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对话三主创:三个男人的现实生活
贾樟柯的公司获得近亿元资金,他发起了“添翼计划”,用这笔钱来扶持新导演,拍摄新电影。韩杰的作品《Hello!树先生》成为该计划打出去的第一枪。树先生的扮演者是王宝强,也叫许三多、傻根、顺溜、板凳,一个被鲜明的刻上了“小人物”印记的演员。他说树先生与以往角色都不同,这个小人物虽同样卑微,却幽默乐观,当然,意识一直游离、仿佛时时刻刻在展开超时空对话,也成为这个人物的一个特殊魅力。
一部电影,将三个男人集结在一起,他们对于树先生有着几乎一致的解读和信心,但电影之外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又各有各的态度和人生。
【监制贾樟柯】:拍电影越是接近现实,越需要想象力
【1】谈树先生:一个卑微小人物的命运史
新浪娱乐:作为电影《Hello!树先生》的监制,首先想知道您对这部影片的评价?
贾樟柯:韩杰从最初怎么孕育了这个题材,一直到拍摄完成,整个过程我算是一个亲历者。我看完他写的剧本之后就特别有信心,而且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个人从98年到现在一直在关注中国现实,韩杰的剧本里有新的类型化的探索,这个类型就是他把这样一个社会现实用黑色幽默方法以及超现实的方法融合到一起,新兴人类面对现实有一种焦灼,但他处理这个焦灼不像我们是很严禁的面对,他是很举重若轻的很搞笑的很放松的,我很欣赏这种生命态度。这也是《Hello!树先生》的一个特点。
整个《Hello!树先生》的主题还是蛮清晰的,其实整个电影就是讲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怎么样获得尊严的故事,一开始是一个多余的人,在这个变革里面显得很无助,但是他通过非常奇妙的方法获得了自我尊严跟价值。另外一方面,这里面有很多主人公过去80年代的记忆闪回,包括像家庭悲剧。这个我觉得导演处理的也蛮好的,就是每一个人可能都经历过某种创伤,然后在那之后可能我们就需要一个希望的态度,所以我觉得除了整个影片黑色幽默的部分之外,电影的结尾还是非常温暖,也是非常让人有憧憬期待的。
新浪娱乐:这部影片在上海以及国外都曾经放映,您所听到的观众的反馈是怎样的?
贾樟柯:我们在上海有两场放映,从上座率上来说都是满场,我们也挺吃惊,看来大家对王宝强对韩杰的期待还是蛮大的。之后的影评也让我们特别欣慰,大家首先觉得好看、幽默,再一个就是这个电影没有回避中国的现实,它是言之有物的、是活生生的。特别是包括整个电影的制作水平的评价,我记得在上海电影节颁给韩杰这个评审团大奖的时候,颁奖嘉宾说:“这个奖就是鼓励那些制作精良的电影。”的确,整个影片从我的角度来说,作为监制我做的最大工作除了创作上跟导演沟通之外,就是幕后团队的选择,包括摄影师、录音师、作曲等,我们都是选用了亚洲目前最一线最好的工作人员。
国外的反应就更强烈一些,上海电影节结束之后《Hello!树先生》差不多到目前收到将近30个电影节的邀请,其中有1/3是竞赛。加拿大有一个影评人叫谢峰,他看完这个影片之后就说他认为是今年华语电影里没有看过的一种新类型新方法新感觉,他特别喜欢影片里过去的创伤的暗示,然后这种呈现其实是包括超现实的方法,包括这种想象的部分。
新浪娱乐:您作为监制,在这部影片中参与的部分和程度是怎样的?
