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鸿门宴》观影解码 李仁港答疑解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0日00:13  新浪娱乐微博
《鸿门宴》竖版海报 《鸿门宴》竖版海报
《鸿门宴》横版海报 《鸿门宴》横版海报

  新浪娱乐讯 电影《鸿门宴》上映首周票房过亿,预热贺岁档,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电影。由于故事悬念迭起,权术计谋重重,被称为“高智商影片”。片中未解悬念也随之成为热门话题。对此,许多观众和影迷纷纷对影片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探讨。影片导演李仁港答疑解惑,共探其中玄机。

  谜题一:黎明在影片中的诡异“三笑”是什么含义?

  答疑:刘邦的心机最重

  有观众对影片中黎明平淡的表演表示不理解,而不少真正看懂电影的观众,则为黎明精彩的表演拍案叫绝。更有细心的观众总结出黎明在片中点睛之笔的“三笑”,将刘邦的权谋心理表现得十分到位。所谓“三笑”是指:第一笑,项羽问刘邦是否想当霸主,刘邦一笑置否;第二笑,影片结尾回放张良以言语试刘邦时,刘邦起身欲离开咸阳,身后张良鼓掌,刘邦露出一笑;第三笑,刘邦成功登基称帝,看到玉玺一刹那的笑。对此,导演李仁港表示“三笑”的确是刻意安排以表现刘邦这个人物的,关于“三笑”的含义,他解释道:“第一次笑,当时的刘邦处于弱势,看似是自嘲的笑,其实装给项羽看的,其实他是觊觎霸主之位的;第二次笑,可以说是自信的笑,他看透张良的用意,知道张良会挽留他,助他成为霸主;第三次笑,他是发自内心的笑,但他的心情是复杂的。这一笑是最悲哀的,要用力笑才可以笑出来。”看来,这“三笑”是层层递进,所以说全片心机最重的其实是刘邦。

  谜题二:刘邦究竟是被兄弟逼上位,还是早有预谋?

  答疑:早有预谋

  初看影片,会觉得刘邦心怀天下,如果不是樊哙、萧何、夏侯婴这些兄弟的鼓励,也许他不会走上争霸之路。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观众对此提出质疑,有认为刘邦争霸其实是早有预谋。就此,导演李仁港对刘邦争霸的心理进行了分析解答,称其却是早有预谋。他说:“其实,在起义之时,他就有争霸之心。而项羽让他送嫂还乡时,他心理上就先不服气了。细心的观众应该会发现,他当时的表现。最后,当身边的兄弟埋怨他时,他正好给自己一个正当的理由。”

  谜题三:项羽比刘邦年轻,为何让刘邦照顾好“嫂子”?

  答疑:项羽在心态上胜过刘邦

  不管在电影中,还是在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年纪都相差不少。有观众对片中项羽让刘邦“照顾好你嫂子”表示不能理解。那么,究竟项羽为何要让一个比自己年纪大的人称虞姬为“嫂子”呢?导演李仁港给出了答案,他说:“项羽的性格很直接,说一不二。他凶悍,能直接把人干掉。让刘邦叫‘嫂子’首先是他在心态上就胜过刘邦的表现,同时也是向刘邦展示自己的权威。”

  谜题四:刘邦对虞姬是真感情吗?琵琶是刘邦指使人偷的吗?

  答疑:美人谁不爱

  《鸿门宴》中,虞姬除了赢得西楚霸王项羽的钟情,还捕获刘邦青睐。然而,鸿门宴时刘邦以虞姬做人质,又让观众对刘邦的心思表示质疑,甚至有人揣测,虞姬的琵琶被偷就是刘邦故意安排以赢取芳心。对此,导演笑称:“漂亮女孩谁不爱?”只不过,比起美人刘邦更爱的也许是江山,即使对虞姬是真感情,让她成为棋子,这样的感情也回大打折扣吧。至于到底是不是刘邦指使人偷取琵琶,刘邦这样善于计算,谁能担保不是呢。

  谜题五:虞姬是为了平衡“男人戏”的花瓶吗?

  答疑:不是,虞姬是对比刘邦、项羽的人物,是最“聪明”的。

  虞姬可谓是这部硬朗的“男人戏”中一抹温柔点缀,因而被许多影迷和观众称之为“花瓶角色”。这样一个角色真的只是为了平衡影片的“花瓶”吗?导演李仁港给出否定答案,在他看来如果是不需要的角色就不应该出现在影片中。他解释说:“虞姬在片中有重要的作用。与项羽,她的出现产生化学作用,为项羽的成长是有帮助的;相比刘邦,虞姬与他形成鲜明的对比。虞姬选择相信别人,而刘邦是不相信任何人。所以,她不是花瓶。反而,我觉得她是最聪明的人。她人生态度是不算计,人算不如天算,不想那么多,好好过生活,最单纯的反而最幸福。”

  谜题六:明显看出项伯是走漏鸿门宴风声的人,为什么项羽不除掉他?

