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变形金刚》第八集没准是中国故事

2013年04月20日20:58  新浪娱乐 微博

  周黎明:王总,你们以前是把一些比较大制作的类型片先拿戛纳影展做个宣传,从你们的经验来讲,你觉得效果好吗?

  王中磊:像戛纳,其实它整个的电影节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要区别开来。

  周黎明:我不是说去比赛,去做宣传或者做一个展。

  王中磊:我觉得非常重要,但是看拿什么电影类型,在那儿做的时候,你主要面对的还是未来可能跟你合作的各地的发行者,你首先觉得你这部电影有机会找到很好的发行商,然后再那个地方来做商业来决定,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可以那样推广。近期这几年我发现也有一些发行公司,中国的发行公司会把那个地方做成一个反向宣传的部分,在那边做很大的声音是为了让国内的媒体或者国内的观众看到,然后能够先了解这部电影,或者为国内的发行预热。这个华谊在每次做的时候,其实也是随着这个潮流在发生变化,最开始的时候很单纯的卖片,跟发行商合作。当时因为《卧虎藏龙》,因为《英雄》的火爆之后,华谊也拍了一部叫《夜宴》的电影,虽然在电影的口碑上不是非常高,但是我们是赶了一个很好的市场的尾巴,那次戛纳我们做的非常好,日本一个地区就是几百万,七八百万美金的一个销售,现在不太可能,所以,电影节展还是需要按类型去做。

  姜伟:我补充一下中磊说的,你说到电影节参展获奖,这几大电影节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电影的交易平台,它的参赛部分只是电影节的一个环节。很简单你的电影能不能让那些负责渠道的人看到,或者他看到以后他喜不喜欢,或者他要不要。给你举个例子,我曾经买过两个电影,一个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个是《三个傻瓜》,这两个电影实际上我们在买的时候,尤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什么奖也没拿到,反过来说,我每年也去这些电影节,但我是去电影市场找我要做的电影。华谊兄弟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我每次去都会去你们办公室拜访一下,华谊兄弟真的在市场有一个正正经经的Sales在做,而且做的非常专业,这是他们努力做国际化,你怎么走出去,走出去是真的走出去,华谊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刚才说到反宣传,那个对电影出去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华谊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我再用我的例子举,我们是国内的发行商,我们就想找一些我们认为适合中国市场的电影,华谊在找看得上他电影的哪些人,这个市场就那么大,这就是一个很实际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周黎明:两位说的非常对,因为我们媒体人关注电影节的时候,往往是关注它竞赛的单元,实际上电影节有很多很多的组成部分,其中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一般影迷会跑去看电影院里,《阿拉伯的劳伦斯》来了,很难得,这一辈子没看过大银幕版的,但是你不知道漆黑的小屋里有人在看那个碟,看十分钟不要了,最多看三十分钟,哪些人实际上是你电影走向国际很重要的,因为他们是买片的人,一天要看几十部,大部分不会买。

  姜伟:就是买片,就是看十分钟,他们一天要看十多部影片。

  周黎明:你电影走出去,这部分人是不能忽视的,因为他们是决策者。

    C.【提问环节】

  周黎明:现在给大家提问的机会。

  提问:我是来自新京报的记者,我想问姜伟先生和王中磊先生一个问题,你们提到合拍片很好的成功例子,一个是《木乃伊3》,一个是《功夫之王》,当时中国的演员非常多,是真正的合拍片,现在这种合拍片消失了,只有那种所谓的假合拍片,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变化?谢谢。

