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推拿》已过审 展现盲人喜怒哀乐

娄烨《推拿》已过审 展现盲人喜怒哀乐
2014年02月11日 07:28 新浪娱乐

娄烨带着新作《推拿》亮相柏林电影节的时候,媒体目光一下子就聚焦到“尺度”与“过审”问题上。娄烨回应称,影片已经过审。

  新浪娱乐讯 由于有过五年被禁生涯,前作《浮城谜事》又因审查波折而放弃导演署名,娄烨带着新作《推拿》亮相柏林电影节的时候,媒体目光一下子就聚焦到“尺度”与“过审”问题上。娄烨是这样回应的,“谈到限制,这次电影制作的限制大于其他限制,《推拿》原著小说是获得过官方的茅盾文学奖的。”

  对于影片片头没有出现“龙标”,娄烨回应称,影片已经过审。放映结束以后,新浪娱乐还对外国观众进行了采访。

  【影片】

  展现盲人喜怒哀乐 有血腥露点镜头

  《推拿》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讲述了一群盲人推拿师的喜怒哀乐。主演郭晓冬饰演的盲人推拿师王大夫,手法娴熟,性格沉稳。但其中一场视觉冲击很大的自残戏却是来自于这位性格沉稳的王大夫——弟弟欠了两万块钱赌债,面对上门要钱的人,王大夫拿起了菜刀,撕开衣服,一刀又一刀地在自己身上割,鲜血飞溅,王大夫说“钱就不还了”……

  另一位年轻演员黄轩饰演盲人推拿师小马。小马与洗头房小姐小蛮(黄璐饰)开始只是金钱与肉体的交易,但是随着接触,感情日渐加深。两人三场床戏颇为大胆,最后一场,黄璐还有露点镜头。此外,郭晓冬与盲人女演员张磊也有多场床戏。

  【发布会】

  柏林主旋律和谐之旅

  发布会上,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影片所受到的审查限制,娄烨的回应中特意提到“官方”二字:“电影制作的限制大于其他限制,《推拿》原著小说是获得过官方的茅盾文学奖的。”

  而其他主演,包括郭晓冬等主演和三位盲人演员,面对世界各国媒体的提问,回答也颇为“高大上”。谈到饰演盲人推拿师的感受,郭晓冬表示,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把无边无极的爱释放出来,向社会和盲人传递爱。郭晓冬还说,开始拒绝了这部戏,因为跟盲人朋友合作难度很大,但是后来发现他们太真了,专业演员在他们面前的表演都是“海市蜃楼”,经不起推敲了。

  盲人女演员张磊则称,“第一次拍戏,非常珍惜演戏的机会。” 另一位盲人演员穆怀鹏则直接用“感恩感动、机会机遇”来总结这次演戏经历。

  被问到在中国残障人士与欧洲残障人士生存状态的不同,是否能融入社会。张磊说,“首先我表示对外国残疾人是否能融入社会我不知道,中国近年在飞机场、火车站的无障碍设施也发展得挺好,对盲人 帮助很大,平常出去办事,一般没什么不方便。”

  【观影调查】

  写实动人 宿命论西方人难理解

  在《推拿》的首场观影结束后,新浪娱乐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他们都认为电影非常写实,反映了盲人的世界,感情动人。但也有观众觉得影片太中国化,比如 “宿命”、为家庭担责任等概念不好理解。

  接受采访的观众一致认为《推拿》有深度也有人文关怀,为“明眼人”展示了盲人鲜为人知的世界。不管是业余盲人演员,还是出演盲人的秦昊、郭晓冬、梅婷、黄轩,都得到了观众的赞赏,不过片中郭晓冬和黄轩自残的画面,也让观众觉得过于血腥和黑暗。

  有一位俄罗斯姑娘对片子十分欣赏,还告诉记者自己的哥哥曾在南京学中文,去过电影里描写的盲人按摩中心。她认为电影很有深度,人物、剧本也很棒。

  不过《推拿》的故事放到欧洲来放映,可能会有点水土不服。俄罗斯姑娘认为电影里的哲学理念是非常东方式的,比如“宿命”在电影里有很重的分量,但是欧洲人不会很重视这个概念。另一位德国女士则认为,主角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耻辱,以及要为家人承担一切,这些都难以引起西方人的共鸣。

  (新浪柏林特派报道团 易东莹、唐忻/文 孙慧/图片 陈植/视频)

推拿娄烨郭晓冬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