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丁晟
七年蛰伏,静心“练手艺”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 给新人的建议
拍广告并不是进入电影圈的唯一途径,但它却能训练你的技术。广告客户要求比较多,能让你学会如何静下心听别人的意见,这很重要,是以后成为商业电影导演应有的态度。建议大家大量看片,各种商业片以及文艺片,比如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我看了十几遍,每遍都做很多笔记,你看别人如何处理类似场景能得到体会,这是个笨方法,但我很受用,昆汀就是看大量电影出来的嘛。
丁晟自幼学画,考入北电美术系前曾梦想当画家,可是四年的电影学院生活使他萌生了转行做导演的冲动。毕业后,他执导了处女座《大惊小怪》,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接着他回到电影学院认真学习导演并决定不急于再拍电影,而是先在广告圈中磨炼自己,这一磨就是七年,这期间,丁晟导演了超过300部电视广告片,自己写了3个剧本,其中就包括《硬汉》。
2008年丁晟得到机会开拍《硬汉》,票房不算大卖,却让他得到指导《大兵小将》的机会,这部古装片在2010年春节档票房破亿。如今《硬汉2》4月就将上映,丁晟也没有放弃广告工作,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师,教学生影视剪辑。
入行故事:我和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一样,都非常热爱电影,但最开始只能跟着一些剧组当美工,后来自己也拍上了广告。大概是1999年我一个哥们突然发财了,知道我想拍电影,就投了400万,我就硬着头皮拍了《大惊小怪》,当时以为运气好的话就成了,但导演不能靠运气,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导演是干什么的,最后电影上映后恶评不断,亏了朋友200来万,那时可是很大一笔钱。后来我就憋了7年不碰电影,因为不想再失败,失败的感觉特别不好,尤其是自己拍了电影还不敢请人看。
到了2007年当时制片人刘晓霖帮我找到王晶,王晶看到我十几个广告后,一口断定我能拍好警匪片,这和我心理预期的一样,我给了他好几个剧本,最终他看中了《硬汉》。这部电影最终票房在1000万左右,只能是基本持平。这部电影我怕出错,对细节要求太过仔细,有些偏紧,让演员也感觉很紧张,但这次尝试也增强了我的信心。
和成龙大哥的合作受益匪浅,他是有着几十年现场经验的人,在现场基本不用看监视器,就能对很多画面进行判断。我愿意和比我懂得多的人合作,“榨取”他们的学问,《硬汉》是王晶,《大兵小将》是成龙。当然拍这部电影我变得很放松,最后出来的效果也比《硬汉》好,我得到的教训是拍电影不需要告诉观众我是学过电影的,而是要让他们感到观影体验上的愉悦。
(口述:丁晟)
3 张一白
挣扎都在“入行”后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 给新人的建议
谈不上什么建议,只能谈点体会。我做广告导演时,不断地给人提案和创意,它也强化我在说服客户和取得市场效益方面的训练。技术方面,我觉得依靠实践获得的职业技能远远比观摩别人的作品更有效。
张一白1991年毕业后来到广东汕头一家文化公司,以为能赚钱的他发现闯特区不如想像中美好。199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张一白说服公司投资用胶片拍摄田震的《好大一棵树》MV,结果拿了个银奖。从此张一白进入MV拍摄领域,并于1995年在北京成立“同志工作室”,专门从事MV和广告拍摄。
1998年,他尝试拍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2001年组建“深度光线文化传播公司”,于次年拍摄电影处女作《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后沉默三年,再度回到广告和MV拍摄中。2006年开始,张一白厚积薄发连续推出电影《好奇害死猫》等。直到2010年监制《杜拉拉升职记》、2011年拍摄电影《将爱》连续破亿,成为国内卖座商业片导演。
入行故事:我在中戏是学编剧的,从学校毕业后并没有特别想做电影导演,只是想找份好工作。当然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将文学语言转换为视听语言,拍摄MV和广告是很好的技术训练,对于商业片而言是很必要的,但很多人考虑更多的是电影的精神和思想。
长时间拍商业广告和MV对于我来讲不仅是赚钱谋生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准备的过程。我跟摄影、美术,把每一个作品都当成一个训练的过程,每当我们想研究一种技巧的时候,就会在几首歌的MV中做相同的尝试,比如我们研究水下摄影、爆炸、大场面怎么拍,悲剧效果怎么拍等。
很多年轻导演都有寂寞地写剧本、疯狂地拉投资的血泪史,但我这个人很幸运,没遇到太多这方面的困难。《将爱情进行到底》和《开往春天的地铁》都是朋友刚好拉到投资,或者剧本刚好符合我当时对感情的思考。我不是没有挣扎,我的挣扎反而是电视剧和电影处女作之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爱电影,但又不清楚要拍什么样的故事,所以《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后我进入了相当长的“瓶颈期”,那四年里我也在拍广告和MV,但多数时是在思考和写剧本,直到2006年《好奇害死猫》我似乎找到了目标。
(口述:张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