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金像奖失守多年 香港电影成图腾

2014年04月15日06:30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张家辉称王章子怡封后 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张家辉称王章子怡封后

  新浪娱乐讯 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落下帷幕,坊间早就预测到《一代宗师》会大获全胜。纵观2013年的华语影坛,《一代宗师》当属上乘之作。但是,“一枝独秀不是春”“一片独大,尽显荒芜”的评语和香港2013年年仅42部的港片产量,无疑切中了香港电影的要害,也道出了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无可选”的尴尬。

  杜琪峰炮轰金像奖“人情票”泛滥,十年不玩金像奖,却钟情于台湾金马[微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今年新鲜的是,面对低迷的港片产量,香港业内有保守派提出,希望再度修改金像奖的游戏规则,提高“香港电影”的准入门槛——建议金像奖所设立的15个奖项中,香港人所占工作岗位的数量,由目前的6个提升到10个,以求更好地保护本土影业。批评者认为,这只能让合资格的“香港电影”越来越少,金像奖更加陷入自娱自乐、固步自封的怪圈。

  市场整体往内地转移,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捞金的情况下,导演陈果在他的纯港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中提出了一条宣传语——“还我香港”,杜汶泽在《3D豪情》里对着要北上卖书的女友说——“我没有北上赚钱,不是一样没饿死”(大意),在不少内地人心里,这些话多少有点莫名,有点刺耳。与保守派不同,新生代的香港导演大多崇尚埋首自己的艺术世界,不问社会与政治,他们拍着合拍片,取信的是:“为什么电影要分香港电影、内地电影,还是合拍片?电影不是这么分类的。”

  《一代宗师》获最佳影片的时候,王家卫在台上说:“其实电影跟功夫一样,都是两个字——信念。很多人问香港电影何去何从,如果香港电影是厉害的,怎止北传?”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在香港人的眼中,《一代宗师》是“香港电影”、出品人宋岱也在台上用普通话说“以后会继续为香港电影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但是《一代宗师》确确实实又是一部由“左翼”阵营的银都机构出品,主创团队融合内地、香港和欧美的“大杂烩”合拍片。

  所以,天天高喊“香港电影”不死、“香港电影”还魂,究竟“香港电影”是什么?“香港电影”是指所谓纯港片?是指一种可在内地贩卖的情怀?还是——香港电影人在彷徨中自我鼓励的一种精神图腾?香港电影金像奖,这个号称鼓励香港本土的奖项,世易时移之下,是“守无可守”,还是早已失守?多年来饱受“人情票”“评奖太感性”的批评,为什么现在保守派又试图推出“坑爹”规则?

  香港金像奖董事局主席陈嘉上[微博],资深导演尔冬升,新生代导演郭子健[微博]、周显扬[微博],50届台湾金马奖初审评委、影评人木卫二各有不同态度、不同见解。

  金像奖早已失守

  “香港电影”只是精神图腾

  香港电影金像奖对入围电影设置了区域性规定,入围条件将不少台湾地区和内地的优秀影片拒之门外。金像奖固步自封、自娱自乐的批评,近几年来一直不绝于耳。

  其实,今年金像奖的大赢家《一代宗师》,入围的《扫毒》《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还有三年前的大赢家、被誉为“港片回流”的《打擂台》,都是不折不扣的“大杂烩”合拍片。《一代宗师》的出品方银都机构总部位于香港,银都及其前身长城、凤凰、新联、中原制片公司,身份特殊,连接内地与香港已经有六十余年;主演、编剧团队分别来自香港内地自不待言;而最佳摄影获得者、摄影师菲利普-勒素来自法国;获得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的制作团队成员也是中外融合。

  三年前,《打擂台》获最佳影片被不少人视为“港片回流”。这部向香港经典功夫片致敬的电影,由梁小龙、陈观泰等老牌功夫演员主演,充满让人唏嘘不已的香港情怀,牢牢俘获了香港评审的心。但导演郭子健开门见山,这么港味浓郁的《打擂台》其实也是合拍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未来,一些重量级导演的新作,比如吴宇森的《太平轮》、徐克的《林海雪原》、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可以预见,都将是内地、香港,甚至是多地区的大融合。

  这么看来,香港电影金像奖其实不是“守无可守”,而是早已“失守”。再考究癖地查找一下,金像奖和香港影业协会对“香港电影”的定义,04年CEPA推出后有不少更改,早与“香港内地合拍片”的定义有了重合。

  所以,王家卫口中的“香港电影”、郭子健眼中的“香港电影”,早已不是一个纯种的香港娃,它本质就是一个“混血儿”。所以当他们高喊“香港电影还魂”“香港电影不死”的时候,还不如相信,“香港电影”这四个字,其实是香港电影人在彷徨中自我鼓励的精神图腾。

  全年港片仅40多部

  选无可选还出“坑爹”规定?

