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倭寇的踪迹》于2月24日在全国上映。该片作为导演徐浩峰的电影处女作,曾入围包括威尼斯电影节在内的多个国际电影节。
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徐浩峰,最为大众认识的身份是一个武侠小说家。他的作品《道士下山》和《逝去的武林》等获得不少武侠迷的追捧。他也因为《道士下山》一书被王家卫找去担任《一代宗师》的武术顾问。他的大学同班同学贾樟柯(微博)、徐静蕾都早已在电影圈成名成家,而他才刚刚在“不务正业”多年后推出了第一部电影作品。
这部作品去年第一次在威尼斯亮相后就引起两极化评价,有人称该片是“新派武侠片的传奇”,也有不少人说风格“很怪异”、“不知所云”。对此,徐浩峰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接受南方都市报(微博)采访时承认这是一部实验性的武侠电影,“很冒险”。听到南都记者转述的评价时,他哈哈大笑说:“真没想到,真没想到,我以为全是说不好的,没想到还有说好的。”但他也表示自己对于观众仍然有期待:“我有期待啊,不过期待的不是票房,而是期望有更多人看。如果大家不愿意看,就心酸了。”
“关于《倭寇的踪迹》”
新派?怪异?徐浩峰:没野心去颠覆武侠
《倭寇的踪迹》讲述的是明朝一把有着真实历史背景的战刀从军营流落到江湖后的传奇故事,剧本改编自徐浩峰早年的中篇小说。该片自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以后,多个国际级电影节都向《倭寇的踪迹》抛出了绣球,即便并没有拿到奖项,相较其他新导演的作品,也有了更多的曝光率。
评价两极
“这是天道好还”
《倭寇的踪迹》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以来,该片评价两极。有媒体人称该片是“新派武侠片的传奇”,也有不少人说电影的风格“很怪异”。对于这些说法,徐浩峰并不以为意:“这种电影是思辨性比较强的,而不是关注情感、效果。说这个电影好的人应该也是另外一种人———人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
面对影评人评论该片时的“毒舌”,徐浩峰调侃:这是因为自己此前写武侠电影评论时用笔太毒太刻薄,所以现在“报”到他自己身上。“这个就是天道好还嘛。别人刻薄地对我也是有何不可呢?其实之前是没有预料到的,我以为大家都说不好,哈哈。”
颠覆传统武侠?
“这部电影不是造梦,是破梦”
虽然口碑两极,但这部电影确实颠覆了大家对传统武侠片的印象,也引起很多讨论。威尼斯电影节选片顾问陈挚恒(微博)曾在电影节上说过,“希望一部片出来以后是会引发很多讨论的。比如大家一起讨论电影语言,一起讨论电影传达的观念,而不是电影出来以后大家都说好,或者大家都说不好。而《倭寇的踪迹》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跟许多观众平时看到的武侠片不一样,《倭寇的踪迹》通篇不见夸张、炫技的武打场面,而是走“写实”路线,讲求真实动作的美感,所有动作场面均真枪实弹,没特效、没钢丝。有影评人评价它是真正的“科学武侠和物理武侠”,完成了陈可辛的作品《武侠》没有完成的任务:告诉观众何谓真正的武侠。但徐浩峰并不认同:“我觉得我真没告诉别人什么是武侠。武侠是经典传统,我不是要展示功夫,我还是追求一个故事,主要是写裘冬月(于承惠饰演)这个人物。写别的角色,都是为了写他,所以最后就有了那个群戏。”
支持徐浩峰的影评人和媒体人称,徐浩峰的出现或会改变武侠电影,还从《倭寇的踪迹》里看到了对其他武侠电影的“反讽”。对此,徐浩峰坦然道:“我没有那么强的针对性。我针对的是文学,针对的是大众头脑中武侠的概念。”他表示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颠覆武侠”。他对武术的痴迷始于中学时代,成长过程中总有少林寺热、金庸热的陪伴,“看完《霍元甲》之后我也会去院子里劈砖”。武侠片之所以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它创造了人们想象中的江湖,但《倭寇的踪迹》里呈现的武侠世界却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所以并不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徐浩峰认真地说“这部电影不是造梦,是破梦。”
继续冒险拍片
“如果大家不愿意看,这就叫心酸”
尽管《倭寇的踪迹》的拍摄像是一场冒险,徐浩峰却似乎很享受这样的冒险,并坚持下一次也会冒险做自己想做的电影。他笑说:“大众的心理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大家都会笑他。但如果一个人一直都在做这件愚蠢的事情,大家就会尊敬他。我为了赢得最后的尊敬,我选择愚蠢。”目前,徐浩峰的新作《箭客柳白猿》已在开拍当中,该片同样改编自徐浩峰早年的一个中篇小说,并继续沿用《倭寇的踪迹》里的演员于承惠和宋洋等人。徐浩峰说,第二部电影找投资的过程还算蛮乐观。
《倭寇的踪迹》终于在国内上映。谈到对票房的期待,徐浩峰表示自己当然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我有期待啊,不过期待的不是票房,而是期望有更多人看。如果大家不愿意看,这就叫心酸。”
“关于曲折从影路”
贾樟柯徐静蕾的同学,毕业十多年才做新人导演
北影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在上学期间,学生领袖式的徐浩峰经常把同届的贾樟柯和徐静蕾等同学团结在起来,讨论要如何拍电影,要为中国电影做些什么。这个段子现在看来有点唏嘘。贾樟柯如今已成国际知名大导演,徐静蕾也在商业片上取得了辉煌战绩。领头人徐浩峰为何在毕业十多年后才着手自己的电影处女作?被问到这类问题时,徐浩峰也是一笑:“因为拍电影是件很难的事。他们一直坚持下来了,这些同学我也非常的钦佩。”
