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之女刘雨霖获奥斯卡学生单元大奖

2014年06月09日10:10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门神》导演获奖照片 《门神》导演获奖照片
《门神》电影海报 《门神》电影海报

  新浪娱乐讯 第41届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学生单元)于洛杉矶时间6月7日晚(北京时间6月8日上午)在好莱坞导演工会剧院举行。在中国拍摄的故事短片《门神》,与其他两部作品一起,获得最佳叙事片(Narrative)奖。

  《门神》的导演刘雨霖来自北京。目前是纽约大学电影学院三年级研究生。

  美国奥斯卡(学生单元)设立于1972年,与美国奥斯卡学院奖齐名,同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设立的电影奖项。该奖项是美国电影教育界最重要的奖项,代表美国学生电影作品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奥斯卡(学生单元)的获奖者包括迪斯尼、皮克斯公司的创意总监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怪物公司》导演皮特•道格特(Pete Docter)、《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及著名电影导演斯派克•李(Spike Lee)。奥斯卡(学生单元)的获奖者后来有46人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6次赢得奥斯卡奖。

  《门神》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河南农村的故事。这个村庄里有个6岁的小姑娘,她的母亲离开她的父亲,和另一个男人在城市生活。她的父亲告诉她,当麦子或玉米熟的时候,母亲就会回来。每年麦子或玉米成熟时,这个小姑娘就会在村头等待母亲……

  刘雨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之所以要拍摄《门神》,是因为这个中国乡村小姑娘的悲伤被大家忽略了;她亲人的悲伤也被大家忽略了。像这样被忽略的情感,在我的故乡有很多。我想把这些被忽略的情感,告诉大家。”

  另据,截至目前,《门神》已入选全世界39个电影节,其中包括戛纳电影节、日本东京电影节、意大利圣兰托电影节、百慕大电影节、金棕榈国际电影节等;并在各大电影节荣获多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短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女演员、最受观众欢迎奖、评委会大奖等。

  对话刘雨霖:我想拍全世界都能看懂的中国电影

  第一次见到刘雨霖是戛纳电影节的一个中午,朋友向我介绍,“一会儿来的两个姑娘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演员。”我第一眼见到刘雨霖时就把她认成了演员,高挑、清秀、气质不凡,但是说起话来,我又觉得她是那个导演,坚定、果断、气场强大。这次,27岁的刘雨霖来戛纳,带着她已经多次获奖的处女作短片《门神》入围了戛纳短片单元(Short Corner)。

  在刘雨霖最喜欢的一家黎巴嫩餐厅坐下,我们开始聊起了她与众不同的电影路。

  也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刘雨霖从小就喜欢电影,但是高考的时候,她却选择了播音专业,以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梦想做一个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进入中传学习后,她觉得学校的氛围和学的东西与自己追求的不一样,不像其他同学怀着主播梦,她的心里还是放不下电影。电影在她看来是很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可以把心中有力量的故事呈现在荧幕上,而且这个故事和人物可以永远在荧幕上永不消逝。

  在本科还没毕业时,她已经开始往电影方向“转行”。大四开始,刘雨霖就决定去国外学习电影,“我想要另外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单纯技术上的东西,所以我没有考虑中国的电影学院,而是把全世界排名前10名的电影学校做了研究并且一一申请,最后被纽约大学录取。”

  纽约大学和南加州大学齐名,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电影学府之一。南加州更偏向于好莱坞,更工业化,而纽约大学则更支持独立电影。要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学的面试很难,除了对英语的高要求外,还必须写出两种类型的不同剧本,通过一个“出奇不已”的面试。

  到纽约读书对刘雨霖的改变是巨大的,而这种改变,不是源自国际大都市的繁华热闹,而是一种全新的视野格局观。“在本科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北京,去过不少国家,从来没有国外居住过,在纽约的生活给了我一种新的视野,是从国际角度出发的。这也让我这次的创作在河南村庄的拍摄,能从一个世界的角度讲述村庄。”

  刘雨霖的23分钟电影短片《门神》讲述的是河南农村的一个故事。7岁的小姑娘天天在家盼着妈妈的回来,家里人对她说过年贴门神的那天妈妈就回来了,而最终,回来的这个女人不是妈妈。“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每个人都尽了全力,都是因为爱而付出,然而面对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刘雨霖介绍。

  这个剧本源自刘雨霖小时候的记忆,跟着爸爸回老家时常看到的一个场景,邻居家的小男孩等妈妈的画面给了她故事的基点进行再创作。“从世界的角度拍农村的意思是,我在海外生活的经历让我了解到西方人对家庭对爱的观点是怎样的。其实每个人的悲欢离合感情是共通的,对爱恨的感知能力是一样的。我创作电影的时候希望能创作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的感情,我想‘tell stories t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并不是只拍中国人感兴趣的故事。”尽管海外生活给了刘雨霖更多的创作空间,但是她坚定会执着于中国题材的拍摄,并且将这样的中国电影竭尽全力地往国际上推广。

  这个短片电影从准备到拍成用了刘雨霖半年的时间,也是她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作业。但是她的拍摄团队非常“给力”,这源自她研究生2年级的“gap year”。她在研究生2年级时休学一年,回到国内参与《一九四二》的拍摄,担任场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一些特别能干的年轻的电影人,在摄影、美术领域,发展了一个年轻的团体,成为她的电影成功的关键。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刘雨霖已经带着她的《门神》走过了30多个电影节,获得了8个国际奖项。“走一圈电影节,我不是为了奖而去的。我想感受一下电影节的观众对我的短片是什么反应,包括这次我来戛纳,也不光是带着我自己的片子,我想在戛纳这个世界上最盛大的电影节上,看看影院里的观众反应,包括被选入电影节的片子有什么异同,这对我以后拍摄长篇电影都有很大帮助。”

  参加戛纳电影节给刘雨霖最大的感受是电影的神圣。“戛纳电影节,集中在这个海边小镇。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电影人对电影的崇敬感。它有一种氛围,和在任何一个电影院感觉的不一样,这里不是把电影当成一种娱乐,而是把电影当做艺术来欣赏,带着热爱电影的心,尊重每一个人的努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为什么最好的电影和最好的导演都会集中到戛纳电影节的原因。”  ——《华闻周刊》

  刘雨霖介绍:

  刘雨霖,27岁,就读于纽约大学导演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她编剧并执导的首部短片电影《门神》(Door God)入围了30多个国际电影节并获得了8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奥斯卡学生最佳叙事片。这次她的作品同样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Short Corner”单元。

(责编: 小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