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论坛第二场之潮流生产力现场实录(6)

2013年06月18日17:01  新浪娱乐 微博

  张猛:我一共拍过三部电影,三部电影都很难,但三部电影都很稳步的增长。第一部投资220万,票房将近300万。第二部是《钢的琴》,投资在550万左右,票房是600多万,将近700万。都是稳步发展。所以我比较高兴。但是三部影片,不像几位都很容易,我的影片不像你们深厚有那么多的东西,像小郭可以写小说,明星、演员、老师,我不是,我就是喜欢电影,有了梦想之后就开始到处的“骗钱”,到各个电影节“混”,走到今天,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刚才说的太商务,说得我都蒙。刚才说二点几,我想人家真专业,比我专业多了,我拍好几年也没有合计过我到底给谁拍。

  刚才那个老师说拍电影的时候最纠结的是什么?我觉得观众也应该多元化。为什么我的票房上不去呢?我三次拍戏,都被我要拍给人的人骂了。第一次,我在现场,别人骂我说“这个傻×,给谁看啊”。我说“我不给你们看的吗”。拍《钢的琴》的时候,一个女的说你拍工人阶级干什么,有病啊。然后到第三部,我又让围观的骂了。现在的观众不够多元,投资也不够多元,再一个,为什么我今天来的时候看这个论坛的东西,说未来要多元化,我觉得我应该拍给有一些观众,希望能进来的那些人,不光光是迎合当下的这些,所以也希望有哪些投钱的人多投一点像我们这种所谓文艺片的导演。

  杜家毅:你不是拍商业片的吗。

  何平:电影这个东西是很奇怪的,有的时候,你想满足的那一部分,最后不满足。无心插柳的时候也许柳成荫了,这是电影很奇妙的地方。电影的魅力,我们无法预知电影的命运。我们讲世俗观念的成于败,好像就是一个星期的决战,甚至一天决定这部影片,你几年的成败决定在这几天。我指的是中国市场,这种现象其实也挺残酷,但也挺刺激,这里面喜怒哀乐。

  我们还有一个话题,我觉得大家也应该讨论一下,或者听听大家的观点,中国我们从去年到现在,几乎华语电影票房成功的没有大片,天下了一个媒体或者一些影评人,包括一些观众认为小片时代到来。但是业内的人,我们上午的论坛认为这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支撑电影产业仍然需要大量的大片来支撑这个产业。因为很多的公司开始转向小成本电影,本来拍大片一定有成有败,但是我们投资人经不起拍大片的失败,而集体因为小片的成本转向了小成本电影,低成本电影,去买那个黑马。这都是发生的事情,今天。这是中国电影又一个不理性、不成熟。13亿的人口今年票房总数应该突破220亿,这么大一个市场仅次于美国的一个市场,我们没有大片,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因为只有大片,我们才能解决我们技术拔高的问题,我们才有更高的预算去拍那种更具视觉想象力的东西。比如说各种的,大规模、大制作的电影。因为要靠它来支撑电影的工业,电影不光是票房,支撑这个产出要靠下面很雄厚的工业基础、技术基础,因为任何的,我们所有的思想,无形的东西是被科学物化,在荧幕上面,就是变成一个可以让大家看见的,这是靠庞大工业体系支撑的,支撑这个体系要大片。如果中国这个市场没有大片,那市场早晚会跨的。因为我们没有大片,可能好莱坞的大片就长驱直入。当然好莱坞有很多很好的大片,也有很多很烂的大片。所以也要宽容什么呢?宽容中国有烂的大片。

  比如说《富春》,有一个经验我觉得是好的,作为处女作的导演敢想,敢用国际团队,最后故事讲成什么样是另外一回事,整个动作团队、特效团队,包括很多团队都是世界一流的,敢用一亿六千万,从这个团队当中吸取了很多制作的经验,这种冒险的人,你说是否需要?当然需要。如果没有这些人在这些上面的冒险,我特别想让他来分享技术方面的体验,但是他现在头稍微大一点。因为这些经验,我相信没有做过的人,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最好的国际团队一起合作,从拍这部电影,才知道好莱坞电影是如何诞生出来的。这个经验可能会有很多的损失,包括口碑的损失,其他的损失,但这个经验放在他的肚子里面的,变成了他的财富。

  我们要鼓励华语电影,除了鼓励我们创新的、多元的,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要放到我们市场里面,放到我们排片表里面。我就想说,我们在座的这些导演,咱们有没有拍大片的计划,或者有没有拍大片的?你?

