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文
《让子弹飞》站着挣钱,《单身男女》北望神州……电影质素无论是好是坏,迅速扩张的电影产业都让票房井喷,中国内地已经成了亚洲电影的票房重镇。无论现在叱咤影坛的姜文也罢,个性十足的杜琪峰也罢,却都曾经因触怒内地电影审查机构而付出代价。彭氏兄弟是中国具探索精神的香港电影人,彭彭顺新作《B+侦探》即将在近期上映。值得关注的是,影片虽然尺度颇大但却一刀未剪。是巧妙地伸向审查机构的橄榄枝?还是欲拒还迎的做了妥协?且让我们回顾下这十年来,华语片的“避剪”之路再做判断吧。
壹
避无可避——残缺不全的港片身影
2003年,CEPA正式签署。
在此之前,香港电影已经历数年的黑暗期,市场缩窄、人才外流、影人转行、题材封闭……整个市道举步维艰,故在不少同行看来,CEPA对港片的生存与发展而言,理应是无可取代的福音。然而,随着“合拍片”一词的兴起与发展,香港与内地也前后经历了探索、磨合与融汇期,对早已度过“七年之痒”的市场而言,CEPA给他们留下的思考却更近乎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挽救了濒死的香港电影,另一方面却将昔日引领风潮的香港电影推向创作空间的低谷。
事实上,直至今日,港片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去走出一条“避剪”之路,在此之前,付出的代价当然是避无可避的删减,因此,“残缺不全”既是八年来港片的代名词,也是如今港片得以突破审查掣肘的垫脚石。
那么,在这八年时间里,究竟有多少港片因何理由落入“避无可避”的尴尬之中?大可自认“侦探”,略加推理一番——
剪刀手之一:黑帮社团
内地下场:导人向善
港产黑帮片在内地的多舛命运,终在《黑社会》上映时迎来“分水岭”:原本《黑》将催生续集,但在引入内地时,直接将人物和结局来个大颠倒,再更名《龙城岁月》推出了事,故当观众目睹结局任达华被警方重重包围、古天乐自称警方卧底、甚至老前辈那番“导人向善”的话语,已深谙内地版与港版间的巨大差距;
非但如此,《黑社会》中一段长达10分钟的关于“洪门”来源历史及入会仪式的场面在《龙城岁月》里也被删得干干净净,且关于黑帮勾结内地官员的字眼也全无迹象,终令《龙城岁月》变成港味尽失、与内地“打黑行动”无异的“四不像”,自此更宣告了港产黑帮片在内地市场的失落境地。
除卧底和被捕,只要在结局让警察“循循善诱”一番,无论再奸再恶的黑头子或大毒贩都会乖乖自首——正如赵崇基的《兄弟》,既然以“玄武门之变”的兄弟自残为主题,则港版结局陈奕迅错手杀死兄长苗侨伟无疑是合理安排,也就是下场尽与刘德华无关;但内地版结局却变成经过刘德华一番教诲,陈奕迅良心发现,合力说服苗侨伟戴铐自首云云,变成警察才是“导人向善”的最大功臣。
剪刀手之二:非法职业
内地下场:张冠李戴
国内剪刀手的“神奇”之处,就是有办法将一部“限制级”影片变成“辅导级”上映,除非观众看过港版,否则也看不出什么不同之处:林超贤与陈庆嘉的《豪情》本讲述两兄弟创办色情杂志的奋斗及历练,引进时却被删走所有色情裸露的场面,且平白无故添加长达半小时的李修贤与张延的戏份,加上进行大幅的对白更改及用字幕圆剧情等手段,终让《豪情》变身警方“扫黄”教育片——一方面既不让色情杂志这一“非法职业”进入影院,另一方面又可宣传警方出色战绩,“一举两得”。
在审查制度眼里,受雇于他人从事谋杀行为的杀手们归类为“非法职业”,故2006年杜琪峰的《放逐》在内地上映,便于片头加上一段令观众啼笑皆非的字幕:“特区政府要转运大量黄金,不料消息走漏,黑帮大飞一伙闻讯蠢蠢欲动,警方对此并无察觉,万分危急之时,警方‘放逐’计划悄然启动……”等于彻底置《枪火》的情节基础于不顾,致影片沦为不折不扣的“重新创作”;非但如此,为保证自圆其说,《放逐》结局也更加画蛇添足地再行注释:“与此同时,陈队长汇合执法人员赶至现场,将静母子救出,警方‘放逐’计划安插在大飞身边的卧底‘火’,不幸殉职,黄金最后全数归还特区政府……”观众遂“恍然大悟”:原来《枪火》里那个理发兼职保镖的“阿鬼”非但从良做卧底,更背叛兄弟为警方报信,港产片多年来崇尚的男性情谊,终在剪刀下变得一文不值。
