外要筹钱,筹了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那对方就不会给他钱了。怎么表现这点,剧本写出来了,所以《辛亥革命》很值得期待。
如果说我拍戏拍了三十年,那么这三十年都是为了这个戏在练功,因为我觉得这部剧中的孙中山是最完整的。
主创团队访谈
艺术顾问李准
五大特点让《辛亥革命》成为经典
第一,这是我国影视作品中第一次完整、形象地再现辛亥革命的作品。之前我国的影视作品中表现辛亥革命的作品至少有十几部,但是还没有一部专门、系统、真实地再现一百年前那段历史风云的影视作品。这次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天津广电集团以及王朝柱老师写的《辛亥革命》这个剧本,它不仅篇幅达到了40多集的容量,在中国也是第一部正面、完整、非常真实地表现辛亥革命历史风云的一部电视剧。它是从1905年初一直写到1916年末袁世凯皇帝梦的破产,揭示了谁复辟都要遭到失败的革命真谛,总共写了11年的历史,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以前没有任何人达到过的。
第二,这部剧它站在有史料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还有对艺术真实的处理,应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剧中涉及几百人,几乎没有虚构的人物,即使有几个虚构的人物也都是很次要的。这个戏的重要历史人物就有100个左右,当时中国的精英人物都悉数登场。我们再来打量这个剧本,它里面有大量的台词是加单引号的,当然拍的时候会做一些口语化的处理。可以说剧本中的台词都是从文献中引用来的,所有的重大事件还有历史台词都有历史文献的参考依据,它的历史真实性是无可比拟的。只有一些小的地方,或是次要人物有一些合并,这在每一集的后面都有所说明。所以说这部电视剧中历史含量非常高,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包括民俗的,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的民俗的东西也包含的非常多。这部剧中所包含的历史含量以及历史文化底蕴是以前反映辛亥革命的作品中都没有的。
第三,就是它的史诗题材,全景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风云,大开大合。这部戏以孙中山作为第一主人公,跟辛亥革命有关的一切重大历史事件都表现出来了。而所谓的史诗题材,它不仅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还必须有英雄气质,比如这部戏中的孙中山、黄兴等人身上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英雄气质。此外,史诗题材它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性,就像这部剧它的结尾体现的不是失望而是一种无私的献身精神,虽然形式上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了,但是在精神上是孙中山胜利了,他推翻了帝制,让位之后袁世凯的复辟无疾而终。《辛亥革命》这个剧有着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性,真正符合一个史诗题材的特性。
第四,这个剧是迄今为止最长的以孙中山为第一主人公的历史题材作品。孙中山是中国革命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1894年后开始的大部分起义都是在孙中山的组织和领导下产生的,这个戏就写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与所有起义的关系以及内在联系。举例来说,虽然第一集中孙中山没出场,但是整个剧情是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了最高潮,呼唤中国有一个领袖站出来把所有的仁人志士集合在一起。呼唤谁?呼唤的就是孙中山。剧中所有的叙事都是这样,虽然这个剧本第一集、第十二集、第二十五集孙中山没有出场,但这三集中都是有孙中山的灵魂的。这个剧本40多集,都是围绕孙中山来写,这个非常困难,所以说孙中山形象的完整性以及他性格的丰富多彩,和他在整个中国革命中起的作用,在《辛亥革命》之前的影视作品中是没有的。
最后一点,就是这个戏对这段历史的揭示以及给下一代的启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揭示了辛亥革命让推翻帝制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任何一个企图当皇帝的封建思想都是短命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只有推翻帝制才能救中国这个命题。记者 张少宣 发自北京 摄影 姚文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