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岸合拍片升温 台湾导演展望华语电影大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3日16:38  新浪娱乐微博

  新浪娱乐讯 2011是台湾电影高速发展的一年。除了本土电影票房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外,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样的青春爱情片,还在香港和内地分别打破了华语片和台湾片的记录,取得了超出想象的好成绩,这让台湾电影人倍受鼓舞。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台湾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合拍片不断增多,电影业高层的沟通进入快车道。除了《鸡排英雄》《海角七号》等台片在内地公映之外,合拍片《幸福额度》《星空》《LOVE》《大笑江湖》,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或市场回报。

  《10+10》《LOVE》《饮食男女:好远又好近》在柏林亮相,几乎所有的导演都对于台湾电影看得见的复兴欣喜不已。除此之外,像钮承泽(微博)、徐立功这样的电影人还有更大的愿景:两岸三地电影人的大融合。钮承泽就直言,如果我们有同样的热情,想要拍出一部好看的华语电影,可以终结长久以来好莱坞强势文化的倾销。

  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签署谅解备忘录。接下来,无论是好莱坞大片的分账比例,还是引进额度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中美合拍片享受和两岸合拍片一样的待遇。某种意义上来说,华语电影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发布之后,香港和内地合作了十年,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而华语电影的另一大势力,台湾电影才刚刚迈出了与内地电影合作的第一步,毫无疑问,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两岸合作的未来,台湾电影人有很多话要说。

  诱因:台湾本土市场迅速激活

  “台湾这几年的新导演,都学会了说故事的技巧。”作为台湾商业片的代表,朱延平近年拍摄了《大灌篮》《刺陵》《大笑江湖》等合拍片,并且都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他看来,讲故事是最重要的,“在五年前,台湾导演都不会说故事,都是讲个人想法。他们觉得让观众哭,让观众笑是堕落,是向观众低头。这种论调,台湾延续了很久。”

  参与拍摄《朱丽叶》的沈可尚同意朱延平的观点,“我们这一辈学电影的人,对于电影的想象就是得奖,但当时间久了,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身边的故事居然没有人去说。从《海角七号》开始,大家开始觉得,说好身边的故事,就一定会感染人,会有票房。”

  “新一代的其实是从广告、MV、偶像剧锻炼出来的。其实他们都不是新导演,都做了很久的准备。所以说台湾电影突然冒起来,不是偶然。”朱延平还强调,“台湾电影百花齐放,市场巩固以后,就要往外发展了。”

  对于台湾电影来说,内地市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年轻人的电影人也不断地在研究融合的可能性。《一页台北》导演陈骏霖坦言,非常愿意进入内地市场,但前提是要先了解文化,“要花时间去了解一下,我自己的特色是什么,我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在这个环境里面,有什么东西是我可以拍的。”

  问题:两岸文化隔阂依旧存在?

  虽然内地与台湾同为华语区,但电影文化的差异依旧存在。台北电影节主席张艾嘉就直言,“双方过去一百年的历史是不太一样的。”《深海》导演郑文堂认为,这种文化的差异其实与内地的南北差异很像,“省与省之间的语言都不通,生活的内容也不同。”他举了一个例子,“台湾人会在家里放两桶瓦斯,冬天的时候,一桶炒菜,一桶洗澡。以防洗到一半,没有瓦斯,这就是台湾,北方人绝对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台湾资深制片人徐立功曾经参与过《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等国产电视剧的制作,他担任制片的合拍电影《饮食男女:好远又好近》也将于3月底公映。在徐立功看来,文化差异并不会带来绝对的限制,他举了一个例子,“内地和台湾人来到柏林,都还想吃中国的食物。霍思燕(微博)到了台湾,每天都吃那些美食,她自己都说胖了一圈。”

  《酷马》导演王小棣坦言,“之前几十年,海峡两岸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我觉得两边都应该珍惜沟通的机会,大家都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这样才能够通过电影了解、欣赏彼此生活的心得。”

