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彭骥
《黄土地》一鸣惊人,《霸王别姬》到达巅峰,《无极》弄成笑话,年届花甲的陈凯歌似乎一直憋着一股劲,但在旁人看来,这位电影世家出身、身形魁梧的导演似乎总是略显沉重,不够有亲和力。日前,陈凯歌在北京工作室里接受晨报记者专访,信马由缰地笑笑谈谈,不忌讳话题,不避讳自嘲,甚至会在采访结束后执意送记者到电梯口,如此姿态倒是摆明放低身段。
看过《赵氏孤儿》的同行有个体会,陈凯歌似乎有意不玩什么万人大场面。采访中,他说现在自己确实感觉回到了拍《霸王别姬》时放得开的状态,但总是有意识地不把影片往哲理、思想等大道理上引。2010年的陈凯歌,似乎想看看蹲下身子,能不能跳得更高。
变与守
对好话要警惕,对坏话要认真
凯歌语录:“《霸王别姬》之后,好话听多了,心境就不一样,所以现在 对好话很有警惕。”
采访陈凯歌前,记者恰巧看到一幅照片,照片中,姜文、陈凯歌、冯小刚这三位今年贺岁档的焦点竞争人物,蹲在地上,对着镜头,各有所思。抛出这事,陈凯歌笑了笑,介绍当时三人一起都在中影怀柔棚里做影片后期,恰好遇到了,姜文起了个头,就有了这张合影,“我知道那照片早晚会露出去。很多人觉得我老站着,我也经常坐着、蹲着,不然岂不累死。”
同时代这批电影人,活跃中国影坛二三十年,纵然有第六代甚至更新锐一代导演的冲击,他们依然是当下主流,陈凯歌表示,个中原因难以深究,但就他自己而言,“一来有点运气,二来还算比较努力。”1980年,凭借《黄土地》引领第五代风潮,陈凯歌不敢当“引领”这个名,“没有第五代。所谓第五代,是说当年一批年轻人,有点电影梦而已。引领更不敢当,不是我有什么大本事,时代需要,那恰好就顺应了这需要而已。”
《霸王别姬》被认为是陈凯歌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他也不再雄心勃勃,“我对电影的兴趣,超过对超越的兴趣。《霸王别姬》固然好,但已经是过去的事,好汉不提当年勇,老想着超越,会让自己不知所措。能做多大的事,就做多大的事,《霸王别姬》那时的土壤,已经不存在了。”他表示,拍《霸王别姬》的时候,没负担,这让他很怀念,“就像这次《赵氏孤儿》,也是比较放得开的,就是处理上羁绊比较少,做得比较自在。《霸王别姬》之后,好话听多了,心境就不一样,所以现在对好话很有警惕。像后来《温柔地杀你》,那片子其实就不适合我拍,虽然演员都还行,最大的问题在于,好莱坞不让你改剧本,不让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它有很多人坐在你后头看你怎么拍。”
而《无极》更因回应《一个馒头带来的血案》时那句“人不能无耻到那个地步”,让陈凯歌的正经沦为笑柄。采访中,陈凯歌主动谈及此事,称视往昔如浮云,“一切都原谅,一切都理解,一切都宽恕。你如果真的想拍好电影,你就得接受大家或好或坏的说法。对好话要警惕,对坏话要认真,你就可以让自己的电影拍得坦然。”后来再有什么争议,陈凯歌只字不回应,“有必要解释吗?你能和多少人说,你有多大能量,让大家听到、理解并接受你的想法呢?不做做不到的事。时间都解决不了的事,人就更解决不了。对一个作品的判断,作为创作者,不因别人的说法而有所改变,譬如《无极》,我承认它是一个有缺陷的电影,但我仍然认为那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所以,这些年不管风格的变与不变,陈凯歌认为并不太重要,“要变的是自己的心态。”
都说艺术家要不断尝试,张艺谋尝试《三枪拍案惊奇》,冯小刚也拍了《夜宴》、《唐山大地震》,陈凯歌的片子似乎逃不开正剧这个路数。他也想过尝试,比如喜剧,“在《霸王别姬》合作完的时候,葛优就和我说,你能拍喜剧。我觉得,事情不是能事先想好的,我这人不擅长计划,我觉得好电影,努力归努力,说到底还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没有那个心去转型。没准,条件具备了就拍了。”但陈凯歌表示肯定自己绝对不会去碰喜闹剧,“喜闹剧,我是肯定不会去碰的。基本上还是得做自己相对有把握的,没把握的事你做,那叫盲动。盲动不好,为什么要盲动呢?就是因为有别的野心了,现在我没有野心。”
此外,他还计划着再拍《无极》那样的魔幻片,比如以杨贵妃为主要人物的《沙门空海》,“我不知道这能不能是下一部片,但我对这故事挺有兴趣的。魔幻这东西不可思议,这么说吧,人百分之七十五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事,念头一转,就是十万八千里,所以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魔幻剧。”透过落地窗,看着傍晚六七点的北京,他说:“我想三十年前,也就两三万辆汽车,现在却有四百五十万,你说魔幻不魔幻,首都变成‘首堵’了。”
名与利
大哥我是不做的,老大我是不做的
凯歌语录:“你是个做电影的,电影和老大老二没关系。”
《唐山大地震》创下了国产片票房新纪录,韩三平指望贺岁档三大影片为中国电影冲击全年票房过百亿的成绩,陈凯歌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别掉钱眼里。
