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燕赵都市报:中国电影真要骑着金扫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14:09  燕赵都市报

  孙仲

  电影市场假期效应越发明显,上周三天清明节档期产出票房约1.46亿元,较去年同期大涨57%。除《诸神之怒》6360万元夺冠外,多部国产片也得到观众认可,彭浩翔(微博)的《春娇与志明》以2150万元夺得亚军,悬疑片《绣花鞋》的1530万元则属黑马。不过清明档期过后,诸片恐怕得给大船让路了,从京城多家影院了解到,《泰坦尼克号(微博)》3D版零点场巨幕销售火爆,IMAX巨幕厅更是达到满员状态。

  进口片屡屡夺冠,不断创造票房佳绩、奇迹,这对院线来说也许是好事,可对国内电影人来说,却是值得深思的。本土片竞争不过进口片,眼睁睁看着票房被别人拿走,多少是让人汗颜的事。此其一,其二,进口片并非全是大成本、大制作、大主题,却往往能以拍摄技巧取胜,吸引观众前往观看。这,无疑更值得学习。

  以《战马》为例,质量并不算特别高,但拍摄方法很新颖,让人看后眼前一亮。有人说,像《战马》这类风格,属于“好莱坞式主旋律”。这难道不是我们国产电影所缺乏的吗?我们拍过不少战争题材影片,也有战争题材影片触及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的,可是能拍得像《战马》这样别具一格,还不多见。难怪有舆论认为,同期的《双城计中计》《疯狂的蠢贼》这样走另类路线,玩黑色幽默和恶搞,或如《钱学森》打明星牌,但仍是传记片里高大全的风格,均不可能成为《战马》的对手。而《诸神之怒》,同样有其独到之处,所以又让同期的《春娇与志明》《绣花鞋》等本土片难以超越——— 尽管这些本土片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前不久,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美国大片的进口量,将在过去20部的基础上增加50%的配额,即每年增加14部。同时,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对此,国内电影人直呼“狼来了”,而广大观众则为之叫好。对于观众来说,花钱走进电影院,最希望看到的是大片、好片,至于谁拍的,则不会在乎。所以说,国内电影人光怨天尤人,嫌进口片太多,“挤兑”了国产片公映机会是不行的。需要考虑的,还是如何去应对日益增加的进口大片,尤其是要虚心学一学人家的拍摄方法,争取不花更多的钱,也能拍出像进口片一样的大片、好片来。

  由此想到金扫帚奖创办人程青松(微博)写的题为《中国电影,骑着金扫帚飞吧》的文章。文章提到,2011年国产片超过500部,是中国电影烂片最多的一年,各种烂片泥沙俱下扑面而来,伪大片横空出世,山寨喜剧再接再厉,劣质古装片自娱自乐,雷人惊悚片伤人于无形……那么,中国电影何日方能走出困境,让国内观众为之骄傲,同时也不再有需要“骑着金扫帚飞”的烂片出现呢?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