贾樟柯:其实监制说白了就是资方的代表,代表资方来维护资方的利益,要保证这个摄制团队正常运转,要保证周期能正常完成,要保证导演和创作人员能在比较正确的创作思维里去做,那么他有经济上的职责,同时有艺术上的职责。所以我一直比喻说,监制就是首先是导演的对立面,你要变成他的一个交谈对手,激发导演的创造力,然后同时又必须是导演的一个保姆,去帮他摆平搞定那些分散创作精力的行政方面的事情。那么我自己是导演,同时兼做监制,我觉得有意思的就是说每个导演的个人创作精力是有限的,那通过监制的方法你可以扩展自己的工作,可以参与到很多不同的影片里面,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就感。
在《Hello!树先生》的创作中,我跟导演也不是谁要说服谁,而是我要提醒他,比如说他选择在冬季的东北拍,我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有很多操作上的困难,比如说冬季在东北日照时间非常短,早上8点天还不亮,下午4点半太阳就不见了,白天的工作时间非常非常短,那给一个新导演带来的制作压力是很大的,他的剧本里夜戏只是1/3都不到,那么这些我都要提醒给他,告诉他你会面临什么困难,通过这样的提醒交流他知道用什么样的预案,什么的方法来克服这些制作上的困难。要不然他一心在创作上,根本不会多想有多少拍摄时间,这是一个细节了,这样的沟通比比皆是吧。
新浪娱乐:这部影片投资多少钱?算是一个小成本的影片?那么它在如今商业电影的主流环境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贾樟柯:投资800多万。但是《Hello!树先生》是一个特别好的范例,实际的成本比较低,800万就是制作费,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很高成本的电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的幕后团队,比如摄影师黎耀辉是电影《2046》和《头文字D》的摄影,录音师张杨在国内拍摄了大量的商业电影,作曲林强拿过三次金马奖……那么这样的幕后团队基本上是怀着一颗帮助韩杰的心来工作的,要是按他们实际的正常的工作成本,那这个戏的投资马上就翻好几倍。另一方面,宝强、谭卓、何洁等演员都是友情的价格来的,包括里面的王亚彬(微博)、王大治(微博)啊,大家都基本上是做公益来了。我觉得好就好在我们电影工业里面大家比较团结,对韩杰这样一个第二次拍电影、第一次有机会电影能在中国市场放映的导演来说,大家都愿意去帮忙。所以我不太愿意说它是一个低成本电影,因为它成本能够降下来是因为大家的这种友情奉献,那你一份情感值多少钱?是没有办法衡量的。
【2】添翼计划:融资近亿元 扶持新导演
新浪娱乐:韩杰的这部《Hello!树先生》是您的“添翼计划”的第一部作品,请谈谈这个计划。
贾樟柯:“添翼计划”是两年前,我自己的公司西河星汇跟外面的企业合作,融资将近一亿元的资本,然后决定在这几年里面陆续的投资一些年轻导演的作品,那么韩杰的这一部是第一部,接下来也有“语路计划”已经推出,是六个年轻导演拍的纪录短篇变成一部长篇的合集。然后今年还会有两部电影,一部是权聆(微博)导演的《陌生》,这个剧本去年已经在上海电影节的创投拿到了最佳电影创意奖,权聆导演是小说家,她发表了很多短篇小说,这是她的第一部电影,写两夫妻面临七年之痒,越来越陌生,他们怎么样重新激活自己的爱情。另外一部是李京怡的《因,父之名》,是根据他自己的小说改编的,讲一个富二代的孩子怎么样成长起来的,因为父母都去赚钱去了,小孩子没人管很荒芜的青春,等父母积累很多财富回来一看,孩子已经像脱缰野马一样了,于是他们就开始重新塑造这个孩子,让孩子去上贵族学校,又让孩子去当兵。这两个影片今年会陆续拍摄。
新浪娱乐:您提到的语路计划是关于纪录片的,您怎么看待当今的纪录片创作?
贾樟柯:我非常建议导演们在他们创作的初期一定要多拍纪录片,因为纪录片是带给我们对电影这种媒介想象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拍摄类型,纪录片拍的时候你一定会想两个问题,就是在现场所有东西都是即兴的都是突发的,你要想你能看到什么,就是内容的问题;还有就是看到这些东西之后怎么拍?是方法的问题。那么在欧美,电影的教育都是从纪录片开始的,那是基本功,作为电影工作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前几天我跟徐克导演聊天,才知道他在美国学电影的时候拍了很多纪录片,他也是纪录片导演。所以我这边就会创造很多纪录片机会给年轻导演,让他们在拍正式的剧情长篇之前有很多纪录片的实践,而且甚至想培养年轻导演的一个工作习惯,就是偶尔去拍纪录片。我自己就是这样,到目前为止我有剧情长篇六部,然后六部之外我的纪录片有《公共场所》、《东》、《无用》、《海上传奇》四部,六比四的比例,在我拍电影的十二年里面,这么一个产量基本上就是一半一半了。我经常比喻拍纪录片就像吃糖一样,偷偷吃一块糖,因为它是最自由的形式。
【3】尝试武侠:这个世界缺一部有发展的武侠片
新浪娱乐:除了现实题材之外,您目前也在做自己的武侠电影《在清朝》,目前进展怎样?影片中有什么新鲜元素?在创作中又有哪些突破?
贾樟柯:我自己想拍的东西一直都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蓄谋已久的,比如说下面要拍的《在清朝》,就是06年开始酝酿,然后明年会开始动手,整个策划酝酿过程要五六年的时间。那这个拍完之后会拍《双雄会》,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它怎么产生的我也说不清,就是在生活的过程里突然就想拍了,然后就开始酝酿它;还有另外一种电影,就是即兴的,像《二十四城记》、《三峡好人》、《小武》都是即兴的,生活中突然发现,并且影响到我,一两个月后已经去拍了。
《在清朝》的难度在于两个,一个是古装片,这是我第一次做,之前我都是做时装戏,上街就能拍,衣服都没问题。但是真正的古装戏,因为古代已经不在了,你要再现一个古代,从美术制作方法还有时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挑战。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动作,因为是武侠片,我第一次拍动作戏。影片里会有很多新的创造,关于武侠的创造元素,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不缺武侠片,但是武侠片需要发展,所以是缺一个有发展的武侠片,那这方面从剧本阶段到构思到现在美术设计,我们有很多已经让我们很兴奋的东西,相信会是很耳目一新的武侠电影。
(责编: 温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