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国际电影节成交超52亿 好莱坞电影人感惊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7日16:38  北京晚报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52.73亿元!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重头戏之一的电影洽商昨天举行签约仪式,21个项目签约,签约总额再创中国电影节展交易之最。 

  去年,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签约金额达到27.94亿元,一举创下中国电影节展交易纪录,时隔一年,这个纪录再次被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幅刷新。诞生短短两年时间,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这种崛起速度令来自好莱坞的电影人约翰·泰克斯特感到难以置信,“我对这里发生的一切感到惊讶。”然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目标还更为远大,组委会新闻发言人庞微信心十足地表示,“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提供专业化平台,打造亚洲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是未来3到5年的发展目标。”

  数字:

  600多家、52.73亿元

  增长88.7%

  尽管没有开幕式上璀璨的星光,但昨天下午,上百家媒体仍早早来到新闻发布厅,关注着签约金额的最终发布。“本次电影洽商签约共有21个项目,签约总额达到52.73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88.7%,再创中国电影节展交易之最。另有10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李春良宣读的这一连串数字,无疑将成为本届电影节的最大亮点。

  在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之后,今年的电影洽商环节对业内人士的吸引力大增。据组委会统计,本届洽商活动共吸引600多家中外电影机构、2000多位电影人士的积极参与,展区规模由去年的1800平方米增加到4500平方米,参展单位也由去年的100家增加为204家,增幅超过100%。庞微透露,除了在数量上的增加,今年的参展阵容也更为强大,“美国电影协会、英国东方电影节、德国电影协会、东京电影市场、小马奔腾、华谊兄弟(微博)、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国内外知名电影机构积极参与洽商,说明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业内的影响力大幅增加。”

  “在签约的21个项目中,有6个属于中外合作项目,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合拍是当今世界电影发展的大趋势。”李春良总结,“此外,国际交流中的大项目、大手笔频频涌现,过亿项目达到13个,占项目总数的61%,过亿项目的交易金额达到50.81亿元,占总金额的96%。”

  特点:

  全产业链交易平台

  正在形成    

  记者在洽商展厅看到,除了影视制作、发行机构,法律、咨询、金融等相关企业也在这里搭起了展台,庞微给这些展商分了分类,“创意、剧本、技术、设备、发行、院线、影院建设、影片合拍、法律版权咨询、新媒体应用包括微电影在内,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交易平台,和第一届相比更加完善了,展商构成更加合理。”

  在最终签约的21个项目里,包括电影新片投资计划、院线建设、影视基地建设、特效基地合作、微电影计划、影视融资担保、电影合拍项目等多种类型。“这些项目合作呈现出精细化、多样性、宽领域的特点。”李春良分析,“其中,影片类项目签约额为24.41亿元,电影院线、影视基地及特效基地建设类项目签约额为19.5亿元,电影项目计划、融资担保与技术类项目签约额9.02元,投资结构更趋合理。”

  同时,组委会提供的服务也是全产业链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侯玉兰介绍,“组委会为国内外电影项目商提供了包括展示、洽谈、评估、融资、签约、版权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创新:

  首次设立创投单元

  扶持新人新作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洽商包括电影展映、项目路演、项目创投、展示交易等一系列活动,其中的创投单元是首次设立,也是此次洽商活动最大的亮点之一。

  歌华传播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谦(微博)负责此次创投单元的组织工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是全新设立的单元,但本次创投还是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了来自12个国家的137个项目,“既有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孟加拉等电影欠发达国家,而且这些作品都有很好的水准和个性。”

  为了保证创投的专业和公平,组委会邀请了国内电影行业的顶尖人才,包括导演、编剧、发行人、学者、策划人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他们各自的专业角度去判断项目优劣。“初选选出42个项目,复选后剩下20个,再进行现场路演。”张谦兴奋地说,“路演的现场非常火爆,座位从70个增加到100多个还是不够,很多人是站着看完了全程。”在终评环节,香港导演文隽(微博)(微博),内地导演黄建新、李少红(微博),中影集团副总经理张强(微博)以及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微博)组成评委,最终选出6部获奖作品。

  如何扶持这些新人新作?北京国际电影节没有采用通常的发奖金的形式,“几万元奖金并不能使项目人得到实质帮助,我们的奖励模式是为他们找到合作机构,提供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比如第一名的《池塘》,获得的制作资源就将超过100万。”本报记者 李俐 J203     白继开摄

(责编: 琉璃)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