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周末:电影人于冬奋斗史 推销员不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1日00:59  南方周末微博
  陈可辛和于冬(右)曾经合作成立了人人电影公司,本打算合作十部大片,但第一部《十月围城》之后,两人就“分道”。2001年成功发行港片《我的兄弟姐妹》让于冬和博纳一战成名,积累了很多香港电影资源,但也有人认为“香港人绑架博纳未来”。(CFP/图)   陈可辛和于冬(右)曾经合作成立了人人电影公司,本打算合作十部大片,但第一部《十月围城》之后,两人就“分道”。2001年成功发行港片《我的兄弟姐妹》让于冬和博纳一战成名,积累了很多香港电影资源,但也有人认为“香港人绑架博纳未来”。(CFP/图)

  于冬当发行员卖的第一部电影,是徐克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主演李连杰(微博)。十七年后,于冬当了老板,徐克找他投资3D版《龙门飞甲》,主演还是李连杰。

  从北影厂一位普通发行员,到一个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把只有几个人的民营小公司,做成国内第一的民营电影公司,出生于1971年的于冬,用了18年时间。“我从业18年,中国电影改革进行了18年。博纳的发展和我个人的成长,是个挺艰难的过程,也是电影产业艰难崛起的过程。”

  喝出“副科长”

  1993年,于冬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读大三,去北京电影制片厂发行科实习。发行科杨科长领着他们去吃羊肉泡馍,拿了瓶二锅头。一顿酒下来,于冬没倒,处长指着他说:“这小子不错,可以跑发行。”

  中国电影发行体制的改革刚起步。以往的发行方式是“统购包销”——电影制片厂拍完电影全部卖给中影公司,中影每个电影预付100万,根据卖拷贝的数量给制片厂结账,一个拷贝10500元,多退少补。如果卖了500个拷贝,中影结账时再给片厂400万;如果只卖了20个,等于片厂欠了中影80万,会从下一部电影的预付款里扣除。

  在这样的体制下,出现了大批粗制滥造的小成本电影。“大家都是二三十万拍个电影,交给中影,拿回的钱基本上发工资了,没钱再拍片。整个制片业都陷入恶性循环。”于冬回忆。

  1992年末的全国电影厂长会上,以韩三平为代表的厂长们集体炮轰中影的统购包销,提出制片厂自主发行。呼吁得到了广电部支持。1993年4月,电影局发布“3号文件”,电影制片厂获得了自主发行权。大声呼吁改革的韩三平们得到重用。

  于冬第一次出差,跟着杨科长坐火车沿着京广线先到了河南。国产片不好卖,北影给港片《狮王争霸》搭上另外3部国产电影一起卖,给河南省发行公司开价150万。对方几个代表谁都不肯接,沉默了5分钟,一位老发行科长说:“杨科长太瞧得起河南了。”所有人都笑了。

  谈判陷入僵局,河南公司只是一个劲地灌酒,于冬的任务是替领导喝酒。接下来的两天,北影一行人所到之处,省发行公司都是领导全程陪同,全程埋单。“我当时感觉北影真牛。”于冬说。

  北影厂当时的确是老大。全国电影厂大多开不出工资时,北影靠一批香港合拍片,突破了卖拷贝的发行模式,尝试票房分账,利润近2000万。后来于冬才知道,省公司全程陪同是不让他们接触郑州和各地市发行公司。

  这之前《狮王争霸》在上海上映10个拷贝,按价格,北影顶多拿20万。票房分账后,北影拿到600万。但影片在江苏谈判时,遇到江苏省发行公司强烈抵制。当时的电影版图上,江苏是全国“诸侯”里的老大,连续10年占据电影制片厂10%的发行收入。江苏省公司坚持要买拷贝,单价加到15000元,不搞上海式的票房分账。谈判破裂后,北影绕开了省公司,直接向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四个地市电影发行公司供片,放弃江苏其他地市市场。

