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八代导演显现 业内:第七代还没成型

韩延 韩延
朱敏江 朱敏江

  众所周知,张艺谋、陈凯歌(微博)被称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管虎、娄烨(微博)则被称为第六代中国导演,而“第七代”还尚未有定论时,“第八代”中国导演的称谓日前出现在了网络上。本月上映的两部电影《第一次》、《查无此人》,因为他们的导演都是80后,而且作品个性,就被网友称为中国“第八代”导演。

  第八代“呼之欲出”

  他们“很温情”

  昨日,记者采访到《第一次》的导演韩延及《查无此人》的导演朱敏江。在他们身上,记者发现了所谓“第八代”导演的标签。

  标签一:80后导演,拍短片起家。导演韩延称,“没有戏可拍的时候,我也自己掏钱拍些短片。因为这种技术你不去练会

  慢慢生疏,而且用自己的钱去拍可以去做很多实验,不会让投资方提心吊胆。”朱敏江拍摄《查无此人》之前,也撰写过剧本,此后还拍摄不少短片,“为的就是练手,让以后拍的电影不亏钱。”

  标签二:像个体户。刚入电影圈,他们并没有人脉,唯有靠实力去打动投资商,于是他们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的角色。朱敏江表示,自己光写剧本就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前后修改60多次,“现在的悬疑电影的质量普遍不高,所以我决定自行创作剧本。这中间有几批投资人很看好这个项目,但是想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在剧本修改完成之前,我还是拒绝了投资商。”韩延称,“如果剧本不是自己写的,我会感觉这个电影不完全是我的。只有这样,骂声、夸奖声,好的、坏的,我才能全盘接受。我也常常拿着剧本去向大老板推荐。”

  标签三:镜头对准温暖。第六代导演中,他们大多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姿态进行电影创作,展示更多的是“灰色”,都有一种冷眼旁观的情结,贾樟柯(微博)的《三峡好人》就是例子。“第八代”导演似乎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以“温情、温暖、温度”为出发点。《第一次》、《查无此人》就让人感受到了温情。

  “第七代”未被正名“第八代”不被认可

  中国的“第七代”导演,在近年才显山露水:电影《马文的战争》导演常征,《80后》导演李芳芳。李芳芳曾带着自己的导演处女作《80后》赴东京电影节、戛纳电影节进行了宣传,戛纳电影节更将其称为中国“第七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这群导演的共同特质就是,他们生于1980年前后,他们大多经历过下海、出国潮、香港回归、申奥成功、抗击非典……同第六代相比,他们叙事手法比较西化,但是整个故事又特别中国。李芳芳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市场的把握和选择,我们这一代导演关注市场。我们是看着最好的电影(美国电影、欧洲电影)成长起来的。”

  但中国“第七代”导演的说法一直未得到认证,包括第六代导演王小帅就曾说,“没有拍过严肃电影的导演,就不能称之为‘代’。因为他们的电影缺少艺术味道和文化承担”。王小帅还说:“第六代导演之后不可能再出现能划代的电影人,没有所谓第七代,因为他们没有共性”。于是,宁浩(微博)和《匹夫》导演杨树鹏(微博)等被称之为“新生代导演”、“新锐导演”。

  《父亲的维也纳》导演万里说,“第七代都还没成型,何来第八代?现在的‘代’都不存在,更多的是独立导演。我们上学时还有一个‘第七代联盟’,就是给自己找个位置而已。说‘代’,就必须有一批人,一批作品。我们给导演分‘代’这事,更多的是事后找个词去统计,去概括他们。说第几代,不如说是‘70后代’、‘80后代’。”

  对于“第八代”的那些特点,万里说,“特点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至于拍短片,每一代都拍过短片,所有的短片,是导演基本学习过程。至于励志和温情,也是被逼的,现在的电影批判太多,找不到市场,要生存下来才行。如果再拍一个《苏州河》,谁敢去投啊。”

  中国导演“分代”记

  第一代导演: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等。

  第二代导演: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渔光曲》等。

  第三代导演: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优秀作品有《南征北战》、《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早春二月》、《女篮五号》、《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

  第四代导演:“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鸥》、《本命年》、《小花》、《城南旧事》、《小街》等。

  第五代导演:电影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微博)、田壮壮、何群等。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猎场扎撒》、《红高粱》等。

  第六代导演: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微博)、娄烨等。作品有《北京杂种》、《十七岁的单车》、《头发乱了》、《小武》、《站台》、《月蚀》等。本报记者唐爱明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