  姜伟:我觉得其实如果从好莱坞的角度来说,他们一直在关注中国电影市场,刚才中磊的开场白讲的很清楚,追溯到哥伦比亚跟华谊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0年,13年前了,他们是一直对我们的市场有期望值的。所以,才有了哥伦比亚和华谊的合作,后来才有了《木乃伊3》在中国的拍摄,这些都是一些尝试,一些敲门砖,你刚才说到,从故事的角度,从演员的分配,包括你看到的所有的一切,它都像一个真正的合拍片,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说,确实因为美国电影它是针对全球市场的,我觉得中国市场也是它一部分,但是可能是它最重要的一部分,必然还是一个好莱坞电影的主导方式,如果是合拍的话,我们不能回避的肯定要面临我们的接受程度,包括审查,包括其他一些制度上的限制。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举例我认为可能到了《变形金刚》第八集的时候,也许完全是从这边编了一个故事,完全是从这边的角度,可能主要的演员都是中国演员,反过来去卖全世界。我觉得应该有可能是,因为使市场决定一切,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足够大到依托你可以拍,比如现在拍一亿人民币的电影,也许三五年以后拍一亿美金电影的时候,越来越不可以这样做呢?所以,合拍的方式和形式一定是改变的,随着市场在改变,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王中磊:因为也提到我的名字了,所以,补充一下。我是觉得不管媒体还是观众还是一些电影的爱好者,往往对中国电影特别的冰火两重天,特别有热情,同时也特别的不留情,我们作为电影就应该承受这样的东西,往往有时候会把一些主观的某一个人的东西变成一个好像很普遍的。比如说真正的合拍片跟假合拍片,这个好像是某一种不能被说出来的一个东西去分割。但我觉得从字面开始大家应该了解,合拍片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各种不同的程度,并不是说中国的演员参与的多才叫真正的合拍片,而且我觉得现在中国有很多的机构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样的发行能力,资金能力去拍,我觉得合拍片的角度可以放的更大一点儿,同时也蛮希望我们的主管单位也可以让我们的角度放大一点儿,我经常在公司讨论跟一个机构拍合拍片的时候,可能在我们那儿都谈不下去了,觉得这不可能合拍,“不可能”在我们的项目讨论会里是用的最多的一个词。

  丹-密茨:我觉得刚才我们聊了半天,中国的电影看法,可能合拍片在我们电影行业,我也是导演,也在好莱坞拍过片子,从来没有谈过这么一个方式去谈,比如我们拍《钢铁侠3》,是中国公司跟美国公司拍的一个片子,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说,这俩公司就是做这么个事情。从我的角度来说,可能这是一个国际的看法跟中国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合拍不合拍,两个公司一起去拍一个片子,拍片子,投资,开发,执行,发行,还有宣传,跟这个一起做的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合拍,不是一个版权,进口片,这是不一样的,你看这些片在国外都会有公司的名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合作的态度也很重要,价值在哪里。

  周黎明:说到这个问题我补充两句,因为我自己以前写过两篇文章叫《电影的国籍》,一部电影说它是哪个国家的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比如一个专业的角度是看你的资金,你资金来自什么地方,因为资金影响到这个影片的版权。还有一个跟融资完全不一样的角度就是文化,这个影片里传递的文化的东西主要是中国的还是主要是美国的?比如《钢铁侠》,范冰冰的戏多加三倍,多加十倍,传递的文化还是以美国为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虽然是英国人拍的,但是多多少少传递的是印度的文化,但是普通的观众这两条,尤其融资根本看不见,看到最明显的就是明星,哪个国家的明星用的最多,他觉得这就是哪个国家的影片。未来单一国家的影片会越来越少,因为电影是很多不同地方的合作,即便是纯中国片也有外资在里面。所以,你真的要想纯粹性的化,文化本来就是交融的。

  提问:我是来自大智慧财经通讯社的记者郝艳辉,首先问一下王中磊先生,我们比较关心今年华谊要发行的《大明猩》,我想知道具体的档期是定在什么时间,您对它的市场成本和市场预期是什么样的?另外,我们今年计划的冯导演的私人定制,现在进展如何?华谊今年还有没有其他的亮点?还想问一下丹-密茨,DMG在中国在娱乐业已经非常好了,我们公司有没有上市计划,如果有会选择在中国吗?会选择在哪个地方?

  王中磊:《大明猩》是今年会在暑假上映的一部电影,我们现在基本确定的档期是在7月的中下旬,它是一个很神秘的一个电影,因为它的主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演员的明星,而是一个我们虚拟出来的动物的明星,它是一个中国的猩猩,它去了韩国,好像我还没开发布会。先回答你是暑假上,因为导演是韩国最卖座的导演,我们跟SHOWBOX合作的时候也非常明确这部电影第一步标会在韩国成为最卖座的电影,同时因为具备非常强烈的中国元素跟喜剧元素和感情元素,特技制作的部分很吸引全家的观众。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华谊的发行跟宣传,可以在中国取得中韩合拍片新的票房高度,但是它是放在第二位的。