  河南省发行公司的收入主要依靠省会郑州,如果北影复制“江苏模式”,搞郑州突破,那省公司多一半的收入就没了。离开郑州前一天晚上,河南和北影达成了最后协议:4部电影打包价38万。如果按照改革前的方式,《狮王争霸》在河南卖6个拷贝,3部国产片每部卖2个拷贝,北影最多拿到13万。接下来的湖北、湖南,北影如法炮制。

  半年实习结束,酒量好加上是党员,家在北京又不用分房,于冬通过了发行处的鉴定。1994年夏天,于冬成为北影厂正式员工。1996年,韩三平签署了任命书,26岁的于冬成了北影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科长。

  弄不好就是“推销员之死”

  作为北影厂的发行负责人,于冬干劲十足,天天在全国跑。

  香港电影和进口大片一统天下,国产电影日子难过。作家陈染的《与往事干杯》,由导演夏钢(微博)拍成电影,片子很好,但属文艺片,不好卖。全国跑了一圈,山西省就要了一个拷贝,于冬不甘心,跑到山西各地做了很多宣传,最后“往事”在太原一个影院放了两个月,票房拿了40万,一战成名。

  1999年2月,广电总局将原中国电影公司、北影厂等7家国企合并,组建中国电影集团。于冬和13位同事被北影的人事处长带着移交给了中影,负责国产片发行。忙活一年多,业绩不好,于冬所在团队被合并到发行大区。

  副科长位置没了。大区副经理是自己的师弟。“特别没面子,算了下岗吧。”于冬狠心出了北影厂大门。

  出来以后卖谁的片子呢?于冬想起在中影看过《说出你的秘密》,黄建新导演,王志文主演。电影拍完3年,在中影搁了一年多没人理。他私下约黄建新:“当时中影给你的60万太低了,我现在出来单干,给你保底120万,先给你30万作定金。”

  黄建新不愿电影放在仓库里,说服了投资商浙江电影制片厂,把片子给于冬做发行。

  于冬找了几个亲戚组建博纳文化交流公司。这时博纳还没有电影发行资质。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里,有7万是合作伙伴的,20万是从亲戚那里凑的。30万汇票给了浙江厂,付了第一笔定金,拿着授权书、文件、合约,于冬开始周游全国。十几个省转一圈回来,靠以往的老关系,100万现金到手。加上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分账发行,最后《说出你的秘密》总票房1000万元。于冬净赚五六十万。

  陈凯歌(微博)为《和你在一起》做宣传发行,和于冬一起跑遍了主要城市。他叹道:“于冬,你每天背着个拷贝,到了哪都是一顿大酒,你这弄不好叫‘推销员之死’。”

  2001年,博纳公司获得了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持有电影发行许可证的民营公司。

  港片爱上博纳

  至今《我的兄弟姐妹》仍被于冬认为是博纳最重要的电影:“它考验了我的眼光和判断力,营销策划都对路。”导演俞钟是新人,最知名的演员是崔健、梁咏琪(微博)。投资人是香港电影人文隽(微博)

  于冬同时在二十多个城市媒体上做宣传,号称该片是“2001年的催泪核弹”,并且协调各地发行公司同一时间上映。《我的兄弟姐妹》最终在内地获得了2000万元票房。

  文隽200万的投资,获得了700万利润,回港后到处给于冬做广告,还拉他参加香港金像奖“亚洲新力量”论坛。

  于冬在论坛上认识了施南生。“施南生当时是寰亚的执行董事,知道我是《我的兄弟姐妹》发行人,愿意给我合作机会。”于冬还碰到了老朋友钟再思,他正在制作《天脉传奇》。竞争这部电影发行权的还有他的老东家:中影集团。

  为了拿下“天脉”,于冬第一次提出了“保底分账”:“500万保底再分账。我当时手上的钱都不够500万,但如果这个电影成功,将是博纳的一个飞跃。”

  没想到中影安排了《蜘蛛侠》在同期上映。“闹到电影局去协调,最后他让了我一周的档期,就这一周,我抢了2000万票房。”于冬对南方周末(微博)记者回忆。

  “天脉”总票房近3000万,超过香港的1700万港币票房,在当年内地票房排行榜上排名第七。多赚的利润中,又给了寰亚近100万分账。刘德华、张柏芝主演的寰亚贺岁片《老鼠爱上猫》,施南生主动建议给博纳发行。

