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爵奖主席巴瑞-莱文森畅谈电影魔力(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17:32  天天新报
专访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巴瑞-莱文森 专访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巴瑞-莱文森

  巴瑞-莱文森带着他的《雨人》来了。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红毯上,他和其他六位“金爵奖”评委一起走过,只是他的身份有些特殊,因为他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评委会主席。

  巴瑞毫不掩饰自己对电影的热爱,采访中他笑着对记者说,自己几乎将所有电影类型拍遍,只是观众并没有意识到,哪些是他的作品罢了。他是个幽默的人吗?或许是的,但是他也不否认常常在不经意间往自己的电影中注入那么些现实主义的东西。

  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巴瑞-莱文森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迷他的电影经验和观影体验——他称之为电影的魔力,因为电影能让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陌路人瞬间化作同路,被视觉和讲述故事的技巧吸引,不分地域,平等共处。

  记者: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当时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邀请您来担任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时的情景吗?

  莱文森:当时我接到了电影节组委会的电话,请我来上海担任金爵奖评委会主席,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可以啊!之后我核实了日程安排,各方面都允许,所以就来了。这对我而言也是个完美的契机,因为我一直想找个机会来中国。

  记者:今年金爵奖评委们的风格各有特色,作为评委会主席您会如何与其他评委们一起来统一评判竞赛片?

  莱文森:这就好像观众走进影院看电影,不需要每个观众都有相同的背景,而是看他们如何去感受电影所承载的内容。

  记者:您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影片?因为在您以往的电影作品中,似乎对现实主义题材更青睐?

  莱文森:实际上我也拍喜剧、故事片,也拍一些动作片,当然还有政治讽刺剧,我会拍摄一些非常个人化的影片,有时候会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我长大的地方。所以有人会喜欢我的电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也是我的作品,否则他们可能也就不会去看了。这就像人们或许知道我拍摄了《雨人》,但是并不知道我也拍过《小餐馆》。知道《豪情四兄弟》,却不一定知道我的另一部作品《玩具》。

  记者:您在电影方面的工作从未停止。前不久您完成了一部新电影叫做《The Bay》,能和我们谈谈这部影片吗?

  莱文森:是的,这是一部伪纪录片,有点类似于《灵动:鬼影实录》的作品。这部影片我们只用了18天就拍摄完成,使用的都是数字设备,制作成本只有200万美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低成本电影。

  记者:谈到低成本电影,其实对于电影新人而言,这是一道过不去的坎。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亚洲新人奖”单元也是在着力扶持电影新人。那么作为您而言,对电影新人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莱文森:其实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比以前更容易处理了。过去你可能因为承担不起费用而无法开展自己的项目。但现在不同了,你有更多机会和平台把故事告诉别人,通过不断的沟通引起别人的注意。

  记者:亚洲电影市场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总免不了有对电影票房的盲目推崇。作为评委会主席,对此您有什么意见?

  莱文森:电影总是要赚钱的,这是一笔生意,但并非每次都如此。如果你留意电影史,那些如今所谓的经典,他们当时的票房可能不一定都非常出色。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也不会只以盈利作为衡量其好坏的唯一标准。

  记者:您能告诉我们离开片场之后的巴瑞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会很有趣或很幽默吗?

  莱文森:哈哈,其实也不是。你知道我也拍喜剧电影,只不过我并不常用喜剧性的观点去看待事情。有时候,可能用喜剧性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情会更容易,但我不是梅尔·布鲁克斯这样的喜剧大师。我曾经与他有过合作,后来我发现他可以做到所有事情都用喜剧去表达去化解,可我不是他,所以我做不到这点。

  记者:所以当您和您的家人或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您是个很容易相处的人吗?

  莱文森:我想是的。但我不认为我很会说笑话,因为我会和他们说故事,告诉他们外面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为了笑而笑。

  记者:您会寻求与中国导演合作吗?

  莱文森:是的,这次来上海我会见一些中国电影人,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了我这样一个和优秀的中国电影人见面的机会。

  记者:请您谈一谈对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期望和祝福?

  莱文森:这个问题很棒!因为你知道,到时候我要为电影节写点什么。不过我一直在想,我该写点什么好呢?因为首先,我写的东西必须是能被读懂的,其次又要是那种听上去很顺耳的,所以就变成了我得考虑自己写的东西必须达到“听上去很幽默”。但问题就来了,我能仅凭几个短短的单词和观众交流什么呢?我自觉目前还没法真正地和这个国家对话,因为我才刚抵达上海。

  所以问题是,我能说点什么呢?

  也许到了电影节闭幕的时候,我会说,感谢电影节以我们共同的爱好,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拢到一起,只有身处其中才会感受到它的魔力。在这里我们参与,并将关于如何拍摄一部好电影的奇思妙想聚集起来。尽管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是我们被视觉和讲述故事的技巧共同吸引而来。

  在中国,在这里,尽管我们对彼此不甚了解,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一起坐在漆黑的电影院中,看着大银幕。人与人之间此刻如此平等,这才是电影的魔力——分享和体验。

  ○张昊翀 文

(责编: 水门汀)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