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滩》姊妹篇开机 《西郊传奇》再塑上海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9日15:38  新闻晚报微博

  晚报记者 曾索狄 报道

  两年前,纪录片巨制《外滩》被学界评论为“一部上海史,半部中国近代史”,横扫众多纪录片奖项。两年后,以“虹桥-西郊”地理范围为切入点的45分钟纪录片《西郊传奇》将以崭新的解读再次塑造上海史。

  昨日,《西郊传奇》在西郊宾馆举行开机仪式,该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真实传媒)制作,并获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长宁区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的特别支持,由复星复地集团跨界投资出品。该片将于今年7月在纪实频道品牌栏目《真实第25小时》首播。

  追溯近代上海发展精华

  “从前在西郊经过,老房子掩藏在一片绿色之中,你看得见它,却不知其详。用一个歌名来形容我对西郊的感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与很多人一样,《西郊传奇》的总导演袁维晖最初对西郊的印象,也是“近在咫尺,却宛如天涯”。

  的确,从1901年越界筑路将虹桥路逐步引入西郊开始,这里就成了上海一个特殊的地标:1930年代,西郊成为四大家族和民族资本家的别墅后花园,宋子文、孔祥熙、白崇禧、阎锡山、沙逊、荣鸿元等都曾在此建起家族别墅。 1960至1970年代,西郊从神秘走向开放,从414别墅到西郊国宾馆,邓小平曾经七次在这里过年,百余批海内外政要更是纷至沓来。 1980至1990年代,虹桥开发区和古北新区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开放区和涉外商务住宅区。 2000年后,大虹桥的概念横空出世,与大浦东遥相呼应……而且,西郊比外滩更具“万国建筑博览”的气质,古典式、新古典式、现代式,甚至拜占庭式建筑都出现在西郊,地域特点更涵盖了日本、西班牙、英国、法国等不同风格。

  通过前期的专家学者走访,“西郊现象”被认为极具研究价值,“东进西拓”在上海如何演绎,西郊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将一一在片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再现。

  揭秘传奇家族故事

  纪录片要会说故事,西郊恰恰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每一个门牌号背后,都可能蕴藏着一段家族史、一段传奇:在张爱玲的《半生缘》中,曼桢姐姐的家“祝公馆”就位于虹桥路上,尽管这只是个虚构的建筑,但张爱玲一句“有人发了财,就到虹桥路上买地盖别墅”代表了当时人们对西郊建筑的印象;“飞虎队”总指挥陈纳德将军则与女记者陈香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于美华新村5号别墅(现申康宾馆8号楼)定下终生,演绎了一场旷世奇缘;而著名作家白先勇也曾回忆,儿时他患肺病,不得不与和父亲白崇禧一家人隔离,就被关在白崇禧于虹桥路1518号的花园别墅里……

  在昨天的开机仪式上,长期从事张爱玲研究和上海民国史挖掘的女作家淳子也现场分享了一个她正在创作的剧本故事,故事的背景也是在西郊:新月派诗人邵洵美与曾写下 《宋氏三姐妹》的美国女记者项美丽的跨国之恋,就是于沙逊别墅的派对上拉开帷幕的。而对西郊情有独钟的 “越剧王子”赵志刚则说,他已经听说了一些有关西郊的有趣的戏剧故事,“希望能通过拍摄挖掘出一个两个,将来能从中选取合适的部分让我们演员去呈现。 ”

  探索“海纳百川”真谛

  通过前期的采访和研究,专家们还发现,西郊也是一个能代表上海“海纳百川”气质的地方。总导演袁维晖说,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例,当时住在西郊的大部分都不是上海本地人,他们初到上海时并非“非富即贵”,“在上海这个平台,他们抓住机会,实现了自身的转变,甚至到今天,这种传奇依然在继续。我觉得可以从中发掘出上海这个城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性格,是它才成就上海的大,上海才成为‘大上海’。”他更透露,纪录片将采访大量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乃至各个时代的西郊亲历者,通过历史、故事、印象全面呈现西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