然而《放逐》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后杜琪峰再拍《文雀》,同样不理会人物职业合法与否,反而丰富流利地演绎一场众小贼于闹市配合偷游客钱包的行窃戏,时至今日不少观众仍将之奉为经典。岂料广电局的看法却截然相反,认为“影响香港形象及对外地游客心情造成影响”,非但将之删得一寸不留,更在片尾自行宣布:四名小贼助人为乐后将重新做人。
剪刀手之三:妙法脱罪
内地下场:主动归案
在“主动归案”的审查定势下妥协的早期代表,是刘伟强、麦兆辉的《无间道》:港版结局本是刘德华消灭所有知道他身份的人,继续做他的高级督察,内地版结局却变成他走出电梯便被警察逮捕,故翌年待《终极无间》上映,不少观众便纳闷起来:中间何以自圆其说?但这实质是警匪片遭遇审查的原则:无论电影里坏人怎样作恶且无论逻辑通不通,结局必须接受法律制裁。
这种瞬间“自投罗网”的行径在几年后的《神探》和《铁三角》里仍“乐此不疲”:前者港版结局本是安志杰为升职重置死亡现场,内地版却变成自己打电话称“我自首”;后者亦如此,三主角其实可免受追查,却在结局异口同声说“我们去自首吧”,皆令观众失笑。
同类情形还发生在《窃听风云》身上:刘青云在得知古天乐、吴彦祖利用窃听情报炒股后,原本全无阴谋败露之忧,却见刘青云突然“鬼拍后尾枕”似的对廉政公署全盘自供出来,招致落入法网,如此情节就被观众斥为不通。事实上,港版《窃听风云》的刘青云显然老谋深算:不但隐瞒自己参与贪赃的过程,更在警方盘问时将过错全然推脱,最终逃过法律制裁,对比之下,或许港版才是真正的人心所向。
剪刀手之四:血腥暴力
内地下场:点到即止
内地审查制度可谓“火眼金睛”,任何一场涉入血腥暴力的戏份都逃不过其一剪:2005年,尔冬升的《旺角黑夜》就将所有的暴力场面剪得七零八落,从开头李灿森遭酒瓶砸头到结尾吴彦祖被殴打和用其脑袋撞门锁等场面若非删除就是无头无尾,写实程度远不及港版;两年后尔冬升再导《门徒》,片中一段海关缉拿制毒工场,内地版虽保留学徒用铁锤敲断廖启智手掌的残忍镜头,却只见廖抽出断手后一闪而过,删掉了港版原有的手掌掉落、学徒捡起奸笑却发现手掌在动吓得丢弃等场面,那种直观的震撼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当然,比起罗守耀的《夺帅》,《门徒》在血腥暴力方面无疑小巫见大巫。诚然,《夺帅》的血腥场面之多即使香港电检处也要划为“三级片”,但作为一部以残酷虐杀为重的影片,在动作方面大动剪刀则无异于废其神采,故改名《血战》在内地上映后,许多《夺帅》的精彩镜头全数失踪,观众看到的不过是一部非但剧情乏力,连武打都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片。
其他还有杜琪峰的《神探》:港版保留了刘青云当上司面割下耳朵做“礼物”的场面,且由于片中刘青云是逐刀慢割,效果触目惊心;但到了内地版,只见刘青云将刀子放在耳朵上,便随之弹出“神探”字幕,而后刘青云在厕所里被“鬼”暴打的场面也较港版更短。
剪刀手之五:宗教迷信
受害影片:《大只佬》&《机动部队-同袍》
内地下场:似是而非
对于几乎是近十年来在内地遭阉割得最严重的《大只佬》,杜琪峰至今仍耿耿于怀:“很多记者看完问我‘这是什么片?’我自己都不知道。”可见一斑。事实上,《大只佬》片长有92分钟,改名《大块头有大智慧》后只得84分钟,虽然有观众认为删掉8分钟“无所谓”,但大量对白的删改变动却无疑是毁掉此片的“罪魁祸首”——《大只佬》主题原涉“前世修业”、“因果报应”,这在审查过程中恰好属于“封建迷信”,且大只佬的出家人身份甚至日本兵斩头的场面在其看来亦相当敏感,但若将以上元素全部抽取,则剧情必将尽失内核。