  从“爱上猫”开始,于冬按国际惯例,将全国票房做成日报,详细列出各地电影院的名字、银幕数、观看人数、票价,每天传真到香港。许多香港电影公司找上了于冬。博纳靠专发香港电影,成了电影发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博纳发行的港片中,成龙(微博)主演的《神话》利润是最高的。“保底700万,但当时发了近1亿票房,我赚了800万,还给英皇又分回了1000万。”

  再与香港电影公司合作,于冬采取全年整包的方式:把电影包下来,预付定金。等影片完成,再根据具体阵容、投资规模定出价格。缓解了香港公司资金周转问题。

  参与投资,交出学费

  2003年,于冬给博纳戴上了一顶叫“保利”的红帽子。国有大型企业保利集团入股北京博纳,成为“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于冬和管理层的股份稀释到49%。

  这次融资实非得已。那两年,有两部香港大片的发行权博纳没有拿到:成龙的《宝贝计划》给了华谊兄弟(微博),因为华谊参与了前期投资;徐克的《七剑下天山》,投资商北京慈文把发行权给了另一家公司。

  在《英雄》巨额票房的刺激下,众多投资公司介入电影制作。民营机构逐渐取代国营机构,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

  于冬很受刺激:“这样下去,很多电影我就拿不到了。我算了笔账,票房保底加上后面的分账,足够前期买你的成本。我参与投资,除了分红外,还可以优先获得发行权。但资金是一个制约杠杆。”

  于冬希望保利增资,但此时分管领导更换,无意增资,还要每年利润分红。“这种破坏性分红对公司发展很不利。”于冬回购控股权,2007年,博纳开始大规模参与电影投资。

  《窃听风云》是博纳全额投资的电影,成本不到3000万,内地票房近亿。2008年,博纳在香港成立电影发行公司,把内地公司投资的“港片”卖回香港。“版权是我的,还卖香港和东南亚市场,我实现了香港电影的反销,这是对以前‘合拍片’的颠覆。”

  《十月围城》是当年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这个电影让我经历了以前没有经历的事,比如外景地的超期、反复,制作费超支,导演陈德森(微博)和监制陈可辛创作理念的冲突……这些是我在发行领域碰不到的。”

  计划投资8000万的《十月围城》,最后总成本达1.05亿。影片光行政管理费用就高达五百多万。

  《十月围城》票房2.93亿,各方算是略有盈余。但合作伤了脸面,博纳与陈可辛合资成立的人人电影公司宣告解体。

  “打入好莱坞内部”

  2009年,博纳引进新投资者,融资1亿人民币,开始投资国产片,结果赔了不少钱。“姜文的《太阳照样升起》,何平(微博)的《麦田》,如果单从生意上考虑,可能不会投。”

  于冬开始放大博纳的品牌,从《新警察故事》开始,博纳发行的所有电影都挂上博纳的标识。至今于冬已经成为二百多部电影的出品人。

  2010年,博纳影业集团完成上市重组,于冬成为最大股东。2010年12月9日,博纳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融资近1亿美元。但由于对资本市场的陌生和操作失误,股票上市当天破发。

  “美国人不了解博纳的电影发展模式,只要我业绩好,股票还会回去的。”于冬很从容,“2011年我们总票房如果包括《大魔术师(微博)》,应该超过15亿,占了中国国产电影总票房25%。”

  于冬很乐意讲他的“上下游垂直整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发行、制片、电影院建设。影院建设是重中之重。“未来十年,如果中国电影银幕达到三万张,票房接近600个亿,就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一线城市的影院已经快建完了,再建肯定是二三四线城市,我们现在已经去北京顺义郊区了。”

  博纳现在看好的下一个潮流,是和好莱坞合拍。于冬打算在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庄开博纳美国分公司,“打入好莱坞内部”。

(责编: zen)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