  杜家毅:我喜欢大片。

  何平:我觉得徐峥也能够拍大片。为什么老鼓吹你的《泰囧》,因为你的那个视觉感非常好。

  徐峥:我特别冲动的想说,我个人的意见,因为我对电影的认识蛮浅薄的,蛮基础的一个状态。我从来不这样划分大片,在我的脑子里面没有大片。我觉得电影的基础,是剧本、是故事。只有好的故事是烂的故事,再大的大片也有烂的故事。我看伊朗电影,一个小朋友送一个作业本,我觉得那个是大片,因为撼动我的心灵,让我感动,就是大片。如果一个大片是以外包装作为大片的形式,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就是一个烂片。我最不明白,因为孙建军(音)导演跟我也很熟,在整个《富春》这个里面最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不请一个好莱坞的编剧呢?已经请了好莱坞的制作团队了,为什么不请一个世界上面最牛逼的编剧给他编一个好故事呢?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何平:可能请了,可能我们不知道。

  徐峥:好吧,可能他觉得这样的剧本也很好。电影工业的解决,现在目前的,我觉得要从观影开始,要从电影人和观众的关系开始,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因为好莱坞用很长的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用好几轮的时间,好多年的时间去解决那个问题。我们回到好莱坞,他们有大量的故事来解决观影的问题。刚才张猛导演讲的这个问题,我们听上去心里面很难受,但是张猛导演想拍一个给这些工人阶级他们看的电影,但他们说你看这个干什么,这个观影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子?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觉得后面我们再来解决技术问题,因为技术问题,好莱坞的人一直在解决,我们把观影问题解决了以后,技术问题会进来,会进来帮助我们解决的。谢谢!

  薛晓璐:我其实觉得中国今年的电影票房,有几部国产片出来,我自己的感受,这几部电影可能比较回归到基本叙事电影,这可能和我们这些比较新的导演所能够占有的资源有限,在这样一个片子的过程中其实成本相对最低的就是剧本阶段,因为这一段可以最不花钱的。我们觉得尽量的在剧本叙事阶段磨得磁石一点。回到90年代的时候,我个人非常喜欢在制作上面、创意和制作上面,虚实性非常强的电影,其实都出现在好莱坞的90年代,那个时候是好莱坞的黄金时期,《阿甘正传》、《真实的谎言》等,其实在那一批,包括《岩石岛》、《网络惊魂》(音)等等,不管在各个类型上面,即便各个类型都有,但叙事上面完整度非常高的电影。

  那之后,好莱坞进入20世纪以后,反而开始我觉得放弃了叙事原则,开始做大片,因为技术提高开始做大片。大片的特点用了大量的视觉的元素代替了叙事原则。但是现在,如果从好莱坞电影的观察来看,我觉得我个人觉得,好莱坞大片的样式也差不多到强弩之末了。现在很多导演,非常优秀的导演拍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电视剧,其实又在回归叙事。而中国的电影,我希望在这个阶段做的,或者说这种中小成本能够做的一件事情是补上原来叙事一直差的这一课,一直能够在各个类型上面补上这一课,古代电影的时候以文化符号作为电影的标志,之后中国电影有一段几乎没落的阶段,再起来的时候,有一点点乱的状况。我觉得现在来说,大片可能是一种,确定如您说的是产业的基础,但是补上这一课的话,也有可能带来一个如好莱坞90年代时候的那么一个中国电影叙事的黄金时代。

  另外一个角度,所谓大电影的技术准备来说,我觉得也是需要时间的。在时间没有那么成熟的时候,不妨给这些叙事的故事一个阶段,同时再去成长大片的技术基础。

  何平:讲得很好。电影叙事,中国一直都是很弱的,我们从80年代初开始,电影开始复苏,文革以后,其实更多的是形式上面的东西占据了影片的叙事,一些社会学、政治学的东西。其实现在是一个很好的阶段,包括很成功的这些导演、电影,都是开始认认真真的,哪怕很朴实的讲一个很贴近观众的这么一个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觉得好莱坞现在的问题是已经没有故事了,所以只能靠很多的视觉、科技来堆砌,翻拍和续集变成了一个潮流。当续集和翻拍变成潮流以后,创意就弱化了,所以这个时候,对中国电影有很好的机会的。

  杜家毅:张猛?

  何平:我说的大片是制作上面。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责编: 应声虫)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