  “有人说,内地和台湾中间,隔着一条黑水沟,可是我一向不认为如此。我跟王中磊(微博)就非常容易沟通,沟通不是地域的,而是人跟人的。我在台湾我也有很多不能沟通的对象,王中磊在内地也有很多不能沟通的艺人。”钮承泽的《LOVE》在两岸刚刚上映,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你我之间的差异,远比你跟陕北农民,我跟屏东农民的差异小。”但钮承泽也承认,“因为历史、命运的安排,我们整个民族还存在着一种同宗存异的状态。但因为不同,才最可能产生精彩的东西,因为会有碰撞,才会活络整件事情。”

  出路:与内地工业合作分享市场

  在自己的地盘站稳脚跟,台湾的电影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钮承泽不止一次强调,两岸三地的电影人的合作十分重要,“透过三地电影人的汇聚,是非常有机会打造一个所谓的东方好莱坞,或者说得更大气一点,华语电影可以终结长久以来好莱坞强势文化的倾销。”

  正因为如此相信,钮承泽还做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计划,对于《LOVE》这样一部成本不低的爱情电影,台湾的紅豆制作与内地的华谊兄弟(微博)对等投资,全球分账,而非通常双方各自负责自己的那一片市场。“觉得这才是一个理想的形式,他可以进入台湾,我也才可以理(微博)解内地,彼此需要。我是作者,有台湾的经验,他有强大的资金资源平台,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仅情人节一天,《LOVE》的内地票房就达到4000万,对于钮承泽来说,他的决定的确非常明智。

  “我觉得两岸三地的文化,只要把自己有利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进步一定很快。台湾的创意,香港的电影工业,加上内地广大的市场,这样去结合,在一个开放、自由的体制之下,我觉得华人电影会很快凌驾于欧美之上。”徐立功的愿景和钮承泽不谋而合。

  《遥远星球的孩子》导演沈可尚认为,台湾的电影工业荒废多年,现在刚刚重新起步,很需要外力的支持,“我们会请大陆、香港的特效人员。冲印、调光,还有电脑动画,CG这些东西,都是台湾跟内地合作,或者台湾跟香港合作。”

  “人才是更重要的。也许是台湾导演,大陆摄影师,香港美术……不同的人才合起来,甚至变成整个亚洲的合作形式。”《囧男孩》导演杨雅喆说。

  越来越多的钱进入到合拍电影市场,《深海》导演郑文堂觉得这绝对不是坏事儿,“台湾企业投资电影应该不难。但大的投资,就需要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的人看。如果没有政治因素的干扰,这绝对是个正向发展。”

  朱延平反复强调,台湾的市场没有办法满足大制作的需要,必须要有更开阔的市场。“30年前,如果有内地这块市场,我早就发财了,可以做很大的电影企业。我觉得要往这方面走,才是台湾电影,将来能够做大、做好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市场可能是吸引台湾电影人最大的因素了。”徐立功坦言,“台湾这么小,某部电影票房超过一亿新台币,报纸就大说特说。但一亿新台币,在内地大概就是2000多万人民币,这样的电影在内地到处都有。”

  尴尬:审查配额仍成进步瓶颈

  2011年9月,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在威尼斯全球首映,影片随后在台湾卷走超过7亿新台币的票房,并且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大奖,还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大名单。这部电影从去年开始就一直酝酿在内地公映,但到现在距离上映依旧遥遥无期。

  魏德圣在柏林电影节期间对新浪娱乐表示,现在案子已经在电影局,正在等他们的审查。而事实是,在去年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官方说法就是已经送审。业内人士分析,《赛德克巴莱》中一些斩首的血腥镜头,和民族问题的表现,是审查受阻的主要原因。尽管魏德圣和制片人黄志明显示了足够的诚意,但依旧没有结果。

  除此之外,商业上的压力也对《赛德克巴莱》的内地公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片长问题,影片上下集加在一起五个多小时,这对于观众的耐心是极大的考验,而魏德圣又认为两个半小时的国际版不足以表现电影的水准,以何种形式进入内地,现在还是未知数。最新的消息是,万达方面将接盘该片内地的发行,魏德圣坦言,希望万达院线强大的市场覆盖率,可以帮助影片发行成功。