  随着市场向内地转移,近10年来,港片年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由90年代辉煌时代的年产量近200部,下降到近几年平均每年50部。尔冬升导演表示,“那么多年来,大家很怕港片数量低,低于100部的时候很紧张,低于70部的时候也很紧张。50部,这是个关口,守了很多年了。”

  这个守了很多年的关口,在2013年失守了。

  尽管今年金像奖有王家卫、杜琪峰、林超贤[微博]、陈木胜、周星驰等人撑场,也有黄修平、麦浚龙[微博]等新人出头,入围影片犹算是近年来水准最高的一届。但正如影评人所说,《一代宗师》一家独大,尽现无限荒凉。这正映衬出香港电影面临的一个尴尬现实:2013年香港本土上映的港片只有42部,比2012年的52部大幅下跌(据香港影业协会所公布数据)。而20年前的1993年,香港电影年产量达140多部。

  根据金像奖规定, 只有“香港电影”才能入围金像奖。但面对逐年减少的“香港电影”,评委选择余地越来越少,金像奖也难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但坑爹的是,目前香港业界有一种呼声,希望金像奖再度修改游戏规则,提高影片成为“香港电影”的门槛,以求更多地保护本土电影。

  他们想怎么改?就是在“香港电影”的定义上做文章。现在金像奖有这样的规则,要符合三条规定中的两条才能算是“香港电影”,三条规定分别是“导演(最少一位)是香港永久居民;出品公司(最少一间)是香港合法注册公司;金像奖所设的15个奖项中,最少有6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人员为香港居民。”

  对第三条规定,保守派提议把6个工作人员的限制提高到10个,以求更好地鼓励本土电影事业。批评者认为,这样做只能让“香港电影”数目更少,金像奖更加选无可选,陷入自娱自乐的境地。

  香港新生代导演周显扬,曾获新晋导演奖。他肯定金像奖的公平性,同时也表示,“(金像奖)有一帮人希望推动一个潮流,比如本土性确实也是奖项的一个方向。”

  郭子健导演倒是快人快语,他说,“其实我对金像奖、对这个社会都没有什么意见,我都是做自己的事情而已。”沉迷于电影世界、收藏了上千个动漫人偶的他直言:“我就是喜欢自己躲起来玩玩具,玩玩具也是寻求跟社会脱离关系的一种行为。我甚至有时候想,我可以成为一个露宿者,我可能有一点点想跟社会断绝关系的病吧。那些问题就让大人们(意指成年人)去烦恼吧。”

  那“大人们”是怎么想的?

  无论是前金像奖董事局主席文隽[微博]也好、现任主席陈嘉上也好,他们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以下意见——香港电影金像奖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鼓励香港本土电影事业和电影人才,无意扩展为“华语电影金像奖”。

  陈嘉上导演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如果因为香港电影越来越不受重视,这个奖就越来越不受重视的话,我们就认命吧。因为金像奖是为香港电影打拼的,如果没有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说香港电影在走下坡,那金像奖就是如实反映香港电影现状,并继续为香港电影打拼。”

  尔冬升导演则表示,这都只是游戏规则,是有演变空间的,最终变成“香港电影”金像奖还是“全球华语电影”金像奖,他本人并没有什么立场。

  最大弊端人情票?

  杜琪峰十年不玩金像奖

  除了有那些“大人”,还有像杜琪峰这样的“大人”,他已经近十年没有出现在金像奖颁奖礼,对金像奖随时开火,态度鲜明。

  曾任台湾金马奖初审评委的影评人木卫二肯定本届入围电影质量的同时,指出“杜琪峰与金像奖向来有矛盾,《毒战》没有最佳影片提名,有些故意。”不少人甚至疑惑,为什么陈木胜的《扫毒》入围了最佳影片,质量不俗的杜琪峰《毒战》却没有入围?

  这也再度引出了金像奖“最大弊端是人情票”“评奖太感性”的质疑。去年5月,杜琪峰在戛纳受访,正好被问如果《毒战》入围是否改变心意参加金像奖?杜琪峰直言不讳:“永远不去!除了他们改变,不然死也不去!”老搭档韦家辉在一旁解释,金像奖最大的弊端是人情票,“香港只要人缘好片子分数就高。”

  杜琪峰《毒战》由古天乐[微博]、孙红雷[微博]主演,是内地公安警匪题材片;陈木胜的《扫毒》则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三剑合璧,是一部致敬港片经典《英雄本色》、再度兜售兄弟情义的香港警匪片。

  除了题材,还有票房。陈木胜的《扫毒》香港本土票房3000多万港币,位居2013年香港电影票房亚军。《毒战》的香港票房呢?仅497万港币。陈嘉上接受采访就坦承:“票房不好的片子得奖几率就是低,因为这代表看过此片的评委不会太多。”

  当然,即使是奥斯卡也偶有评委不看片,让佣人或者厨子帮忙投票的丑闻。

  多次获得金像奖嘉奖的尔冬升曾在31届颁奖后第二天在微博上开炮:“如果这奖只有感性但失去了专业,会变成怎样?董事局成员必须深思!”

  两年后的今天,新浪娱乐回访尔冬升导演,他说:“任何由人选的都是偏好,有时候感性是很难避免的,但是评委应该秉承专业的态度。如果所有人都看过片,你选什么戏是个人喜好,这没有问题。但是没有看过片,只以感性来投票,就不行。”他还说:“当年我获得金像奖,也开玩笑跟大家说,那是因为我朋友多。”

  最近,杜汶泽主演的港产三级喜剧片《3D豪情》在香港上映了。在《金鸡》里经历过功夫片热潮、九七移民热、金融风暴、禽流感的“老金鸡”吴君如[微博]再次出现,以惊人口技帮陷入不举之苦的小泽重振雄风,射爆银河系。同时,“金鸡”还对着观众说:“什么是香港的核心价值?就是香港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住,一定要硬!”

  有评论认为,《3D豪情》如近些年的港产喜剧片一样,再度廉价消费“香港本土性”。

  那反过来问一句,为什么“香港本土性”如此具有消费性?为什么香港,一个弹丸之地,会有属于它自己的所谓“核心价值”。也许明白了这些,就会明白为什么香港电影金像奖已然失守多年,“香港电影”早已混血,“香港电影”这四个字依然是香港电影人的精神图腾。

  (易东莹/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