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场论坛中外影人犀利交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17:48  新民晚报

  “我们拍的电影,很多老外说看不懂。其实不是看不懂,是不愿意懂。”在昨天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冯小刚(微博)语出偏锋,道出中国电影缺乏海外市场的症结。对于冯小刚的犀利言辞,随后发言的好莱坞制片人迈克·麦达沃伊颇有些针锋相对:“好莱坞的叙事方式与中国没什么区别,好故事是世界的,大家都能看懂。”  昨日,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如期举行,来自中方和美方的电影人代表在首场论坛上便交锋犀利。

  好故事是全世界的

  “好莱坞讲故事的时候绝对没有考虑一定要让中国人听得懂,‘你听不听得懂,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们也想跟老外这么说,但我们太弱小了。”戴着招牌鸭舌帽的冯小刚甫一亮相,便抱怨外国人看中国片只“猎奇”,不关心其他东西,以至于看不懂。迈克·麦达沃伊也承认,中国电影在海外缺乏市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文化差异,“哪怕是英国和美国,这样细微的文化差异也会导致电影喜好的不同。”并且,由于教育的弊病,“许多美国人对历史,对过去一无所知。这样就导致中国电影,尤其是历史元素丰富的中国电影,美国人更看不懂。”“对一部电影来说,历史背景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核心故事全面,人物刻画鲜明,在任何地方都会受欢迎,比如《色戒》和《花样年华》。”曾制作过《星球大战》的好莱坞制片人加里·库尔茨说。而迈克·麦达沃伊也补充道,在叙事方式上,好莱坞与中国是相通的,“好故事在全世界都有市场。”

  好剧本是走出来的

  虽然抱怨外国人不愿看懂中国片,但冯小刚也认为,一个好的剧本、好的故事,对一部电影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很多编剧都是临时接戏。老板说,‘给我写个故事,要有这几个元素,再把这几个明星都弄上。’编剧就回去写了,结果写出来的全是‘化学勾兑’。”冯小刚认为,这样的剧本质量肯定不会高,“好的剧本一定是长期积累,酝酿出来的。”

  在冯小刚和作家刘震云看来,剧本有两类,“一类是聪明人在酒店里‘头脑风暴’想出来的;还有一类,是笨人从路上走出来的。震云说我们俩是笨人,不能坐在屋里想。”冯小刚调侃道。

  于是,这两个“笨人”就扛着摄像机,带着录音笔,走过了河南、陕西、重庆等多个省份,走出了《温故一九四二》的剧本。“在路上,我发现故事里每个人物都朝着自己的轨迹在生长,整个故事慢慢从原本充满数字的调查小说,逐渐丰满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说起剧本衍生的过程,冯小刚语气激昂。

  什么是好莱坞经验

  而如何获得并讲述好故事,几位美国电影人在昨天的论坛上也透露了好莱坞的经验。

  “最重要的是把规则和教条抛开,不要想哪个受欢迎,哪个不受欢迎。在电影没上映前谁也不知道它最终会怎么样,我一般都是凭直觉,去看故事讲得好不好。”迈克·麦达沃伊认为,一些电影公司用市场调查决定一个故事好与不好的方式“糟糕透了”。而导演尼古拉斯·迈耶也坦言,他挑故事会首先考量自己的喜好,“一个笑话你自己都不觉得好笑,怎么能让别人笑呢?”

  迈克·麦达沃伊还就如何表现好故事,从市场角度传授了作为制片人的经验:“电影一开始,应该做好足够的铺垫,创造尽可能多的悬念,故事发展中则要设置冲突,让观众不要太无聊。另外,讲故事也不能过度类型化,总是好人好报,坏人恶报。”

  对于以往打开海外市场的中国电影,多是《卧虎藏龙》《英雄》之类的古装片的现象,加里·库尔茨则解释说,这是由于“猎奇”心理,“这些电影能让他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他同时也强调,中国元素要适当,“总是强调某几类,观众也会生厌。”

(责编: sis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