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编剧张三:一个想做《霸王》另一个值得敬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4日01:52  新浪娱乐微博
《白鹿原》宣传海报 《白鹿原》宣传海报

  编剧张三:一个想做《霸王别姬》另一个值得敬畏

  (知名编剧,根据被访者要求隐去真实姓名。看的是芦苇剧本2004年版,即网络曝光版和王全安拍摄台本。看过《白鹿原》公映版及220分钟版。)

  王全安拍摄的220分钟电影《白鹿原》曾请过一些影评人及至亲好友看过,张三(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微博上一片“交口”,大家纷纷用各种能想到的形容好得不得了的大片的词儿来形容它,并且对自己能有幸提前看到这一注定不会在院线公映的版本显得傲娇无比。但事实是,这种资格或许值得炫耀,但即便是220分钟的版本,是不是真的那么好,无从考证。

  编剧张三觉得,无论是未剪的,还是剪后的,这部电影都暴露了导演控制力不够的事实。当然,事易时移,芦苇不也是在不同的时间在是否署名、怎么署名的问题上反复不定么?时间,周围的声音,对一个人对某部作品的判断产生必然的影响,是一定的。

  芦苇可能想做成《霸王别姬》

  “我看完芦苇的2004版和王全安的导演台本,直观的感受就是台本和完成片没多少差别,除了少量的剪辑之外。我更倾向于芦苇的版本,那个更是按类型片改编的,就是正剧、历史剧、悲剧。”

  “两人的侧重点有明显的不同。芦苇的剧本以白嘉轩为主线,串联了半个世纪的故事。看一个剧本好不好很重要的一点是结构,芦苇的剧本结构完整,节奏均匀,前后呼应。而王全安的版本明显是受了芦苇的影响,不过中段跑偏了。从田小娥出来后,跑偏了。她的故事独立出来了,跟前后都不搭。从她出场一直到死,导演的重心一直偏在她身上。好像把两个故事放到一个电影里来讲。而芦苇的剧本中,田小娥是重要的附着在白嘉轩这条主线上的人物,他的剧本更好。但结尾处理得稍微差些——电影剧本最难处理的就是结尾。”

  “剧本一般来说不像小说那么容易阅读,它更像一张施工的图纸,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需要拍完的电影把它完全体现出来。王全安的台本戏剧张力还可以,但落实到影像上,我会问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处理,为什么那个地方那么处理。这就看各人的偏好了。”

  “芦苇的剧本虽然才是第二稿,还没有完整地表达他的意图,但能感觉出来,他似乎是想把它做成像《霸王别姬》那样的。而且,凭我的判断,他的剧本拍成电影的话,应该可以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他的剧本从叙事节奏来说有张有弛,起承转合,每场戏之间有联系,有自然的推动。”

  王全安认真得令人敬畏

  “我同意芦苇说王全安是短跑好手但不适合跑长跑的说法。他之前的电影都不是大格局的东西,而电影《白鹿原》的节奏是有问题的,时间太长。一般电影在2个半小时已经达到了商业放映的极限。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应该有一个以公映版本为基础的完整方案。否则说明导演的控制能力是有问题的。”

  “当初看220分钟版本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是史诗或者经典。但能感觉那是一部多年未出现过的认真的电影。导演用‘最笨’的方法拍了一部电影。为什么说最笨呢?就像一块石头横在路上,有人会绕道,有人会通过杠杆之类的方法移走它,但王全安选择了一点一点把它推开。这过程中体现出的力量感是让人敬畏的。这是手法选择的问题,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尤其是现在这种功利的、现实的电影环境下,很少有人会做这种事。”

  “一部电影不能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是很可惜的,但以一个220分钟的版本谈论一部电影的好坏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明知它不可能在电影院呈现给观众。而且,太长的电影,它的娱乐性、思想性、艺术性给观众设置了更高的门坎。”

  “而《白鹿原》的娱乐性比较弱,它采用了很多中全景,舞台调度的方式,长镜头,太依赖演员表演的支撑。这是一般拍艺术片的手法。可是不符合市场的口味。所以有人说王全安是学第五代最像的第六代导演。但现在的时代,要求你跟第五代是有区别的。”

  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太不专业

  “一部电影还在公映档期,编剧就跳出来公开表达不满还是很少见的。我觉得原因很复杂。首先,国内电影行业目前是没有制片人中心制的。制片人中心制的话,就是制片人找不同的人负责不同阶段的工作,编剧写剧本,导演拍摄,剪辑剪片子。当然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交接中会出现分歧和偏差,制片人就要负责协调,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的编剧一般是两种工作的方式。一是委托创作,就是导演已经确定,他有他的想法,找来编剧,请编剧把他的想法写出来,变成剧本。这其实是导演工作的延伸,也就是导演中心制的体现。第二种是编剧把剧本全写完,交给片方,片方再找合适的导演来拍。这种方式在国内比较少,算是导演是编剧的延续。李樯(《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电影的编剧)的剧本大部分是这么弄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谁更强势的问题。制片人中心制是同一人主导,不同阶段不同人负责;芦苇和王全安这件事就是两人分别主导,缺少沟通,最后彼此误会、不满。芦苇和制片方好像并没有财务上的纠纷,这就说明,主要还是对艺术追求的方向不同导致了后来的情况。”

  “但双方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不够专业造成的。一般来说,专业编剧写的剧本交给导演的时候是不足以拍出来的,导演一定要有所修改和弥补。编剧的剧本很多都是文学性描述,是无法直接呈现到画面的。这就需要一个协调的机制。现在的制度有问题,电影的生产环境要求有时导演一人要干俩人的活,那怎么办?编剧写的不是他想表现的。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制片人来统领。”

  “不过话说回来,一般我们写剧本,在合同上都会注明怎么署名,位置,排序等等。这些不需要等到片子拍完要上映了再讨论啊。”(范晨/文)

分享到:
  • 新闻中方强烈抗议多名日本警察登上钓鱼岛
  • 体育易建联回广东战CBA 范佩西绝杀曼联胜
  • 娱乐林丹谢杏芳今日大婚 迎亲现场直击(图)
  • 财经住建部:房价不具备全面反弹条件
  • 科技苹果向三星追加7亿美元赔偿
  • 博客马未都:“大表哥”杨达才已是凶多吉少
  • 读书被日本人称为魔鬼的中国第一杀手(图)
  • 教育大学生犯罪“绿皮书”:分不清偷与拿
  • 育儿小学教师16年前生二胎16年后被开除
  • 健康面粉加致癌硼砂? 上厕所蹲着比坐好?
  • 女性N款爆美连衣裙 时装周创意印花盘点
  • 尚品谁制造了第一只腕表 草间弥生在纽约
  • 星座运势有气无力的下周 秋分转运禁忌
  • 收藏投资金银币不宜斩仓 山寨拉菲是真品30倍
  •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