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开幕。昨日下午,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李前宽接受了本报专访,谈起对今年电影节的建议和期待。
在李前宽看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应该有国家意识和国家水平,因为它是首都。他还希望“有纯粹的专业性,电影就是电影”。
以我为主面向世界
李前宽表示,北京国际电影节将更加国际化、高端化和专业化。但电影除了是艺术、商品之外,还隐藏着自己的价值观,而它的影响力又恰恰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所以办电影节之前,还是要对它的着力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他提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着力点应当是“以我为主,面向世界”。
李老说,现在世界范围内有14个A级电影节,可以说任何一个都是“以我为主”。“北京的电影节,就是要有中国特色、北京风格,这其实也体现了北京精神。我们的着力点不是喊出来的,要在执行过程中贯穿始终。”
“以我为主”的内涵就是北京特色,但电影节毕竟搭起中国和世界间的桥梁,所以交流也必不可少。李老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学习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共性和特性,将它们结合起来,既要张扬我们的价值观,也要谋求生存发展之道。
风格应有中国特色
在采访中,李前宽还对电影节的风格、奖项设置与组织机构3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说,在办电影节的风格上,各国不一样。但我们办节的风格上要有中国特色。“去年办的已经彰显我们的中国特色了,把各国电影节主席都给吓着了,他们的感觉就是中国太牛了,政府这么支持,官员都到了第一线了,这是我们的特点。北京风格就是博大为怀,我们要让他们继续惊叹下去,第二届更要彰显中国电影的文化气度,5000年的历史要在电影节上彰显出来,不是就节办节。”
其次,风格上还要体现互动性和高端性,应该多增加与社会、影迷互动的环节。“不仅是红毯,比如讲座、首映式,要让影迷面对面体会到电影的风采。”高端性方面,他建议专家们多多介入电影节,并在电影节期间安排了一个名为“北京之夜”的联谊会,让国内外的电影艺术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
“我们要让北京国际电影节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颁奖平台,甚至明星大道,变成一个品牌。”
未来评奖力求独特
由于今年电影节刚刚获批,时间匆忙,评奖的操作方式和组织机构还不成熟,故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奖工作将从明年启动。
李老始终认为,奖项设置是一个电影节的灵魂部分和品牌形象,所以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奖会与国际上其他电影节有共性,但他提出增加3个富有特色的奖。一是友好合作单元奖项,借以鼓励外国与中国合作拍摄的影片,并最终通过交流走向国际院线。二是设置一个未来之星的评奖单元,以鼓励青年艺术家的创新之作。“一些青年电影人很有才情和热情,但是有时候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媒体和市场都比较冷淡。不仅有中国的也要有外国的;不但评奖还要给奖金,给他筹备下一部电影提供部分资金。”三是设置一个金纽带奖,鼓励为中国电影作出贡献的外国电影人。
资源优势该办影节
李老说,在采访的路上,他看到道路两旁挂着的电影节彩旗,心里十分高兴。随后,他兴奋地分享了北京电影节诞生的过程。
李老说,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就曾举办过奥林匹克电影周,后来北京市有关领导对他说,北京有这么好的资源,应该办一场国际电影节。“我说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我建立过电影频道、电影博物馆,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搞一个电影节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去年,北京国际电影季顺利举办,并邀请到了多个国外电影节的主席出席。
第一届的成功举办打下了良好基础。李前宽认为:“北京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建国以来中国电影60%的创意、宣发和制作都在北京,全国最优秀的创作团队在北京。所以我觉得在北京设立一个电影节与中国的电影发展态势相吻合。”
年前,他在给领导的信中提出3条建议,很快就得到批复,并最终获上级领导同意。李前宽说,为此他高兴地喝了2两小酒,作为一个老电影人,能为北京尽一点力我觉得很欣慰。
国家意识国家水平
同时,李前宽还提出在电影节的组委会里成立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为组委会筛选入围影片以及国际业界的艺术信息,为组委会做好参谋。
各大影节的主席也是一大特色,但上海国际电影节(微博)并没有这项设置。李老认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应该从明年起设立一名电影节主席,由国内老资格的电影人担任。
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4月23日至28日举行,而仅仅相隔不到两个月,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将开幕。之前对于这两大电影节是否会有冲突,也一直是业内人士关心的话题。李前宽表示,中国这样一个电影大国,只有一个电影节不够,有两个更好,可以存在竞争。“北京国际电影节应该有国家意识和国家水平,因为它是首都。还有就是办得纯粹一些,这样会削弱它的高端化。我希望它有纯粹的专业性,电影就是电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