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民回忆”的样本,《泰坦尼克号(微博)》当之无愧。
1998年4月9日开始在中国内地上映的这部电影,引发了全中国的“追片行动”:席琳·迪翁的歌声传遍大街小巷,学生宿舍里张贴的大多是莱昂纳多的珍藏版写真海报,杰克环拥露丝站到船头栏杆迎风张开双臂的场景,成为以后各类影视剧屡试不爽的桥段。
对于这部电影,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回忆,14年之后,当那艘大船以立体形象再度驶来,那些封存在记忆里的片段再次出现,是否还能打动已经不再年轻的你我?本报记者沈参 周诗浩 长沙报道
张亚飞(歌手)
买VCD带到卡拉OK厅唱
标志物:《My heart will go on》的VCD
《泰坦尼克号》上映时,张亚飞正读高一。“和爸妈一起在湖南花鼓剧团的一个放映厅看的,哭得稀里哗啦。”她印象最深的是,已经上了救生艇的露丝毅然跳下来的那一瞬间,“船在缓缓下降,然后他们对视,露丝跳下来两人抱在一起的时候,当时感觉,原来爱情是这样的。”
看完电影,张亚飞迷上了有关电影的一切,“当时在地摊、学校,到处都是海报,一块五一张,那时候算很贵了,我买了两张。”在张亚飞看来,席琳·迪翁的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堪比现在的“神曲”。“当年所有的音像店,全都放这首歌,同学们走路边走边唱的,也是这首歌。只要前奏苏格兰笛声一响起,大家就会不约而同一起哼出来。”她还透露,因为当时卡拉OK没有这首歌,几个同学都采用的“自助”设备:“我们自己买了VCD,然后带到卡拉OK厅自己放,然后消了原音来唱。”说完,张亚飞还颇为遗憾,“当年我算唱得还不错的,不过那几个高音有点唱不上去。”
皮乐(本土影院经理)
标志物:电影院
“坐飞机去南宁抢片子”
1998年《泰坦尼克号》刮起的那股旋风,也同样在长沙电影市场掀起了一股观影潮,昨日,当时长沙电影公司电影经营部经理皮乐回忆当年的情景,觉得很奇特,“这部电影是越演越火,放映了一个月,到后面人都不见少。”当时,《泰坦尼克号》的票价是30块钱,是进口片票价最高的一部,但高票价显然没有挡住观众的热情,据皮乐回忆,当时一天的票房可以拿到几十万,堪称奇迹。刚刚有了数码立体声的长沙电影城,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将近600万的票房。
皮乐回忆,当时长沙电影城有7个厅,全部都是放映《泰坦尼克号》,场场爆满不算,还得加场,最后拷贝不够了,只能去外地借片子。“当时我们派人跑到广西南宁去拿片子,拿了片子立马坐飞机赶回来,下了飞机就直奔影城,中间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刘芸(微博)(演员)
标志物:莱昂纳多的海报
床头贴过海报的唯一男明星就是他
刘芸回忆,19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时,她还在舞蹈学校读书。“当时没有去电影院观看,后来买了影碟在家里看的,但是光看影碟就觉得那场面让人印象深刻。”刘芸笑言,当时看电影还不是一种很时髦的休闲方式,但是看了《泰坦尼克号》后,“整个宿舍一夜之间,都贴满了莱昂纳多的海报。我记得从小到大,床头贴过海报的唯一一个男明星就是莱昂纳多,当时全宿舍都迷他。而且那个时间段,我也只迷恋过这个男明星。”
至于迷恋到什么程度,刘芸告诉记者:“就是一见到关于他的东西就买了,海报啊,笔记本啊,卡片啊,凡是有他的头像的,就都买了。大家很大一部分零用钱都花在这上面了。那时候女同学没事就凑在一块聊莱昂纳多,他可以说是所有女生的梦中情人。”刘芸说,因为在舞蹈学校女生居多,“所以讨论温丝莱特的人不多,不过席琳·迪翁的歌,大家没事也哼唱几句。”
邓家佳(微博)(演员)
标志物:鼠标垫
“图案都磨没了,也没舍得扔”
《泰坦尼克号》14年前在国内上映时,邓家佳是和同学一起跑到电影院去看的。“当时电影票也不贵,就是5块钱左右。看完后,就觉得莱昂纳多怎么这么帅呢?”邓家佳还透露,“后来同学之间讨论还不过瘾,索性张开手臂,模仿电影里杰克和露丝在船头双手伸开看落日的情节。”
海报、卡片这些电影的衍生产品邓家佳都没少花钱,“我还买了一个泰坦尼克号的鼠标垫,用了好几年,后来上面的图案都磨没了,也没舍得扔。”《泰坦尼克号》还让邓家佳迷上了席琳·迪翁,“买了好多她的磁带,有小半个抽屉那么多。在家里不停地听,不停地学。”当时大街小巷传唱的都是席琳·迪翁的歌,“我不但自己一个人哼唱,还和其他同学一人一句地接唱。在当时,《My heart will go on》这首歌,随便拉出一个同学都能哼几句。尤其是班级聚会的时候,能够完整唱出这首歌的人会让大家当偶像一样崇拜,觉得特洋气。”
毕成功(微博)(影评人)
标志物:电影原声CD
百听不厌,听到上面都是划痕
