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垃圾人》导演李玮训访谈录:收集垃圾也要看缘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8日14:15  新浪娱乐微博

  新浪娱乐讯 虽然Hogan(李玮训)还在台湾艺术大学读电影硕士,但他的作品已经非常丰盛了。今年还参与了李安导演《少年Pi漂流記》的制作团队。非美术科班出身,他却对美术设计有着无比的热诚。联系到Hogan时,他正在欧洲旅行。终于在平安夜前约上采访。他这个人说话礼貌到不行,人也很有意思。

  是如何与垃圾结缘的?怎么会想到做这件事?

  刚开始出来工作时,做美术这行,接触到低成本的案子。所以狗急跳墙,非得把道具生出来。所以看看身边,有没有可以直接用的东西。然后就发现垃圾无所不在,于是会想拍这个题材。

  而且捡垃圾整个过程,就像个游戏,不知道会不会赢。遇到一个垃圾,会先去观察。比如说,你已经有这个东西了,或者你没有体力,没有办法,没有车子,就没办法捡。有时会给自己一些限制,比如说如果前面路口是红灯,就会去捡,觉得是宿命。有时候回头的时候,那个垃圾已经不在了。它和你的缘分就是这样了。但有些东西一定会捡。如相框类的,文件,书信,皮箱,行李箱。而且后来发现垃圾的样貌和人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会特别关注垃圾和人的关系?

  可能和自己的家庭成长背景的关系,父亲的身体不好,担心他会消失。所以对消失这件事情很担心,敏感。后来看到垃圾,就会观察这些东西。他们为什么出现在这个社会,一定有原因的。好像身份证,因为要管理人,才会出现这么一张纸。除去颜色,技巧,功能,它就是一张纸。变成垃圾后,它也是一张纸,怕风吹,怕日晒雨淋。而且自己会观察环境。有些高级住宅区,为什么会有这些垃圾,是不是过年?换家具?日常的垃圾?是只出现在此还是每天都会呢?是谁扔的呢?

  Nani是个怎样的人?怎么认识的?现在做什么?

  原本就是拍自己一个人,后来拍了一些素材,觉得严肃。然后遇到Nani,她比较感性。会碰到她,是为拍一部短片,一起在美术组工作,才发现不仅仅是自己,也有其他人也在收集垃圾。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比如说《垃圾人》放映座谈时,每场都会有一两个人有收集某样东西的习惯。

  她这个人有点古怪。相信这个世界不只是我们认识到的这个世界而已。相信外星人,神,鬼,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存在。而我比较理性,想知道故事发生前,背后理性的原因: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个材质。因为动机不同,想象空间很大。我们两个对观察的过程有不同结果,但相同程度的想象空间。

  Nani拍的时候是,在咖啡厅里打工。《垃圾人》之后,就开始回学校念戏剧表演。我看过她现场的戏剧演出,她并没有变,只是她用不同的形式“说明”她的世界。她现在比较勇敢,敢在台上讲话。Nani表演时,会用垃圾做道具。垃圾好像她的朋友,带着垃圾去表演,比较安心

  我后来继续念电影,和她没有合作了。但有时候还是会用垃圾交流,打电话,聊天。

  拍完全家福之后,那些垃圾去哪里了?你们还收集么?有做一些展览或者其他的什么吗?

  垃圾都还在基隆仓库的,仓库已经装满了。比较重要的,留下来。其它东西,捐出去,或者给回收中心再利用。但现在搜集的比较少,拍完垃圾人之后心境上有些许的转变。

  而且后来接了李安的片子,和国际团队合作,在全世界找道具,通过网路或其它方式。比如说有些东西欧洲不能生产了,就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去找。

  如果要收集垃圾,永远收集不完。而且,这需要人,空间,缘分。如果你不去捡这些东西,它就不是属于你的。世界太大了,要用不同形态的方式搜集垃圾。而且与其去找这些东西,不如去了解这些东西。

  《垃圾人》之后有哪些作品?

  《屋之颜》计划。台北很小,每个房子只有一面对着马路。这些房子也是有个性的。和《垃圾人》的故事一样,我们会猜这些房子里面住的是什么人,这也是垃圾的一种。这种没人关心的一般平民的生活的美感会消失,和垃圾的消失一样的。

  但这个计划已经停滞。我们各自都有工作。它有可能是一本书,一个展览,但不会是纪录片。

  为什么会选择用纪录片的方式来拍《垃圾人》?纪录片什么最吸引你?

  它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记录的功能,可以观察自己,看自己过去的三四年。如果没有拍垃圾人,我可能不会停止收集垃圾,也不会有所改变。我现在不会像以前想这么多,对不情愿做的事情会甘愿一点。

  其实在拍的过程中,不觉得纪录片很吸引我,会选择纪录片是因为工作是拍剧情片。那都是假的,可以被设计出来的。纪录片也是缘分,你能拍到的,就拍到了,而且也不能拍到百分之百。就是顺着,它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而且真正去拍时比想的困难。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要反过来写给看的人,但同时又必须坦诚。其实是很挣扎的。就好像赤裸裸的告诉看你日记的人,自己是怎么写日记的。

  里面的动画很好玩,当时怎么有这个创意的?

  影片整体的调性曾经有一度是比较说教式严肃的版本。我们这一代对这种教条式叙述的方式自己都感到厌倦,所以才换成这种自得其乐的样貌。我们不去强调环保有多重要,而是把焦点缩小到自己乐此不疲的范围。所以动画短剧只是试着想给观众看看我们怎么幻想垃圾的故事的。

  你最喜欢自己哪个作品?

  喜欢《宇宙歌女》。拍摄过程很愉快。那时我刚入行,导演和摄影师都很资深。他们对我没有刁难。我有想法,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的沟通很过瘾。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辛苦却很值得。那个时候,有些导演,即使预算不够,还会强迫做得精致高贵。我在《宇宙歌女》提出相反的想法。比如说出现的道具,是合理的,有趣的。导演觉得这帮影片加分,很支持。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