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张少军是近几年活跃在我国影视界的优秀导演。从他一连串的作品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他娴熟而唯美的电影表达和憧憬。无论是《黄庭坚》呈现文化盛世下的才子群像,还是《姑娘阿荣》阐释爱情的美丽与迷茫;无论是长微博式的复杂叙事,还是见微知著的象征;无论是废墟上站起来的人物,还是一个个断面的累累伤痕……都会为他赢得庆贺和期待。这样的喜讯与企图,到了电影《花招》更加明确。
张少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班,一直以其最可靠、而且最可贵的表现,在他的电影世界乐此不彼。在电影《花招》即将上映之际,我们要说,张少军更高明的“花招”是终于把自己的艺术见识变成真实的画面呈现给观众。
记者:写字作画讲究“意在笔先”,拍电影也要先讲主题立意。请谈谈《花招》是在怎样一个社会、文化,甚至民族层面上,讲述故事的?
张:《花招》的立意是,通过讲述一个军民团结抗击倭寇的故事,来弘扬中国人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本片讲述的是小人物卷入历史大事件,并最终改变历史的故事。明朝中叶,浙江山区百姓卢英章等人无意中卷入了戚家军将领谢文东跟倭寇之间的情报争夺战。历经种种艰险和顽强拼搏,卢英章和谢文东联手战胜了敌人,并及时将情报送到了戚继光将军手里。戚将军根据情报迅速率部迎敌,大败倭寇,取得了著名的“台州大捷”。
而在情报争夺战中,因为卢英章和地方豪强、谢文东和倭寇,这几路人马有着不同的身份,怀着不同的心思,便产生了一系列阴差阳错的明争暗斗……这就是片名《花招》的含义。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算计,都有一套自己的如意算盘,但最终谁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世事难料,命运无常。
记者:戈达尔在说到电影的风格问题时这样说的:”对于我来说,风格是内容的外延,而内容则是风格的内涵,这就好象人身体的内部和外部一样成为一个统一体,不可分割”。《花招》是一部怎样风格的电影?
张:电影必须有独特的风格。时下电影向多种风格融合几乎是一个大家都在努力的趋势,毕竟单一风格的电影难以调和越来越多个性迥异兴趣不同的观众的需要。观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观众第一,市场为先。因而,风格的多样化与杂糅化成为当今电影的常态。
本片是一个几路人马混战的闹哄哄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喧哗与骚动。与之相匹配,我们在风格样式上也是杂糅了功夫、悬疑、喜剧等几种影片形态,而这又与一直坚持的文化传承隐隐呼应。
我们的功夫元素包含了中国传统功夫、现代格斗术、柔术、跑酷、日本剑道、空手道等样式。我们强调“实打”,不要花架子,要拳拳到肉。
我们的喜剧不是无厘头的恶搞,而是通过人物性格和剧情的错位巧合、阴差阳错,来产生黑色的、荒诞的喜剧感。
我们的悬疑是由争夺情报而产生,几路人马的强弱总在变化,他们的身份又扑朔迷离,剧情的发展便具有了多种可能。
那么,在总体趣味上,我们选择杂糅混搭,放弃单纯统一;我们选择热闹动感,放弃安静平稳;我们选择快节奏,放弃“四方步”;我们选择强烈,放弃柔和;我们选择酒,放弃茶……
记者:一部电影,应该是在编导演,还有摄影灯光、美服化道、人物造型、录音作曲天衣无缝的配合下完成。《花招》呈现出绚烂迷人的景象,自然是与这些分不开的。
张:是的。我们在各个环节的努力和效果,足以使观众可以将目光聚焦到这部电影上面。很显然,每个部门对电影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摄影多采用运动镜头,摄影机跟着情绪运动;适当使用广角镜头,产生夸张变形的效果,增强视觉冲击力。对于灯光,分外讲究,喜剧的光和悬疑的光之间的区别和统一,使得影片拥有了一种多层次的立体感。环境造型既有明朝的时代特色,又有浙江的地域特色。人物造型的卡通化,让胖的更胖,瘦的更瘦,是一大看点。声音是制造戏剧性效果的重要元素。整个影片杂糅了功夫、喜剧、悬疑等元素,我们的演员经受住了考验。
结语:电影《花招》的突出之处可能并不在于对历史段落的简单复制,而在于其多种风格的高度融合,并把这种风格推到最高的位置。这种说法至少说明影片的开拓意义是无可忽视的。所以我说,《花招》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或许是张少军根据电影市场需求对电影重新所作的某种反思。(红尚之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