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用游戏的态度拍《厨子戏子痞子》

2013年04月11日14:59  北京晚报

  《厨子戏子痞子》上映后,在艺术电影领域耕耘多年的“第六代”导演管虎迎来了他电影生涯中最辉煌的票房,目前影片票房已经过了2亿,这对于一部在投资上甚至低于《杀生》这样一部艺术片的电影,已经是了不得的神话。

  在收获票房的同时,这部电影也因为其中夸张的漫画式表演风格和影片抗日题材的背景在网上引起了两极化的评价,有人认为是“今年最难看的电影”,有些人却认为是“精彩绝伦”。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争议,管虎本人却表现得非常淡定,这位对库布里克电影情有独钟的导演,其实内心里面对于商业电影抱有本能的排斥,他甚至在《厨子戏子痞子》电影中借张涵予[微博]老师饰演的“戏子”之口,对于“高票房”进行了婉转的反讽。

  在他内心深处,偶尔的商业妥协之作只是拍摄艺术作者电影期间的一道开胃菜,这位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导演,内心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拍摄“有力量”的电影的追求,“把这种力量用在人、生命体身上,这个始终是不会变的,但是心态各异。”

  他也对从鲁迅先生那时延续下来的对于民族的深沉的爱和真情毫不动摇,他说,一个电影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要抱着一种善意的批判态度,甚至有一点讽刺,这都可以接受,唯独不可以有牢骚,因为牢骚对于建设毫无帮助。

  想做一部游戏感十足的电影

  记者:当初创作《厨子戏子痞子》这部戏的初衷?

  管虎:我做这事,其实就想学习。我对票房也好,商业也好,都不特别懂,就是借这个机会学习一下,从最普通的观影者的角度出发,拍一部让大家嗨的电影。

  这个电影就是要挑战常规的观赏方式,挑战以前大家看电影形成的常规经验。我们就是想从这个角度出发,每个男孩子都有一个梦境,在半梦半醒中对于历史、过关斩将、英雄主义这些情节的爱好,这是一部游戏感十足的电影,我们在外面套了一个战争年代的壳。我们这部戏没有想做历史的探讨,它是一个漫画感的、情人节档的东西。

  这是一个原创的故事。我们希望把摇滚乐的精神在影片中稍微贯彻一点点,仅此而已。

  记者:这部戏的成本多大?

  管虎:成本是比较低,跟《杀生》比,应该是差不多,甚至是稍低一些。但这是片方的事,是商业机密。

  记者:那就意味着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管虎:嗯!

  记者:你如何看待现在网上两极化的评价?

  管虎:电影就是拍给观众看的,喜欢的人赞,不喜欢的就骂,这很正常。这不是一部四平八稳的戏,气质相对比较独特,口味比较重,它一定会引起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

  记者:你看到这些评论会有感触吗?

  管虎:哈哈哈,你太不了解我了,我怎么会心里起伏呢,我现在正做后面的事,都忙得不可开交了。这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抗日题材只是故事的一个壳

  记者:为什么把影片设置在抗日背景下?

  管虎:在游戏感、摇滚乐嗨曲的前提下,抗日也好,抗德也好,都只是一个外壳,戏一定要有敌人,我们这部戏是不是真的在探讨抗日,在研读历史,大家一目了然,如果有人非得往正经的抗日上拽,我作为创作者,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如果我要真的去做一部抗日的戏,不是这样做的,不是这种形态的。在《斗牛》中,我对战争的描述,是非常专业的,都可以称得上是半个专家了。

  记者:有人评价这部片子中杂糅了很多风格?

  管虎:好多外面的人说,你学这个,扒那个,我看着就想笑,没有一个导演真心扒谁的。但是我给自己一个挑战,把历史作为一个背景的壳剥离开,放进去很多戏谑、漫画感强的东西,再把它摧毁,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发生的,不是按照人们常规的方式处理,实际上也很挑战导演的能力,但这也是兴趣所在。

  记者:有些人觉得前半部戏中演[微博]员的表演方式有点夸张?

