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党伟业》“三段”论:黑帮片政论片青春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19:05  南方周末
  《建党伟业》中,李晨扮演的“张国焘”(左四)是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五四运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某种基础。(中影/供图)   《建党伟业》中,李晨扮演的“张国焘”(左四)是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五四运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某种基础。(中影/供图)

  《建国大业》得天独厚的明星阵容和绝对的票房“天赋”,很多人认为不可复制,而韩三平恰恰把这种影片“类型化”。类型化的第二部《建党伟业》已经公映,它在享受天然优待的同时,也承受着天然的制约。

  谁说不可复制

  圈内人都叫韩三平为“三爷”。

  第一部韩氏大片《建国大业》是“三爷”半推半就完成的任务。第二部《建党伟业》却是他主动的要求。

  《建国大业》一战功成,创造了一个中国式奇迹。但是众人都说:不可复制。韩三平却以为可以复制,而且可以持续复制,主张“敢于坚持和发展”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这种类型片是美国没有的,“美国的电影不光是类型化,它从类型化又发展到系列化,像《007》系列、《第一滴血》系列等等。而《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就是我们很想开创的一种,在政治上、经济上符合党和国家现实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

  2011年4月底,中影组织了一场小型试映会,被邀请的观众都很年轻,有学生、普通职员,也有军人。他们手上,还有一份中影发放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五个部分:观众前期期待值;观影感受;演员表演;戏份合理程度;观影后推荐度。问题包括“五四运动到‘一大’召开,电影重点戏份放在历史上一帮年轻人身上,你觉得这部分时尚感如何”等等。

  在旁人看来,韩氏大片的几个标志是:伟人云集+明星云集+红色播出季=票房奇迹;在媒体看来,《建党伟业》与《建国大业》不同,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中的青春片。

  在韩三平本人看来,《建党伟业》还有更多的筹措。信仰是其中一个前提:“40年前我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是我,包括剧组里的一些年轻人也有这种信仰。他们了解到党经过了坎坷的血雨腥风,从53个党员发展到如今8000万党员,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政党;了解到建国时在册的680万党员中,牺牲的就有370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党有着60年执政经验,并仍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韩三平说,为了表达对党的信仰、对党的感情,他们一定要拍这部电影——“但是光有信仰和感情,不足以拍出一部观众喜欢看的电影。”

  中国到底怎么才能行

  韩氏大片打破了许多传统主旋律大片的传统。立异之一,是引入非专业的编剧。《建国大业》的主要编剧王兴东没有参与“建党”。“建党”的编剧是两个相对陌生的名字。

  参与《建国大业》的年轻编剧董哲清楚地记得,2009年10月3日,他被韩三平叫到办公室,告知要开始准备《建党伟业》,而当时《建国大业》刚刚公映。

  韩三平的要求首先不能拍成一部13人开会的电影,“一大”只是个结果,要追根溯源——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又为什么“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1921年为句号,起点则曾有三个版本:1917: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1900年。初稿是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最终确定的是从1911年开始。

  韩三平梳理的影片三段论是:第一段是讲当时的中国怎么不行;第二段是探索怎么才行;第三段是解决了怎么才行的问题。“所以第一段是比较黑暗的,甚至是肮脏的,有一种‘黑帮片’的感觉。中间这个段落是开放的、积极的,充满碰撞的,带有‘政论片’的色彩。第三段是我们要重点渲染的,13个‘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18岁,最大的也就四十多岁,这样一些人,建立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政党,有点‘青春片’的拍法。”韩三平说。

  董哲理解的三段结构则是:乱、乱、不乱。“第一段展现的是政治乱、经济乱,各方面都乱;第二段展现的是思想乱;第三段很单纯,就是要开一个‘一大’,把各地组织整合成一个政党,尽管比较小。”

  韩三平强调第二段的开放、积极和碰撞:“求索往往是从一批精英中开始的。为什么叫精英?因为这些人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超乎常人的眼光,超乎常人的性格。”韩三平在片中不惜笔墨地还原了以北大为基地的新文化运动。精英陆续出场: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辜鸿铭、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邓中夏、匡互生、蔡和森、向警予……“他们在理论上相互碰撞,甚至在语言上相互讥讽、诋毁。摆在这些人面前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中国总是不行,另一个是中国怎么样才能行。”“毛泽东有一场戏,他说,袁世凯复辟、张勋又复辟,中国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答案是,中国绝不是换一个总统和总理的问题。”董哲说,要让观众看明白,这个时期,所有人都还不知道思路在哪里。有人向往日本模式,有人向往西方模式,也有辜鸿铭为代表的保皇派。“一上来宋教仁宣传政党内阁的概念,政党政治一开始就提出了,到最后要建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实际上走的也是政党政治这条路。这个首尾要呼应一下。”董哲说。

  天然的优势和天然的限制

  “很多历史实地已经不存在了,要么年久失修,要么成了红色旅游胜地了,都无法作为拍摄景地。比如嘉兴的南湖、北大的红楼、上海望志路106号会址、李大钊办公室等等。”韩三平说,“我们为了保证影片的质量,前前后后在中影怀柔影视基地搭了几十个场景。”韩三平全情投入的“建党”,2011年1月关机。

  人们看到的是,中影享有的天然优势和题材享有的天然优势,势必也让《建党伟业》这个“新主旋律”类型影片,也享有着天然的优势。

  中国目前的共产党员超过8000万人,按每人平均20元的票价计算,哪怕全国的党员只有一半看《建党伟业》,票房也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这将又一次刷新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

  北京新影联负责人高军所谓“在《建党伟业》拿下一定的票房,比如8个亿以前,《变形金刚3》之类的进口片都不能上”的说法,似乎也是这样的推算。

  《建党伟业》的投资超过7000万元,是《建国大业》的两倍多——比起中国动辄投资过亿的电影,这并不算大成本,但它预期将回收到的利润,势必会创造中国电影产业的新高。

  但天然优势的另一面,是这部影片也承受着天然的限制。

  与“建党”话题相关的,有许多的专家、学者、前辈、理论家、思想家、革命家后代……影片要让普通观众认可之前,首先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汤唯的戏份并不是影片删节最多的段落。

  《建党伟业》一早定下的公映日期是6月15日,上映前一周,还在听取意见,进行后期加工。对这样一部要紧题材而言,“慎重”是其不得不承受之重。

  “电影还面临一个困难,就是它的档期不是人为选择的,为了给建党90周年献礼,它必须在七一前夕上映。”

  6月15日,《建党伟业》如期公映。公映之前,围绕这部“时尚的主旋律电影”的话题、猜测、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仅此而言,韩氏大片也算又创造了一个纪录。

(责编: zen)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