  到目前为止,海峡两岸电影在对方的影院依旧不能无限制上映,台湾规定内地电影在台每年只有十部的配额,2011年,成龙(微博)主演的《辛亥革命(微博)》就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在台湾公映。而台湾电影在内地依旧算是进口片,需要占用每年20到30部左右的进口批片名额。这就意味着,台湾电影要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电影争夺为数不多的名额,前景同样不容乐观。

  “以台湾来讲,我觉得根本不需要限制。再怎么限制,网络也可以看得到。”魏德圣说,“大门都开了,还在乎这个窗户有没有开吗?好莱坞已经进来几十年了,那个你都不害怕,当时叫你关你都不关,现在全开了,你还在乎?”

  “双方要合作,如何克服壁垒?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能回答的。”王小棣坦言,“两岸的立场不尽相同,可以沟通多少事情我不知道。我还是觉得,双方尽量说故事吧。”

  不过情况似乎好了一点,徐立功透露,2012年内地将在台湾上映的电影就可能会增加。核心原因还是市场。“比如讲《失恋33天》,因为在大陆票房非常好,那片商就抢先把这个配额拿到。基本来说,市场来决定一切。我个人认为,其实政府慢慢应该都会改变,同样内地也会觉得,有些东西一定要去慢慢地开放。”

  “电影说到底还是需要观众的支持。”张艾嘉表示,“从经济贸易上来讲,一直有需求以后,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当两边的观众都互相都想看到彼此电影的时候,我相信就会做一些调整。”

  “我们不能靠出国,来电影节看彼此的电影吧。”张艾嘉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非常无奈,“而且通过两岸媒体的报道,大家都很清楚双方接下来拍什么电影,都会有好奇心。”

  未来:台湾电影寻求特有位置

  “我年龄比较大,当市场蓬勃起来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警觉。”卖座商业片多了之后,侯孝贤依旧在思考,“电影最终极的目的,可能就是呈现了某种文明和人文思想。两岸三地,总要有人把这一块带起头来,会有人往这个方向一直走。”

  “艺术电影有点儿像研发单位,创造非常高级的影像质感和美学,这个东西就会影响到后面的人。有了这些,电影业基本的水平就会往上走。”侯孝贤说,就像很多欧洲国家,他们电影基本的水平,比我们华人电影要高,因为毕竟他们开始早一点。美国更不用讲了,美国市场那么大,电影工业非常强。”

  当所有资源都集中了,台湾的电影要扮演什么角色?侯孝贤认为,“看看台湾电影能不能做开发性的工作,就好像研发新产品一样,这种眼光、手法,就会影响到一般的商业片,到最后,商业片的质感整个就不一样。”

  “我尊重师父的看法,但我有自己的意见。”钮承泽不赞成这一观点,“我觉得应该百花齐放,互相滋养。如果说因为我是台湾人,就得拍那种电影,那我就不要干了。大家应该顺着自己的心,莫忘初衷拍摄想要的电影。”

  “我紧密的创作伴侣曾莉婷小姐,在《艋舺》之前说我的梦想太大,追不上。《艋舺》之后她才知道原来我的想法有可能实现。”钮承泽说,“我发自内心地相信,我们真的遇到的是汉唐以来,千年一度的盛世。我真觉得我们是有可能,这个民族是有可能的。”

  2月18日发布的消息,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接下来,无论是商业大片的分账比例,还是好莱坞大片的引进额度,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这仅仅是第一步,多年以来,一直在喊的那匹狼,终于要来了。

  中国的电影行业,危机与机遇并存,创意的匮乏和盲目的投资,都有可能毁掉近年来电影人苦心搭建的平台。侯孝贤看得很开,“当大家都看腻了,新的东西就出来了。你别担心。

  以现在华语电影的格局,能否和西方抗衡呢?侯孝贤说,“我们要走跟西方不一样的路,西方的戏剧说故事,中国的戏曲说精神的。不是说我们要模仿这个形式,而是要研究这个概念。什么是中国人有,别的国家没有的东西。”

  王玉年/文 郑福德/图

(责编: zen)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