1998年,毕成功还在读高一,“当年知道这个片子上映,我们班近一半的同学就结队去电影院看。用学生证买票就几块钱,也不贵。”谈及观影的感受,毕成功大笑,“就觉得导演太奢侈了,太考究了,演员也很拼命。包括船舱的布局,都在现实的环境里拍,而且听说拍摄那些沉船的画面,演员还要被吊起来,很惊讶。”
为了考究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毕成功还专门去买了本讲述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书。此外,他还买了一张电影原声CD,“我花了60多块钱,当时的原版CD特别贵,在那个年代,60多块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数额。因为当时我在给一本游戏杂志写游戏攻略,这笔花销相当于我三篇稿子的稿费。”毕成功还告诉记者,“现在我都记得那张CD的封面,是个蓝色的底色,然后上面中间是一个船头,左边是莱昂纳多的头像,右边是温丝莱特的头像。这张CD我百听不厌,后来听到上面都是划痕。”后来多次搬家,毕成功总是带着这张CD,尽管它已经无法再发出声音。
[特别致敬]
陆川(微博)(导演)
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商业片也能打动人
@陆川:最早看泰坦尼克号是盗版碟。那时借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某二层筒子楼里,房墙壁特别薄,夜深的时候你可以听到左边的左边的左边邻居的呼噜以及右边的右边的右边邻居呻吟;在这呼噜和呻吟交织中,严重偏色的烂彩电和VCD机还有一张烂盘,把自己哭成了个二逼;更坚信电影能点亮我们黯淡的生命。
“一个人在房间里看,开始一直提醒自己,这就是个电影,没必要太认真,但是看到后来,就实在忍不住掉眼泪了。”与其他人不一样,陆川印象最深的不是露丝和杰克的生死恋,而是船要下沉时,那几个在甲板上弹奏的音乐家,“他们彼此拥抱,然后说很荣幸一起弹奏,虽然买的那碟音像效果真的很差,那一刻真的被感动了。”
直到现在,陆川对这部电影仍然青睐有加,“我们公司前段时间搞了一个小的放映厅,然后放一些电影,有一次我看到正好在放《泰坦尼克号》,其实当时已经放了三分之一了,然后我就不知怎么的,就在那坐着一直看,后来下午几个会全部都推掉了。”说到这,陆川都有些讶异,“自己也不知道当时怎么回事,居然会又重新坐下来重温一个那么久的电影。”
时隔14年,陆川谈起这部电影依旧激动,他说这部影片给了他另一种视野,“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我们上课谈的讨论的都会以艺术片、文艺片为主,那时候觉得好莱坞的大片都过分商业化,很俗气,心底有些看不起,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原来商业片也可以打动人心。”陆川说,这部电影让他改变了对商业片的看法,“不管你要表达什么,你都要贴近受众,要有打动人的情怀,而且这是电影,你要给观众视听上的震撼。”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卡梅隆的崇敬,“《泰坦尼克号》开创了工业化电影的新境界,《阿凡达》他又改变了一次世界。”
还记得一起看电影的TA吗?
那一年,去电影院还是非常洋气的事情,家里有一台影碟机还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看一部美国大片还是非常难得的事情。那一年,杰克和露丝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走进了无数人的心里,不管是相约去电影院里“潇洒”一次,还是租一张碟叫上朋友一起观看,那一年和你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的人,你还记得吗?
14年前,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陈曦是去电影院看的《泰坦尼克号》,因为他的舅舅在电影院工作,因此才能要到几张宝贵的电影票,叫上同学一起看,“看完后都在哭,感慨杰克沉入大海的那一幕还有他的遗言。”14年前,陈曦在老家的慈利电影院和一群男生看了这部感人的大片,14年后的现在,他却郁闷了:“当年的兄弟散落在全国各地,想找个姑娘一起看又没着落,不知道跟谁去看了。”
而在长沙长大的刘阳,则是和全家人一起围观的影碟。“当时有影碟机的很少,所以我爸妈把长沙的亲戚都叫来一起看。”电影看到中途,大人们才发现有裸露镜头,但这时候就算捂眼睛也来不及了。“其实我和表姐每次提到这件事都想笑,当时我们可尴尬死了。”随着3D版的即将上映,刘阳说这次她要把父母再请到电影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