  第二个问题,私人定制现在拍摄很顺利,现在已经换到第二个场景,已经拍了二十多天了,预计在今年年底的贺岁上映。

  今年《大明猩》,冯小刚的《私人定制》,还有徐克的狄仁杰的第二部,我们现在已经发行了三部电影,一季度到4月份发行了三部电影,16亿6千万票房。

  丹-密茨:上市这种事情还是在等待,我们下一个《钢铁侠3》上映以后,我们会公布下一个片子。

  提问:我是中国广播影视的记者,想问一下,咱们这个会议的主题是国际化制作的机遇与挑战,想问一下各位,您认为华语电影走出去的突破点在哪里?对于各家公司来说,比如对于华谊,DMG公司来说,公司如何走出去这样一个突破点又在哪里?

  姜伟:因为国内的电影市场还在不断的飞速的成长过程中,我觉得我们还是扎根于国内的市场,先把国内的市场做好,这是我们近期、中期,未来十年最主要的,因为我觉得国内市场伴随着我们类型电影不断的成熟,不断的技术化,所以,我想不了那么远,我觉得中磊说的特别对,我们还是先把国内市场做好,走出去还真的是华语电影,周老师也说了,如果有就有了,没有先做好国内市场。

  王中磊:走出去可以说实际一点,我们看有没有机会或者有没有运气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项目,可以让国际发行的电影决策者看中,如果没有经过他们的平台,其实任何一部电影都很难取得全球性的关注。我觉得每次出现这样一部中文电影或者印度电影,都会给这个语言的电影带来一段时间的冲击。所以,我希望最近各个公司都有机会找到这样一个突破口,必须依赖他们的市场。

  提问:我来自电影节组委会,今天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刚才周老师说的那个话我特别认同,一个电影的国籍,可能一般人来讲从它的投资或者从它的演员阵容,或者从出品发行方这样的角度,但实际上这个认知的阶段会很快过去,大家对于一个电影国际的认知很快就会从文化的角度。我觉得之所以很多人对于很多,在很多合拍片中中国像打酱油,这个电影核心的故事逻辑不是中国的逻辑,它没有表达中国人独有的智慧和情感,这一点特别重要,这一点恰恰是华语电影走出去最关键的初衷,尽管现在进入到一个信息的时代,但是我觉得地球上不同种族的人类,不同民族的人类之间的沟通和不理解其实还是相当深的,否则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国际新闻这么热闹的这么多的话题和故事。所以,我觉得电影有可能是一种最能沟通人类之间共同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中国电影走出去其实在向全球的这些朋友们在宣讲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智慧,进而赢得理解,进而赢得合作,这个意义是特别大的。所以,今天这个话题非常有价值,这是第一个我想谈的。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既然电影的核心,华语电影走出去,要表达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智慧,那么我就想问在座的各位,因为在座的各位都在国际上游走,包括有国外的朋友,我想问对于全世界的朋友来说,中国人的情感和智慧世界中什么样的东西是最能够被大家容易接受的?因为我来自电影节组委会,我们今年第一次设了天坛奖,也推出了天坛奖的核心价值理念,叫“天人合一,美美与共”,我们一直在思考,应该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人什么样的价值观,从这样八个字当中,英文翻译核心在表达一个多样化,核心在表达中国人的和谐观念,但是我跟很多的国外朋友沟通的时候,他们也说到中国人的和谐观念在西方人的理解中可能跟我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出现了这样一种文化沟通的错位,我们想表达什么,可能全世界的朋友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它。所以,我特别想问各位高手一个问题,就是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朋友,对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什么是最打动你的,什么是最为你们所感动的东西?我特别想知道这个,我觉得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一定要表达这个东西,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故事,但是最终是要表达这个东西。

  周黎明:我刚才在开始之前跟马克-甘尼斯先生聊一过程,你站在一个西方人的视角,什么样的中国电影你会喜欢,比如同样一个武打片,是设在当下更容易接受,还是设在古代更容易接受,他已经讲到动作跟台词,台词在翻译中流失的最多,动作容易被其他国家其他文化的人欣赏,涉及到很多面,你作为一个西方普通观众,怎么样的中国电影你会最喜欢看?

