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电影节“手机电影”受追捧 短小精悍口味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00: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6月16日电 题:“手机电影”受追捧 短小精悍口味足

  中新社记者 邹瑞玥

  从影院、到电脑,再到手机,电影的银幕正变得越来越小,电影的概念却变得越来越宽。

  16日,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此间举办了“手机电影节”展映专场。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十多部电影短片接连放映,剧情、喜剧、动作、纪录片等类型一个不少,各国艺术家的创意交相辉映,令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大呼过瘾。

  瑞士短片《镜子》仅6分钟,却充满微型小说式的元素,情节新颖而严谨、结局出其不意、一气呵成。除此之外,令人捧腹的喜剧片、天马行空的科幻片、展现人文关怀的纪录片……这些手机电影短片就像一个个完整的电影片段,极富新锐创意,且风格各异,收获不少好评。

  一些观众发现,“手机电影”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都是用手机拍摄的电影,而是把手机作为播放载体。这类短片对于摄影设备的要求不高,时长多在5到15分钟左右,更多地考虑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观看。因此,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完整故事,对剧本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悉,此次手机电影节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0多部参赛作品,其中不乏知名电影人。业内人士认为,整个电影行业都已经意识到手机这个新媒体渠道的价值。此次手机电影节的获奖短片还可在某通讯商的手机视频栏目中展映,根据下载播出量分享收益。

  普通设备也能涉足电影拍摄,对电影爱好者带来极大诱惑。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制作和播出渠道的“草根化”,让更多普通人实现电影梦想成为可能。

  据了解,在今年柏林电影节上一举摘得最佳短片金熊奖的《波澜万丈》,就是由两台iPhone4完成全部摄像工作。不过,该片总制作成本花费了近90万元人民币,调动了80人的摄影组,花费了10天的拍摄时间和90天的制作周期。“手机电影”的未来如何,实在令人好奇。(完)

(责编: Zane)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