  答疑:项羽了解项伯仁厚,而非出卖者

  对于给张良、刘邦通风报信的项伯,观众不明白为何项羽不将其除掉而后快,在李仁港看来,项伯并不是出卖者,他说:“项伯作为亲戚,项羽是了解他的。项伯并不是要背叛项羽,他是希望刘项两家能平衡相处,是宅心仁厚。这点影片中也有交代。当项伯阻止项羽出兵时,项羽说‘我知你仁厚’,所以,项羽明白项伯的用心。”由此可见,项羽霸气横行的同时也十分感性。

  谜题七:老年张良与范增为何使用相同手杖?

  答疑:即是战利品又是纪念品

  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发现,老年的张良在造型上与范增十分相似,尤其是那柄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杖。导演李仁港坦承,张良与范增使用相同的手杖却是刻意为之。他解释说:“张良与范增是同类人,他们计谋很高,是极端的计谋敌人,但同时有惺惺相惜。之所以造型相似,用同一柄手杖,其实是张良在潜意识里将自己与最强的对手趋同。”影片中,范增曾对张良说过:“看到你,就看到年轻的自己。敌我关系就像镜子的两面,没有范增,就没有张良。”因此,再回想年轻的张良与年迈的范增,正好展现谋士的一生。谈及最后张良带走范增的手杖,李仁港称:“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张良战胜范增的战利品,是一种心态上的占有;另一方面,则是作为纪念品,是对亦敌亦友的范增的纪念。”

  谜题八:结尾张良推门离开,说要再找一高手下一盘好棋,看能否双赢的心态是怎样的?

  答疑:了却心事,准备开始新的人生

  影片结尾,张良推门离开,继续寻找下棋高手,寻求双赢的棋局,再次留下悬念,让人不禁猜想他是否能寻得高手,能否获得双赢。甚至有网友分析称,张良还原真相后,看透人生,欲追随范增而去。对于种种的猜测,李仁港揭秘了张良当时的心态:“这里体现了一个张良的个人性格,体现了他的魄力。他并没有因为了却心结而打算归隐,相反,他是去寻找新的高手,寻找他人生新的开始。作为一个棋手,只要有棋局,他就不会放弃。而寻找‘双赢’的棋局,是他还对范增‘双输’的棋局耿耿于怀,他要战胜范增,下一盘‘双赢’的棋。”

  谜题九:张良为何最后要为虞姬执着一件事?最后项羽与虞姬相拥的美好画面究竟是张良的假想,还是确实发生的事?

  答疑:张良假想完美结局,寻求内心的解脱。

  影片最后,项羽与虞姬幸福相拥,漫天花瓣雨仿佛都在祝福他们,浪漫场面感动不少女性观众。对此,观众也有疑问究竟这一场重逢喜悦是张良的假想,还是真实发生的事?而张良为何又要为虞姬执着一件事?导演李仁港表示这其实是张良的假想,他认为张良作为见证人,讲述完故事,他希望还原真相,于是将虞姬灵位与项羽灵位摆放在一起。他说:“张良作为目睹整个事件的见证人,他要对逝去的人有个交代,这样才能在良心上过得去,从而得到内心上的解脱。而对虞姬和项羽重逢的假想,是在解脱之后,他对最美事情的有一个希望,他希望虞姬和项羽的重逢时美丽的。”

  谜题十:张良看望老年的刘邦,两人最后握手时,手中握着什么东西?

  答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影片中,老年刘邦卧病在床,张良乔装成郎中看望他,刘邦终于袒露心声,道出不再信任的任何人的痛楚。而张良也为自己身为谋士却不想反被算计而百感交集。刘邦让张良最后帮自己一次,张良走过去我住他的手,镜头特写两人的握手,之后张良离开,刘邦驾崩。对于两人握手时,张良给了刘邦什么东西,观众充满疑问。对此,导演李仁港笑称,要为影片留下最后的悬念:“刘邦和张良最后相见时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到底两人握手时,张良确实给了刘邦一样东西,至于到底是什么,我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留一个悬念让观众朋友细细品味吧。”(文/巅峰)

(责编: qbbear)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