  马克-甘尼斯:我首先要回答这位先生的问题,我觉得最会打动我的其实就是人性的东西,很遗憾的就是在西方的一些电影中,一些有中国面孔的西方电影里,中国人的人性并没有被很好的表达。

  我举个例子,比如我是芝加哥人,我在全世界都到处走,但是别人一想芝加哥,先想到芝加哥的黑帮和迈克尔的篮球,知道黑帮是因为从电影里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芝加哥已经清理了黑帮有80年了,这就是电影的作用,是电影使别人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对一个城市产生了这样的误解。我觉得你的问题和你表达的观点都是非常重要的。你的问题足以让我们超越经济的考虑。如果单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因为中国的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所以,如果我们关注中国的市场的话,我们立足于中国市场的话,我们自然就会有非常好的经济收益。但是如果不考虑经济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我是什么人,我怎么样每天过好我的日子,以及我的价值观,我的情感观是什么,那实际上电影要表达的深度要远远超越这表面的一切。

  丹-密茨:刚才马克-甘尼斯说的我也同意,肯定中国有很多不同的内容,很有特点的故事,但是如果一定要找到中国文化跟所有人类,刚才你讲的,别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事情,这边也一样,但是你有另外一个包装,完全另外一个环境,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所以,为什么我觉得电影也要中国的市场,但是对我要反过来说,我们发出来的故事对世界的电影行业,这是我们的价值,因为你别忘了,拍电影,包括美国,没有一个市场是能比整个全世界的市场还大。所以,价值在哪里,钱不是一个价值,全世界都有有钱的人,你最重要的还是回到你的故事,你看事情的角度,你的特色。你知道非常明确,对全世界很有关系,很有吸引力,才能成功。这个不光是中国,每一个国家都一样。

  提问:从去年电影新政之后,大家都很关注好莱坞大片引进国内的资质向民营公司放开的问题,不知道两位老总看这方面有多大的机会,有多大的操作空间?

  王中磊:就是我们两个都等着呗,我们两个公司都应该有资格取得这样一个发行的环境,因为我们两个公司既是制片公司,其实也搭建了非常强大的宣传跟发行的机构。如果我们只是靠自己去生产来维持我们公司的运营也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我也是觉得在等待吧,在这种环境下更多的东西还是一个,好像争取也作用不大。等着领导们觉得应该这样,我们有机会发行的时候就可以。

  我觉得刚才那位先生说的文化那个问题我想特别简单的,我觉得电影真的很难用这样的方法,虽然它是最容易的,它比很多的文化交流都容易传递一个民族,或者传递一个国家的一些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一些文化,但是也是非常困难的。美国的观众,可能美国的这些制片人,美国的这些评论人或者一些电影节展人对中国的电影透露出来的一些文化非常感兴趣。但是我相信几亿的观众人次,他也不懂,他也不愿意去理解,他觉得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个普遍的生活。不要说那边,因为我们国家的历史,近一百年的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们三地都有,中国香港、台湾都有很大的文化的不理解跟不相同。比如香港的电影文化是独特的,台湾的文化保留原来一些那种中文的一些东西,我们这边一些新的新中国的文化,这有的时候拿电影很难一下,我觉得我现在很难看到一个中港合拍,中国跟台湾地区合拍或者三地合拍的电影,三个地方取得了巨大的票房,以及文化的共同都很难。所以,我觉得在我脑子里把电影,国籍分两种,一种是国际的,我们找到一个大家都理解的一种语言,一种形式的电影,就是刚才说的比较有电影类型的一种东西,用最简单的通的人性的东西来看。还有一种就是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幸,中国地区自己有这么大的市场,我觉得不要把所有的影片都要想到合拍片,所有的导演都想到我要不要用一个美国的导演或者一个美国的演员变成走出去纯粹拍一些,我觉得让我们十几亿观众能够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人性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姜伟:中磊已经代表我们都回答了这个问题了。

  提问:我是综艺报的记者,我想就刚才王中磊先生谈的文化问题再继续问一下,您之前也说华谊曾经有一段时间放弃了合拍片,独立制作华语片,而且现在也想从扎根做起立足华语片,您也谈到文化的问题,之前有位嘉宾谈到中国不缺少好的故事或者好的故事原型,但是缺少会讲故事的人,遇到这个问题,您觉得应该怎么解决,把好故事讲出来,把华语片制作得更好?

