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员于晓光在电视剧《毛岸英》中塑造的毛岸英获得过大家的认可。现在,在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吴运铎》中,他又成功地扮演起以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影响几代人成长的新中国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吴运铎子女在看了电影后,十分满意,连说于晓光“很像爸爸年轻的时候。”对于生于80后的于晓光来说,这次既是演技的也是人格的一次磨练和升华,因为吴运铎的确不是那么好演的。 80后几人识得吴运铎
2010年12月底,于晓光走进了《吴运铎》摄制组时,才知道请他来扮演吴运铎是总制片人丛者甲亲自定的,曾做过导演的丛者甲是影片的编剧之一,他之所以定于晓光来演吴运铎,一是因为于晓光成功地演了毛岸英,积累了演好青年革命英雄的经验;二是因为仔细地研究了吴运铎这个人物身上的特质和青年时期的照片,看中了于晓光身上具有的阳光、帅气和具有亲和力的气质是与吴运铎相通的。认定由于晓光扮演吴运铎,不但会得到熟知吴运铎的中老年观众的喜爱,也会受到80、90后的青年观众认可。
同以往接戏一样,于晓光迅速地搜集有关资料、书籍,认真地研读剧本才知道吴运铎是在兵工战线上的铁血英雄。他为研制武器,无数次被炸伤残,一次次走到了死亡边缘。有一次大家都以为他会死去,甚至已经为他挖好了墓地,刻下了墓碑。但他最后还是活过来了,成为“100位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现代人如何理解革命者
于晓光觉得,吴运铎和毛岸英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有坚定的信仰,奉献精神,胸中都有大爱。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想别人比想自己多。同时,他们又都非常聪明,充满智慧。毛岸英表现在军事、文化、历史上;吴运铎则表现在对武器弹药的敏感上。他在报刊上看到一条300字的消息,就可以研制枪榴弹……是一个智慧型的英雄。其实,吴运铎就是一个从矿山出来的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学徒工,他献身人民兵工事业是因为他内心有一种强大的信仰,一种执着的激情。
于晓光说,吴运铎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他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他特别幽默,曾编过歌剧,演过话剧,吹、拉、弹、唱全都会,他的书法和绘画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当时兵工厂有许多女工和女大学生都喜欢他。
大帅哥能否抗住皮肉苦
冬天的外景地阴冷阴冷的,连续的冻雨和风雪使这种冷更加深入骨髓。拍摄现场,于晓光在演吴运铎拆炸弹,手摸在冰冷的炮弹上凉透骨头。但于晓光知道,他是吴运铎,他不能感觉到冷。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炸弹上,他必须让镜头前的吴运铎感觉不到一点冷。一场拆弹戏拍下来,于晓光的手已经僵硬得不能再硬了。
为了拍吴运铎熬夜研究武器,于晓光就把一盆水端起来,兜头浇下去,“吴运铎”又精神了,又开始研究下去,戏结束后,于晓光却差点病倒。
吴运铎在拆炮弹引信时,稍不留神,就会爆炸,人就会被炸飞。吴运铎怕不怕?于晓光觉得,吴运铎也是平常人,面对死亡,他肯定也怕。但是,每想到前线、甚至每一秒钟都有战友可能牺牲,他就奋不顾身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和死神约会。因此,在拍摄拆引信的过程中,于晓光设计了本能的躲一下,又继续干下去。这一躲,真实的、鲜活的、可信的吴运铎出来了,大家非常满意。
片中有一场吴运铎拆炸弹,眼睛炸伤了,满身满脸都是血的情节。开拍前,化妆师往于晓光身上抹血浆,血浆抹在身上立刻冻成了冰碴儿。于晓光光着身子站在冬天的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找来镜子看自己一眼,浑身是血的他,让自己都害怕,但他很快就收住自己,他知道他是吴运铎,导演那边一喊“开始”,他就以吴运铎的心态和状态走到了镜头前。于晓光就是这样拍出了一个个逼真、感人的镜头。 本报记者 陈滨
(责编: qb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