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节首设天坛奖 俄名导任主席

2013年02月28日13:22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尹力)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28日发布消息称,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将出任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

  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4月16日至23日在京开幕,本届电影节首次增设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将颁发10个奖项。组委会此前曾透露,评委会成员有7人,将由国际知名导演、演员、编剧构成,主席将由“国际知名电影导演、大师级人物”担任。

  今日谜底揭晓,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将出任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被誉为俄罗斯当代电影教父的他,执导了《烈日灼人》、《十二怒汉》、《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安娜:6—18岁》、《爱情的奴隶》、《黑眼睛》等一系列蜚声国际的电影作品。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出身俄罗斯文学艺术世家,从小培养了对文学和艺术的独特偏好,米哈尔科夫14岁时开始涉猎电影,后来进入史楚金戏剧学校学习表演,继而又考上前苏联国立电影学院,正式学习导演。

  1974年,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导演了第一部长片《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影片大胆创新,运用了极为风格化的电影语言,从一开始便确立了艺术性与商业性并重的理念。此后,《爱情的奴隶》(1976)为米哈尔科夫赢得了国际声誉;《西伯利亚的理发师》(1998)史诗般的恢弘气势被称为“俄罗斯版的《乱世佳人》”,创造了俄罗斯电影的奇迹;《蒙古精神》(1991)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烈日灼人》(1994)为他赢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两座大奖。

  组委会表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电影作品拥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带有深刻的俄罗斯烙印,他将俄罗斯民族性的表达与国际性、商业性、艺术性完美得结合在一起,使他的影片拥有了独特的魅力。

  据介绍,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曾三度担任俄罗斯电影委员会主席,2005年米哈尔科夫受第58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邀请,担任该届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和电影基金会单元的评委会主席。2008年东京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米哈尔科夫获得黑泽明终身成就奖。(完)

(责编: 应声虫)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