既然直叙宗教过于敏感,则隔山打牛总没问题吧?对不起,仍要大删大改——罗永昌的《机动部队-同袍》本身以PTU队员荒山搜查行劫犯为剧情,却因出现斗鸡眼癫佬题“世界和平,天下太平”、邵美琪等在山间遭遇“鬼打墙”及结尾教堂圣徒唱圣歌和耶稣像等带有隐喻意味的桥段而遭剪得支离破碎,乍一欣赏,《同袍》就如一部缺乏主旨的主旋律警匪片,归根结底,都是“迷信”惹的祸。
剪刀手之六:情欲裸露
受害影片:《父子》
内地下场:全部消失
内地电影市场发展多年,由于始终未建立分级制,故许多涉及情色的场面惟有全部删掉,而此举的代价则是尺度不明,即极其有限的情欲描写究竟到哪步才获通过,便成了让众多香港影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当年,谭家明的《父子》便因情欲胜过情感,令全片多场激情戏被删得七零八落,当中又以郭富城和林熙蕾部分最彻底,故在内地上映只剩下几个简单的床戏镜头,比起长达158分钟的真正原版,命运实与早期谭的《烈火青春》相去不远。
剪刀手之七:怪力乱神
内地下场:面目全非
近年,彭氏兄弟的恐怖惊悚片虽屡获引进,但屡遭删减亦是家常便饭,所幸诸如《森冤》、《妄想》、《错爱》等因尺度把握得当而未被大动手术,期间也多少让两人学会如何迎合内地审查……
欲熟悉“游戏规则”就必须交学费:2004年,彭氏兄弟的《见鬼2》在内地以《十月惊情》之名上映,而原版剧情里撞到真鬼的情节也被改为因产前抑郁症和焦虑症产生幻觉云云,直至影片完场,观众也“顺理成章”将主角遇上邪物的原因归咎于“心魔”,与此前的《大块头有大智慧》近乎“异曲同工”,难怪有人观罢港版后感慨:《见鬼2》与《十月惊情》根本是两部影片。
数年后,彭顺则先钻了审查的“空子”,以一部《C+侦探》成功实践被删减后也能圆场的港片案例。然而,《C+侦探》仍与彭氏兄弟的其他作品般,无法以完整姿态于内地公映,当中尤其删掉了所有涉“鬼”的场面,例如郭富城发现案件原是女鬼复仇的结局,在内地版中便荡然无存。但与港版相比“面目全非”的《C+侦探》仍有巧妙的好处,观众即使看不到鬼片,也可将之当作心理侦探片应付。
此外,杜琪峰的《神探》也因“怪力乱神”遭改掉多句对白:原版主旨是“看到人心里的鬼”,但内地审查制度始终不允许有谈“鬼”的桥段出现,即使《神探》本身所谓的“鬼”实质是心魔。故,在内地版的《神探》里所有对白都将“鬼”改成了“坏东西”,更屡在对白中强调心里的鬼“不过是人的多重性格”,与原版的精髓当然是背道而驰。
然而, 《神探》被剪掉了内核,周显扬的《杀人犯》却更可悲地被剪掉了大量原本已不通顺的逻辑,故,那厢原片长两小时的《杀人犯》被香港影迷唾骂时,这厢被删剩90分钟的《罪与罚》更沦为港片引进内地史上的最大笑柄。
事实上,《杀人犯》被删掉的正是后半部交代“不老症”孩童阴谋害人的情节,以内地审查制度判断,孩童行凶绝对是不可接受的“怪力乱神”,但若失去此主旨,则《杀人犯》无疑失去叙事意义但删改后的影片中,这一切都是郭富城的一个梦,而医生对他的解释则为“是因为你太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太怕失去他们,所以才做这样的梦” ……
贰
避剪之途——《B+侦探》的“幸存”经验
2011年4月,彭顺延续《C+侦探》惊悚特色的续集《B+侦探》即将上映,对爱好惊悚片的观众来说,无疑是值得期待的一部银幕力作。
但让人惊喜的是,此番《B+侦探》以“重口味”形式打破大刀阔斧的审查魔咒,并顺利登陆各大影院。事实上,本片在气氛上非但弥漫压抑与恐惧,不少镜头与意识更残酷得让人坐立不安,甚至大胆触及人性阴暗面的复杂层次,作为华语电影人创作的B级题材,自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所在。
惊喜是一回事,观众却不免疑问:为何《B+侦探》能成功为审查制度再开缺口?又为何能以“重口味”的偏锋视角引人共鸣?这也是《B+侦探》的“卖点”——在B级片的范畴之下,探讨现今钳制社会与人心走向的“心魔”。
