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导演,只拍过两部电影,第二部电影却以超过7亿的票房,成为有史以来国产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乌尔善。现在,《画皮2》上映已一个月,超高票房令各院线延长上映期。乌尔善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传授新导演如何在硝烟弥漫的影坛异军突起的经验。
如何镇住大明星
没想过会压不住场,够专业性就能被认同
华商报:《画皮2》之前,你只执导过一部小成本的影片《刀见笑》,《画皮2》的片方为什么找你执导这部大片?乌尔善:(笑)因为中国的导演就这么多吧?《画皮2》找我的时候,《刀见笑》还没上呢!所以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太靠谱,我还劝他们别那么冒失,要不等《刀见笑》上映后再说。那时我正在剪《刀见笑》,他们看了六场戏,见了三次面,然后就定了。只能说我跟《画皮2》有缘分。
华商报:你研究过《画皮》的成功因素吗?
乌尔善:当然!首先肯定是明星阵容很强大,另外“画皮”这个魔幻题材也占尽了优势。
华商报:作为新导演,你是怎么游说大明星来演这部续集的?
乌尔善:后来我跟周迅、赵薇(微博)聊,她们都说原本不打算接《画皮2》的,还是那个观念,续集不会比第一部出彩。我首先得搞定周迅,她对“小唯”是有感情的,在续集中,小唯有了超越爱情的任务,她的主题是女性如何寻求自我,这对周迅来说很有吸引力。另外,周迅、赵薇还要在换皮后演好对方的角色,这对演员来说是既有吸引力又很危险的游戏,她们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来尝试。而对陈坤(微博)来说,最吸引他的是刺瞎双眼这个设计,如何去破解皮相的诱惑?看到这个设计就愿意加入了。
华商报:跟那么多大牌合作,担心自己在现场会压不住场吗?
乌尔善:我从来不压这个场。我相信他们之所以成为大牌是因为他们的专业,如果我的专业性和他们是同等的,而且更认真,想法更多,他们很快就会认同我。
如何豪取高票房
不知什么是商业头脑,只想按工作流程办事
华商报:你的处女作《刀见笑》票房只有2350万,如今回过头来,你怎么看这个数字?乌尔善:《刀见笑》的成本是600万,并没有亏本,而且至今海外还在陆续发行。不只是票房,还赢了两座金马,开局已算完美。
华商报:你把之前擅用的省钱妙招用到《画皮2》制作上了吗?
乌尔善:我之前只有一部长片的经验,如何不浪费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画皮2》的魔幻、动作牵扯到很多技术环节,我喜欢反复看《指环王》、《哈利波特》、《阿凡达》的制作花絮,通过别人的经验去学习技术。
华商报:你觉得自己算是比较有商业头脑的导演吗?
乌尔善: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商业头脑,当然钱永远不会够用,这是一定的。我比较强调工作流程,这是为了保证投资能花在刀刃上。好莱坞也都是有这样的一个标准流程。
华商报:《画皮2》之后,是不是有很多机会找上门来?
乌尔善:还好,我下一部戏还是和陈国富合作,是当代题材。
华商报:传说你的计划表里有《封神榜》这部戏,这也是一部投资很大的魔幻大片吧?
乌尔善:电影不是花钱越多越好,《画皮2》投资1.2亿元,和《龙门飞甲》《金陵十三钗》比,我们算是中小成本。《封神榜》需要太长的时间筹备,估计要两三年后才会启动。
如何坚守自我
电影不是在学院里,而是在电影院里实现的
华商报:从《刀见笑》到《画皮2》,也是从先锋到主流的过程,你怎么看这种变化?又是怎么克服这种突变的?
乌尔善:电影永远不是个人创作,而是将个人的想法变成集体智慧。对我而言,电影不是在电影学院里实现的,而是在电影院里实现的。
华商报:有些导演会选择坚守自我,你是这样的吗?
乌尔善:有些导演愿意拍能进入电影史的电影,我则希望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采取不同的策略让电影达到最大的价值。《刀见笑》的资金有限,我们采用了电影语言创新的方法;接拍《画皮2》,是因为得到机会,来表达对爱的信念的探讨。
华商报:你不想建立自己的影像风格吗?你可是油画系专业出身的。乌尔善:没有这种想法,学画的经历更多是改变我对整个艺术的看法。当然,学画的经历会让我对视觉比较敏感,也比较挑剔。
华商报:《画皮2》出来,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它形式大于内容。
乌尔善:我正在试图成为会讲故事的导演。《刀见笑》很多人说看不懂,但我觉得《刀见笑》的故事每个点的设计都很精密,《画皮2》倒是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我希望从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反应,就《画皮2》来说,观众可以从娱乐的角度来看,电影爱好者可以从电影美学来看,喜欢思考的可以看到更深的意义。
他曾从美院退学考电影学院
今年40岁。曾就读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后退学,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乌尔善曾是知名广告导演,2009年成为“亚洲星引力电影计划”的首位国内新人导演,执导了首部商业电影《刀见笑》,并获得第48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有关魔幻电影
“炒冷饭”没问题,问题在于怎么去表现
华商报:《画皮2》和《封神演义》都是魔幻题材,你偏爱这种类型电影吗?乌尔善:我不希望我给别人的印象是我所有类型都能拍,我不具备这个能力。魔幻类型是我感兴趣的,我希望能用五年十年的时间专注在这个类型上。我特别推崇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真的投入很多很多,彼得杰克逊做魔幻电影之前,整个魔幻电影都衰落了,是《指环王》复活了这个类型。华商报:《画皮》打出了“东方新魔幻”的口号,你是怎么理解的?
乌尔善:在好莱坞,魔幻电影是商业电影里的一个很大的类型,但在中国是缺失的。中国有特别的文化背景,大量的神话传说都有很强的魔幻思维,但在电影里表现得非常少。魔幻这个概念跟神话有所不同,魔幻这个来自西方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从西方的电影技术里吸取一些现代的元素、国际化的技术和电影观点。不限于中国,而把亚洲的整个文化作为我们创作的元素,搭载魔幻电影的技术,做一个全新的电影。
华商报:有一种声音说,中国电影人的想象力太匮乏,只能借着历史和古典文化去炒冷饭。你怎么看?
乌尔善:我觉得想象力,是在于你把这个题材怎么电影化和现代化的问题。题材从来就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你怎么去表现这个题材,任何国家的电影都是在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中去寻找题材,看美国电影,永远在讲西部牛仔,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我觉得中国对自己传统文化用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本报驻北京记者林树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