从没放弃导演梦
写小说“曲线救国”
虽然是新人导演,徐浩峰却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电影圈。“如果说电影圈是一个大盘子,自己这十几年来都是这个盘子边缘的一颗豆,在这个圈子的边缘,又不曾离开过。”这些年来,除了写小说,徐浩峰还执导话剧、当电视剧编剧和策划、写影评、在北影当老师(主讲导演艺术)。即使他后来因为武侠小说家的身份成名,但也从来没有放弃导演梦。徐浩峰毫不忌讳地谈起当初写小说的目的,除了是因为对电影行业缺乏安全感以外,还是想为当导演铺路,完全是“曲线救国”的思路。徐浩峰承认专注写作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的武侠小说亲手搬上大银幕。他曾拿着自己写好的一叠剧本到处找投资,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自嘲:“那是一件非常傻的事情。”徐浩峰形容那时的自己是智慧未开:“我是比较被动的人。也不是悲观,或许世事难料吧,或许人生的规律就是这样的吧!当一个人很努力的时候,世界一定给你一个荒诞的结局。”几经打击的徐浩峰几乎断了要把自己的小说拍成电影的念头,直到遇见《倭寇的踪迹》的投资人李锐。
与王家卫合作
“不会打”的武术指导
徐浩峰的名字更多地被普通观众知道是因为王家卫。据说王家卫在拍《一代宗师》前,看过徐浩峰的武侠小说《道士下山》。后来当有人问到王家卫到底要拍什么样的电影,王家卫悠悠地说:“内地有个叫徐浩峰的,你知道吗?他写过一本书叫《道士下山》。”
王家卫让人找到徐浩峰,希望由他当《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指导。但徐浩峰则表示,由于自己是武术指导里面唯一“不会打”的,合作的全是袁和平、程小东(微博)、刘家良(微博)这些武功高手,他就建议改头衔为“武术顾问”。至于和王家卫的合作,徐浩峰并不托大,“我只会给王家卫一些武术专业方面的建议、武术的知识,艺术的发挥就看导演了。他掌握的东西比我多。我看了《一代宗师》35分钟的成片,觉得不错,很喜欢。”
电影环境更恶劣
选择守株待兔
《倭寇的踪迹》之后,作为导演的徐浩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在去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桃姐》庆功宴上,还有媒体人把徐浩峰的书《道士下山》带给了刘德华。第二天和徐浩峰见面时,华仔走过去对他说:“你以后有电影记得找我。”
徐浩峰认为,相比起他上大学那时,现在的电影环境更恶劣。“以前是没钱拍电影,现在是没有口味。现在的口味是大众口味,有的时候不是钱主导,是口味主导。”他表示自己的电影并不打算讨好观众。当南都记者问他:“有导演形容跟观众的关系有点像谈恋爱,谈恋爱就有互相取悦的过程啊。”徐浩峰听完一笑,用他一贯缓缓的语气,嘴边挂着一丝神秘的笑容说:“两情相悦是爱情的结果。追女孩,去追去取悦她并不一定有用。我就选择守株待兔,不要主动地去取悦观众,还是要做自己。这世界的缘分不可思议的,自然会有一些人来找你。”
一种观点
何谓武林
银幕最右,两个打柴的在水边歇着,银幕最左,几个官兵一言不发走过来,两边都沉默着,不紧不慢摆好架势。镜头摇开了,停在水面,音效告诉你画面外发生了干净利落的对打,因为动静不大。再摇回来,自然是官兵倒了一地,两人担起柴挑子离去。
《倭寇的踪迹》一开场便很直接地宣布,这是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北京的俗语叫“拿范儿”。但随着故事展开,范儿就不那么好拿了。成本的限制使场景过于单调,音乐与影片想要的气质并不搭,花船西域女的设定古怪得像是恶趣味……
不管喜欢还是讨厌,你基本上会同意你从来没看过这样一部武侠片。准确地说不算“武侠”,因为没有侠的事儿———两位主角贯穿全片的使命,并非为了反清复明或劫富济贫或匡扶正义,他们只想在已有四个门派四家武馆的庄子上开第五家武馆。就像今天办大学的朱清时。
武馆弟子在长巷中的夜间比武,可能还只令观众略微发懵,仅仅靠老前辈在旁解释“这是模拟马战”难以使人迅速领会;而到最关键一场于承惠与宋洋的对决,势必让许多人笑出声来。如果对导演徐浩峰的文字作品如《道士下山》、《逝去的武林》有认识,会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武术表现。徐浩峰对武术的理解,使影片获得了最重要的特色:对旧有武侠电影的“祛魅”。
电影电视里的武术一直就是表演性质的,演员要么是京剧武生出身,要么是凭表演套路打比赛的全国武术冠军。卖的就是表演,没有动作看什么呢?徐浩峰真就拿走了我们习惯的一切“动作”,试图让你看一点“门道”。长长的故弄玄虚般的“前戏”,然后瞬间结束战斗,双方几乎没有身体接触。我绝对相信徐浩峰自小混迹北京武林见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京城第一高手”,相信高手的实战至少在概念上就是这么回事;虽然电影描述还不算太成功,但味道的确是有了,我很欣赏这种尝试。
有一个窍门可以帮助你理解徐浩峰想做的事:设想把影片中的武林中人替换成围棋手,故事一样成立,权力的争夺、高手的恩怨算计、个人的感情纠葛。棋枰上投下一子,内行人看到刀光剑影惊心动魄,外行人什么也没看到,要是用电影,该怎么表现?徐浩峰现在干的,已经比这简单多了。□李宏宇(媒体人)
采写:南都首席记者 方夷敏 实习生王睿
(责编: 葱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