《B+侦探》以连环杀人案为始展开故事,籍此揭示凶案背后的人性悲剧,此主题无疑“似曾相识”,但放入当前社会而视却全然不值大惊小怪:随着近年多起引发公众关注的社会治安事件发生,人性的扭曲和变异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换句话说:一个杀人凶手,民众早已无法以“作恶”对其进行评判,反而在不断深入的探知中得悉其行径的另一面,随之设身处地进行反思:如果我是他(她),我会不会做出与他(她)完全相同的事情?如果我遇上他(她)的情形,若非杀人,我又该怎么做?……
严格来说,《B+侦探》探索的已非《C+侦探》那样偏重风格类型,而是强调情感上的震撼,它所阐释的是一个普通人在一瞬间得知一个让他毕生痛苦的消息后,将如何面对的挣扎与纠结,在眼下心理问题、情感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已造成众多悲剧的情境下,明显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效果成功与否,比起不少内地同行“为惊吓而惊吓”的类型桎梏,又无疑更让人过目不忘。
除此之外,《B+侦探》亦胜在题材的稳定,从一而终以“人”为出发点,不会如《C+侦探》般在“人”与“鬼”的选择上飘忽不定,实质上是回到当年彭氏兄弟的《森冤》、《妄想》及《错爱》等方向。事实上,《C+侦探》予彭顺的最大收获是确信从惊悚角度处理一个侦探故事的可行性,港版结局之所以出现女鬼,更多仍在于他对风险的规避,所幸《C+侦探》反映甚佳,终让彭顺决定在同类题材上进行更明确的发挥,故纵观整部《B+侦探》,虽然只有一条主线,但交待的条理和逻辑明显较《C+侦探》深刻。
彭氏兄弟进入内地市场几年,早已明白“戴着脚链跳舞”的道理,但因身为电影创作者,他们又会对过去频繁删减作品的现象颇有不满,因此将如何折中二者关系,自然成为他们亟需尝试的。如今《B+侦探》已扭转他们从《见鬼》到《童眼》时“重技术而偏故事”的缺点,且在此前提下发挥更多本身擅长的惊悚风格。正如彭顺所言:“其实这是一个揣摩的过程,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个‘游戏规则’。因为在我们没进来之前,这个规则已经是清清楚楚地定下来了,只是我们以前没去玩这个‘游戏’罢了。但今天我们既然选择进入内地这个‘游乐场’,就要在入场前看清楚他们的规则,弄明白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那么接下来玩不玩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总不能说进来之后才埋怨这些不能玩那些不能玩,当然你更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就是自己认同一些道理,比如‘既然不能这么玩那我就不进来了’。”
由此可见,面对这次《B+侦探》的顺利过审,彭顺将功劳归结为顺应时势,在审查制度的标准下进行有限却有益的创作,总好过以所谓“风格”挑战其底线,导致影片支离破碎。
再者,《B+侦探》的推出已值内地电影审查放宽。事实上从《荒村客栈》带起华语惊悚片的卖座热潮,同类影片已在循序渐进地挑战审查条例,并不断促使其放宽限制,最终在形成“血腥、惊吓、裸露”等类型风格的前提下为审查及市场所接受。不过,由于电影审查在收紧多年后难得伸展,许多来自内地的惊悚片导演仍无法在此类型上有更进一步的发挥,去年诸如《绝命岛》、《追踪章鱼保罗》、《荒村公寓》、《异度公寓》、《午夜心跳》等作品推出,却始终无法在各个环节方面提升水准,是为例证。
相比之下,《B+侦探》作为一部香港人拍摄的惊悚片,如何在底线之前把握尺度,无疑较内地导演更能做出兼顾的效果,正如影片中出现不少杀人手法及死亡镜头,在惊吓程度上比内地影片更为大胆,但由于导演彭顺懂得“适可而止”,对相应的血腥暴力进行柔化处理,使得这些场面既能让观众不安,又不会用好莱坞恐怖片般直观反胃的场面造成反效果,故此《B+侦探》能避过审查的剪刀,着实有多方面的原因突出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