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隽(微博):中国香港电影人,第7届金爵奖评委
早报见习记者 杜方舒
上海和香港,同为金融和商业繁盛之地,又都有自己的电影节。电影节对上海、香港这两座城市分别有什么意义?早报记者在电影节期间就此专访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前主席、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文隽。
东方早报:上海电影节和香港金像奖等电影节在评审方面有何区别?
文隽:上海电影节和香港金像奖无可比性。金像奖和奥斯卡一样,是一个行业内的评比。上海跟戛纳、柏林比较类似,是评委的形式,用没放过的新片参加角逐并给其荣誉。金像奖,同行都有投票权,集体投票选出最好的。上海电影节是评委制度,选什么人当评委是主办方决定的,每届什么标准要看那一届评委的选择。
东方早报:2004年是什么机缘让你来参加上海电影节?
文隽:当时上影厂任总(任仲伦(微博))正好在香港参加活动,就对我说,今年过来当评委,就这么简单。
东方早报:上海电影节金爵奖还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
文隽:有个先天问题,一些国际上的好片,一般愿意先去戛纳、柏林和威尼斯之类的电影节。上海电影节办得更像一个嘉年华,评奖以外的论坛、影展、交易等已办到极致了。
东方早报:对一个电影节来说,什么最重要?
文隽:每个环节都重要,把所有的都办好,就是成功的,从金爵奖找评委,到论坛内容,到星光大道红地毯,都认真做好。
北京电影节今年第二届,我觉得办得比较愣、比较乱,很多官方色彩, 比较冷漠。上海电影节,我们每年来这里,会见到一些老朋友,比较有凝聚力。但北京,拍电影的人都住在北京,活动完了就回家,上海活动完了,我们坐在银星,老朋友可以一起聊聊,这种人情味,是北京电影节暂时还达不到的。
东方早报:你刚比较北京和上海,想请你聊一下电影节和一个城市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文隽:很多城市因为电影节而知名。威尼斯一个水乡,8月底9月初,世界各地电影人跑到那个小岛的长堤上相聚。戛纳电影节有六七十年历史,那个地方已变成电影“圣地”,每年5月,当地人都不干活的。
东方早报:谈谈香港吧。
文隽:“香港电影”过去30年来是一个独特的名词,代表中国人拍的商业片。香港不以金像奖号召外国人,金像奖只是圈内人的活动。香港电影本身有它的特殊性,而在内地,没有北京片和上海片之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