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情谜》成都宣传 余文乐称和舒淇暂时只是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8日13:59  重庆商报微博
舒淇与余文乐在《情谜》中的造型 舒淇与余文乐在《情谜》中的造型
《情谜》剧组亮相成都 《情谜》剧组亮相成都

  本报成都专电(特派记者 张世韬)今日,由黎妙雪执导,舒淇(微博)、余文乐(微博)和陈数(微博)主演的惊悚悬疑爱情片《情谜》将全国公映。昨日,黎妙雪携余文乐和陈数前往成都为该片宣传造势,本报记者也受邀前往。虽然是首次和舒淇合作,但余文乐和舒淇的合作却甚为默契,因此昨日的发布会现场,不少人对着余文乐大喊“找个机会把舒淇收了吧!”

  余文乐称和舒淇有默契

  片中,舒淇一人分饰惠香、惠宝两姐妹,两人在戏中是两个舞台演员,又有戏中戏,所以舒淇笑言自己是一人分饰五角,余文乐扮演的男主角在姐妹俩之间摇摆,被问到现实生活中会更喜欢谁时,余文乐大笑:“两个都喜欢,妹妹比较活泼幽默,姐姐比较温柔,我觉得这些都是男人会喜欢的地方。而且,长得也差不多。”因为和舒淇的合作,两人也一致被外界开玩笑,觉得非常般配,余文乐开始解释:“我和舒淇只是第一次合作,但确实工作上是很默契的搭档。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没有另一半……”谁知现场一位女记者高喊了一句:“找个机会把舒淇收了吧!”余文乐急了:“舒淇和哪个男演员演戏都会传绯闻啊?”现场立刻呼声此起彼伏:“但你最合适啊”、“你的呼声最高嘛”。余文乐最后只好作“缴械投降”状:“可能有,可能没有,我和她真的是朋友,暂时来说。”

  陈数拒绝赵胤胤探班

  陈数昨日在现场也不忘夸两位合作的演员。对于余文乐,她说第一感觉是“斯文,后来才发现他在化妆间很活泼很会闹,大概是因为片中他和舒淇的角色给他俩带来的压力很大吧”。而舒淇在片中因为有演舞台剧,因此向陈数好好地学习了一把,陈数连称不敢:“我们是共同学习,教我是不敢当,我只是通过自己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而对于舒淇,陈数的感觉是“她很可爱,还时常呈现出一些憨憨的笑容”。

  前年,陈数已经和青年钢琴家赵胤胤举行了婚礼,被问及怎么平衡演戏和生活的关系,陈数愣了:“就是努力演戏努力工作吧。”不过她自曝拍《情谜》的时候,陈数没有让赵胤胤来探班,“拍电视剧《铁梨花》的时候他来了,因为那部戏最苦,时间最长;后来我拍电视剧《夫妻那些事》,他也来了两次,后来我就不让他来了,因为他来了会干扰我”。

  不惧和《桃姐》同天上映

  今日公映的影片竟然多达8部,其中还有拿奖拿到手软的温情大片《桃姐》,因此《情谜》难免被拿来和《桃姐》比较,导演黎妙雪被问到票房的问题时,余文乐抢过话题作答:“其实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问过导演,我来回答。第一,投资方当然会希望自己的电影票房成功,但电影不能单纯用票房去计算,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第二,《桃姐》绝对是好电影,我们也很骄傲,但不能说因为有了《桃姐》,我们《情谜》就不能卖了;就像你不能说有了刘德华,梁朝伟就不卖了。只要有好的导演、好的故事、好的演出,都有好成绩的机会。”

  深度访谈

  余文乐:我不着急成为“梁朝伟”

  现在的香港影坛对余文乐有些“不公”,外形好、会演戏、戏路宽——这正是当年梁朝伟的路子,但梁朝伟成了,余文乐还在挣扎。昨日,余文乐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春娇与志明》已经将你打造成了都市男青年的代言人,为什么会接拍《情谜》?

  余文乐:很简单。我那段时间拍武打片,大家就以为我想当甄子丹(微博)、李连杰(微博)。我拍爱情片,就以为我要转型拍文艺片。但作为演员,什么类型我都想试。我不会故意去做武打明星或者大侠,或者偏向于哪一个方向的演员,暂时没有这个想法。

  记者:这几年的作品很多,哪一部算是你的代表作?

  余文乐:所谓代表作,我觉得应该是观众给我的一个答案吧。坦白说,我每一次拍完,就想办法忘记之前的角色,不像再惦念。至于我为什么一路下来喜欢拍各种类型?第一我没有学过表演,希望多拍不同类型的戏,吸收不一样的经验去弥补;第二我觉得当演员就是喜欢新鲜感,要是我只拍一种类型,就失去了演员的有趣的地方,所以只要有好的剧本我都去尝试。

  记者:接下来会有什么变化吗?

  余文乐:我最近几年接戏还蛮多的,一年有4、5部。今年我想减少一点量,多一点时间集中在一部电影当中,会更小心地挑选剧本。

  记者:有想过自己能不能达到梁朝伟那个高度?

  余文乐:我不会着急,我知道,我这样通过多演戏磨炼自己的方式,和梁朝伟他们是一样的。我以前会很着急,会想达到他们的水平,但这两年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演员一定不能急,这是一个不能急的职业,很多角色、剧本都必须在不同的过程才能去把握。

  记者:那你接戏其实是没有底线的吗?

  余文乐:底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到不能接受的地方。我是一个蛮凭感觉做事的人,所以余文乐不是一定要接大片拍,像刚刚的《失恋33天》就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告诉了观众和老板,不一定是大片才能收好票房。

  特派记者 张世韬 发自成都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