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3D魔幻巨制《画皮Ⅱ》自上映以来连破票房纪录,截止到7月14日,《画皮Ⅱ》全国票房已经突破6亿。电影《画皮Ⅱ》上映之后,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国产电影论坛研讨会”,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大学影视系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先生站在专业高度探讨影片在工业、艺术美学和文化层面的意义。以下是具体发言内容:
资料视频:《画皮2》四天过3亿赵薇庆功周迅缺席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电影没有上映的时候,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就联合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在座有部分专家也参加了那个研讨会,当时还没有公映,现在是辉煌成就之后的总结了。那天看完电影晚上十点多了,马上是研讨会,大家都很累,但是都很兴奋,也是预计到了电影会创多项纪录。今天在这里我们的思考,就个人而言,在那天的基础上,可以有更理性的、更深层次的,放入到世界电影的产业链、放到中国电影的历史和现状的背景里去思考。
我想概略的谈三个方面的总结:第一方面是工业上,第二方面是艺术和美学上,第三方面是文化上。
第一,工业方面,这是电影工业化运作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个案,制片团队的专业化、流水线、市场的定位、分工的明确,以及后产品开发的那种大电影产业的观念。这部电影的成功预示着中国电影制片的一种转型——以导演为中心到以制片人为中心。我们现在都是以导演为中心。也许从《画皮Ⅱ》的成功,就提示我们进入到一个以制片人为中心的新时代,当然我并不是否定乌尔善导演的作用,乌尔善导演哪怕是在这样一种体制之下,他也肯定是一个体制内的导演,他还是非常顽强的保留了他在《刀见笑》里面成型的某些风格要素,他是服从于体制,服从于工业化的生产。
我今年毕业的一个博士生,他就是做中美电影制片的比较研究,当时他从中国制片制度、制片管理机制的变革和更新这个角度引进了好莱坞的那种视野,希望有一些变动。从《画皮》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种变化的苗头,今天的《画皮Ⅱ》又一次证实了这种变动,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动。
我觉得这个变动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值得总结。这里面运作的模式可以作为当下电影文化产业运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个案,进一步大学讲堂,进一步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这是我的一个期待,科研院校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制片机制的运作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二,艺术和美学方面。前面有一些魔幻神怪类故事虽然引起轰动,但是在票房上成就并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画皮Ⅱ》抬到了一个高度,从而奠定了中国式的魔幻电影。这个电影的这种类型,在当下青少年观众当中应该是非常有市场的,今天的票房成就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我觉得它的类型并不浅薄,不是那种看完之后觉得没有东西可以思考、故事看完之后就完了的电影,它是有很多思考的电影,它里面有佛教的主题,专家都说过的皮相和心相,心灵和肉体等各种各样思考的主题,无论是从中国东方还是西方,有很多哲学性的思考,都可以在这个电影的视觉奇观的冲击之后带来一定的思考。所以我觉得它奠定了中国式的魔幻电影类型,但同时又是有一定哲学深度思考的魔幻电影类型。
第三,文化方面。文化方面它也实施了几种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转型。一种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向拘于边缘的非主流地位的狐妖鬼魅的边缘文化,用一种电影方式把它大众文化化,但同时在这种大众文化化的过程当中,又结合很多西方魔幻电影的类型要素,那种视觉奇观,里面很多场景的设计、画面的安排、色彩。你会发现它不是纯中国化,有很多西域的魔幻色彩,还有来自西方的东西,把非主流的狐妖文化视觉化。
电影还结合了很好的青年文化,《刀见笑》时候的乌尔善导演,宦官掉到厕所里面,把那种脏的东西,就是让你忍住恶心去审视带有后现代青年反叛主流的一种美学精神。我觉得今天在《画皮Ⅱ》里,也许是跟制片人进行了协调之后,他把《画皮Ⅱ》变得非常唯美,非常动人,很文艺,很纯净,带有一种唯美文艺范儿。现在年轻人很时尚,跟社会不对抗,非常有效抓住青年文化的主流化这样的一个趋势,契合了接地气整容的思考,牢牢抓住了青年文化的一些变化动向。
此外,电影还进行视觉文化的转型。以前我们的电影都做得非常大,视觉奇观都是非常的花钱,非常的奢侈,都是大场面,是用大场面堆积起来的奇观。今天在《画皮Ⅱ》里面,它的视觉奇观不在大方面下工夫,而在精巧、唯美,在这些方面下了一些工夫,包括换皮的设计,在水里换,这跟中国电影大片视觉文化的转型不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