  包括甘尼斯先生,之前您谈到《变形金刚》,现在加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可不可以从另外的方向去想,就是笼络了一批中国的观众,但是可能会忽略了海外其他一些市场的观众,您谈到北美的票房,北美本身的票房可能还不是特别好,会不会跟这个刻意的吸引中国观众,刻意加入中国元素也有关系,未来在制作这样影片的时候会怎么考虑,会考虑到国内人的感受吗?会少一些中国元素吗?或者把一些其他地区的元素加进去?

  王中磊:我觉得在电影的创作上事实正好跟您说的那个相反,我觉得并不完全是没有好的创作者,我觉得好的故事或者好的一些人物的原型都是一种电影最重要的一个来源,但是恰巧是我们的创造者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很难把它变成电影的,因为有力量的事情或者有趣的事情或者有观赏性的电影,叩问人心的一些电影确实现在还是很难变成一个中文电影,因为我觉得电影当中,你看在我们的电影当中,美国电影可以看到它有很多非常有力量的电影,可能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可能讲某一个数学家或者某一个总统或者某一个政治家,甚至他们开放的可以讲到某一个芝加哥的黑帮老大他的传记,还会有一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一些社会的话题。通常我们都很难把这种电影拍出来,其实观众很喜欢看这样的,我们的人物电影可能这几年一直都是我们的先进工作者,他们拍的也很感动,但是似乎差那么一点儿,我们可能更想看到一些真的故事,真的人物,这个部分也会让一些有才华的撰写者暂时都离开了剧本,因为其他的环境要比电影创作稍微好一点,比如舞台剧,比如小说,出版物,甚至现在还有一个网络。所以,都会比电影的创作好一点儿。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慢慢的看吧,因为还是觉得这些电影将来还是会成为华语电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都是古装或者打打杀杀的,观众也很残酷的告诉你,你再给我我就不要了。

  马克-甘尼斯:关于《变形金刚》,我想说的是《变形金刚3》它的第二高的票房在中国。在日本和韩国也卖的很好。所以,在我们看来,我们在《变形金刚4》里加入中国的面孔和中国的元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我们只是在那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已。所以,我可以这么说一下吧,如果2014年夏季《变形金刚4》的票房在中国的票房如果能超过在比如北美或者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的票房的话,我觉得那会是全世界特别大的一个新闻,但是对我们来说并不惊讶。对于我来说,幸运的是要做这些平衡的决定的人是我们的导演迈克尔-贝,而不是我,所以,那些都是他要应对的问题。

  周黎明:中国电影要走出去肯定会同时宣传了中国的文化跟中国的价值观,但我想说的是实际上你可以把中国元素跟中国价值观区分开来,假设一部影片里面通盘是中国的元素,但是一点点中国价值观没有,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我就不指名了,以前大家知道我们是这样的,一看非常非常中国的,但反过来你也可以假设一部影片没有一点点中国的元素,但很可能传递的价值观是非常中国的,我想到90年代一部影片叫《马文的房间》,不是电视剧,是一个美国的影片,也没有中国演员,但是传递的价值观完全是我们儒家的价值观。所以,在这种时候你会想我们拍一部电影最终的动机是什么?我想对多数电影来讲,可能他们的动机跟政府的宣传部门是不太一样的,跟政府的文化部门是不一样的,因为政府的文化部门他有责任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文化,但是对于一个电影人,我的理解,可能是给大家一个好的故事,这个好的故事是希望中国的观众看了认为是个好的故事,然后海外的观众看了也认为是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可能他最主要的问题未必是直接宣传中国的价值观。

  我不知道这个理解是不是太过狭隘,但是好莱坞的片商在拍的时候是没有说我要向世界推广美国价值观,但是他在讲故事的时候有意无意会带一些,假设拍的时候就想好我要拍一个推广美国价值观的影片,我99%的可能这部影片非常的不好看,而且在海外市场根本就不会被人家接受,最后也就无从取得它的宣传作用。

  我们今天新浪的新浪潮论坛就到这儿,非常感谢四位重量级嘉宾,预祝你们的新片大卖,也预祝华语电影,不管在本土市场,还是在海外市场取得新的成绩,也预祝北京国际电影节取得成功,谢谢诸位的捧场,谢谢大家。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