现在已经是数字化的时代,就别让我们的电影再被数字控制了。凡事都是两难:没有一定规模的量,产生不了质;但是,单纯追求量,事物都量化了的时候,质会受到最大的磨损。”陈凯歌告诉记者,自己不用别人介绍,基本知道现在出了哪些电影,但感觉很多新片在电影语言上有欠缺,“有的电影不用心地看,就是看看现在都出了什么电影,叫泛泛而看;也有的电影是用心看,我会自己主动找片子看,我感觉电影语言,到十年会有一变,对这个得敏感。但总觉得……好像说文学,人们总说文学思想,国外一位汉学家就说,文学,就得从文字开始。电影也一样,电影也是要从最基本的镜头开始。欧洲实验电影,也差不多走到头了。我们上学的时候看过一部意大利电影《木屐树》,觉得特感动,现在再看就没觉得那么好。”而目前国内青年导演,陈凯歌相当委婉地表示,不够切合当下时代是个问题,“我对他们都挺尊重,不想给他们排第一第二。但他们拍的片子,我一看意思就都明白,因为我们也是从那年龄过来的,大的意思都在一个系统里。但还是会有一个矛盾,就是怎么拿自己的作品,去跟今天的市场、今天的观众沟通。当然,这也不是年轻导演遇到的问题,大家都一样。”
陈凯歌一再说,现在自己不为“名利”两字拍电影,“说到图利……陈红挺辛苦,她父亲就说她,够吃够喝了就别那么使劲;陈红说,要是为了挣钱,那她确实不用这样,成本太高。所以这个,就是只能是大家意会的事。”至于名,陈凯歌表示,自己刚开始拍《黄土地》时没想颠覆前辈,现在也已不想去争什么导演排名的事,更不视任何一个同行为敌人,“我不管是否有人把我看成敌人,但我不是任何人的敌人,我没有‘心中无敌,天下无敌’那么高的境界,因为我从来没想做到‘天下无敌’。大哥我是不做的、老大我是不做的。你是个做电影的,电影和老大老二没关系。”
拍片之余的陈凯歌,秉承早睡早起的原则,保持阅读的习惯,“我是属于早睡早起型的,晚睡那肯定是没办法,比如去了怀柔工作,晚回来。每天得翻书,这是很小就养成的习惯。我也看报纸,看社会新闻;也会和朋友吃饭,也喝点酒,不敢大喝,喝大了不行。玩就和我们家孩子一块玩,度假,带着孩子去洛杉矶夏令营;以前也打打乒乓球,后来和我打球那人失踪不见了;篮球想打,打不动;知道高尔夫是个好运动,但没有四个小时打不了,没那时间。其他的就没什么嗜好了。”等到闲下来的时候,兴许会想起写本书,说些过去的事,“写书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现在还不到时候。”想了想,陈凯歌补充道,真正的享受生活不在于花时间度假,而是体现在工作上,“我还是干活的时候多,生活得在工作中享受。葛优吃饭的时候拿的是自己带的筷子,讲究着呢,专门去生活,这个挺少。”
父与子
我是个严父,也是个慈父
凯歌语录: “父子情,往大了说,是俄狄浦斯情结,父子是永恒之情,希腊罗马的神话里,说儿子杀父,未必真杀,说的是超越。 ”
电影与家庭,陈凯歌把家庭摆在第一位。他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宝贝儿子:陈雨昂和陈飞宇。
父子情还是陈凯歌在《和你在一起》、《赵氏孤儿》中一再表现的主题。陈凯歌表示,《赵氏孤儿》中的父子情,与《和你在一起》时的处理,非常不一样,因为自己有些新的体会放在了电影里,“父子情,往大了说,是俄狄浦斯情结,父子是永恒之情,希腊罗马的神话里,说儿子杀父,未必真杀,说的是超越。写父子情,特别容易写甜了写蜜了。可我觉得,父亲对儿子的爱,不是天天抱着亲。天天抱着的,可能是养父,不是亲爸爸。我当爸爸,对自己采取一个斗争的态度,就是不惯着,也不骄纵,我反而是斗自己斗得最厉害。”
陈凯歌为现在的孩子抱委屈,“我觉得当小孩挺苦的,先让学校管着、又让父母管着,让欲望管着,让机器管着,没有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小孩是压缩饼干,在被积压的状态,他不爆炸才怪。要我说,现在的小孩有一千个理由叛逆。管和教不一样,养不教,父之过。我会礼拜天给他们上课,讲《古文观止》,讲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孩子们拿笔,先从生字开始,再一起朗诵,从音律里感觉好听不好听,再讲什么意思。光背有什么用,意思都不明白,要明白了意思才能记得住。你不教他,只管他,那这就……”
陈凯歌透露,其实是陈红管孩子多一点,“我是个严父没错,但我同时是个慈父,我对小孩不太管,我觉得他们多吃一口少吃一口,弹琴今天弹了明天没弹,真的不重要,都看淡一点。我们家孩子,陈红管得多,关心到早上吃什么晚上几点睡,哪怕不在家,电话打回去,问营养够不够。还有,小孩难免遇到尴尬的事,撒尿撒在裤子上,想撒尿不敢和老师说,这种情况得关心,知道有人心疼他,但别太使劲管。”至于两个孩子的未来,陈凯歌表示还没看出哪个能干电影,“我也没往这方面教育他们。我和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千万别干这行,太苦太累。我也没看出哪个想干这个的。他们兴趣爱好挺不同的,老大比较喜欢音乐,老二还小,就是爱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