  管虎:谁都知道夸张,因为人物是漫画式的,表演分寸是比较夸张的,我们也知道。老实说,这种夸张观众是不是能接受,这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必须做,我们还是得试一回,我希望这些演员把曾经的表演经验全部扔掉,漫画式的表现出来。

  这个状态也许很多的人觉得夸张,我补充一句,有更多的人觉得很好。所以,我不认为,这个事情我做错了。明知道夸张还做,是因为这个戏是为更多人服务的。

  我都商业转型了七百八十回了

  记者:前几年拍电视剧的经历对于操作商业电影会有帮助吗?

  管虎:有帮助。电视剧是跟普通观众打交道的第一线,就跟二人转一样,观众如果不喜欢,就会马上换台,这个时候,你会锻炼很多手段,除了要讲好故事,还要吸引很多资源,包括设备等,以便为将来做电影准备。

  记者:这是你的首部商业转型之作?

  管虎:这是瞎说,我做了七八年的电视剧,我第一部电视剧《黑洞》的收视率就特别高,也就是说,谈商业的转型,我都转了七百八十回了,搁我这块,没有转型一说。

  各种电影,我都想试,我来来回回变,是性格个性使然。商业转型,这对于我来说,太简单了。这部戏就是一个实验,前两部戏没有挣到钱,拿这部戏挣回钱,就是这么简单。

  我只是什么都想试一下,什么都可以试一下,而且我也愿意试。失败了也好,成功了也好,我都不是很在乎。

  记者:当初为什么想到采用主要演员先不拿片酬,利润分成的模式?

  管虎:我觉得中国电影都不是很容易,从创作到融资,都需要时间,我们这个方式有可能让剧组很快成立,还可以把所有资金都用在制作上,这是有好处的。

  我们这些人做这事,不光是为了挣钱,这四个主要演员,随便上部戏,挣的钱都比这挣得多。大家合作这事,就是一个乐趣。试一下这么做事行不行。在多年友谊的前提下,大家都想有这么一次实验的乐趣,这是好事。

  成立之初,我们几个人都是没经验,就是凑在一起玩,如果这片子挣了钱,大家会把这种独立制片的模式继续,也算是给中国电影一个探索,如果没挣到钱,亏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钱,第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第二,分配方式是非常公平。也不会有挣钱后发生分钱时纠纷的事,因为从一开始就说好的。

  重口味的独特电影观众照样能接受

  记者:票房成功后,会有什么样的心得?

  管虎:现在拍商业电影,要想取得成功,都是四平八稳的,要符合很多正常的商业规律,我们这部戏口味有点重,比较冒险,实际上是挺危险的。

  虽然口碑有点两极化,但是还是收获了一定的成功,那就说明,观众并不仅仅满足于四平八稳,他们对于那些气质浓烈的,重口味的独特电影,还是有需求。那我今后就可以胆子再大一点,不非要迎合大家伙以往四平八稳的那种商业操作。还是可以有一些个性成分融入的。

  虽然会有一部分人不喜欢,但是不重要,总归会有一部分人喜欢,这就完了。

  记者:今后还有这样的合作吗?会拍续集吗?

  管虎:目前没有特别的合作计划,未来如果因缘好,机缘巧,就再合作;没有的话,也无所谓。

  至于续集,我肯定地告诉你,不会这么做。还要去延续它的剩余价值,好像不是我该干的事。还有很多我应该做的事要去做。

  记者:有人说,电影圈内又多了一对挣钱的夫妻档。

  管虎:这些都是外人想的,都是没影的事。我们这事当初是为了纯粹的好玩,没有什么特别的。做电影的生命中有这样一段经历是好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梁静[微博]也是,跟几个影帝一起,像孩子一样,把光环卸下来,当成玩了,结果被外人说成了这个,其实我们连夫妻档都谈不上,仅仅合作两部戏而已,“两人今后有合适的机会才会再合作”。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