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实录:综艺电影是笑话还是神话?

2015年02月10日17:09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周黎明:我们给下面观众提问的机会。

  听众:其实我是一名大学生,我们在大学当中大家在看的节目就是跑男,这个节目在我们大学是挺火的,拍这个电影之后也有很多人、很多人去看,大多数的人其实是比较失望的,跟电视节目相比觉得差距很大,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的感觉就是,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我觉得应该其实更多的去扶持它,所以我就想问一问电视的老师,您觉得综艺电影有什么样的方法能让它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发展前途?

  王征宇:非常感谢这位同学,你把综艺电影、发展前途这么大的命题放在我头上,我其实是承受不了的。第一个,我是承认这个电影的制作水准是有一定问题的,当中涉及到很多的情况,你个人的观看是它可能还不如一期节目,但是因为电影的制作工艺和电视的制作工艺,包括机器的使用,包括在美术的一些使用,它是有区别的。在这些磨合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东西,其实我们花了巨大的时间,大量的有些浪费的时间,去磨合这个过程,包括我们使用的电影团队对真人秀节目的理解,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双方去做沟通工作。这是第一个,我是承认它的制作工艺是有一些问题的,没有到达大家心中的期许,我如果站起来鞠个躬太累了,不鞠躬了。

  第二个,还是可以做得更好,像王总说的,当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架构剧本,我哪怕把它当成一期节目做,但是它有三个显著的地方是可以提高的。第一个,我有比节目更充裕的时间去架构这个偏故事线的剧本,就是架构它的情境。第二个,太羡慕电影的美术了,我们电视节目里我们使用的道具制作,在电影的美术面前一比简直是不堪一击。但是在前面这部电影里,因为前期很多磨合,原有电影很多美术都没有用上,所以也是比较可惜的,进行后期磨合的原因。实际上在美术这个角度,电视和电影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这是产业链层面的差距,这是完全可以去做一期,我们哪怕做成一期节目而言,用电影的美术会做的很炫,对观众的观看更负责。第三个,我们说如果完整的用电影,其实结合双方的摄像方面的工作,其实我们最后那个电影里边,调过来的新机器基本上没用上,跟拍、固定机位的两边起了极大的冲突和矛盾,我们最后也很痛苦放弃了非常好的画质的机器。

  蒋勇:固定机位吧?

  王征宇:对。

  蒋勇:移动机位有吗?

  王征宇:移动机位是必须有的。

  蒋勇:是电视机的还是电影机的?

  王征宇:没有办法用电影机的。

  蒋勇:可以架轨道。

  王征宇:我一个人跑过去,我不知道他往哪里跑就不知道往哪里架轨道,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即使他已经跑了一遍我要补拍,他第二遍跑的状态跟第一遍是不一样的,没办法拍,所以这个轨道是没有办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唯一调整就是在跟拍的机器上面50兆改成100兆,就是说原来一台机器比如用一个带子,我们在电视够拍3个小时,电影把象素提高了拍1个半小时,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这个。实际如果我们按照,因为随着接下来,我们觉得因为技术是一个太容易变革的过程,技术的创新时间、它的提升时间会越来越短,包括原来专业设备越来越进入家用、民间,所以我觉得这个技术的问题倒以后是可以解决的,就是它不是不能解决的,有我们电视的机器或者我们原来认为没办法解决电影化的机器,随着我们技术的进步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以后哪怕是在选手身上挂一个摄像机,身上挂一个摄像机,他同样是可以达到电影画质的,这个随着技术的革新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

  周黎明:这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还有什么问题?

  听众:我是隔壁公司的,我们是做产业研究的,但是基于这个想法我个人觉得实际综艺电影的出现,我个人,不代表所有的观点,不代表我们做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其实这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发生,虽然你说它不是一个电影的东西,其实那个真人秀也可以说是电影和纪录片的一个中间的东西,纪录片我是开放性的,我纪录片一个东西,我不设定它的结局,真人秀其实相当于环节设置,可能我不设定他最终的小结局,但是我是在一定的剧本范围内我去做一点这样的东西,就像刚才这个老师说的,就是说他可能是一个技术上的改变,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个类型上会多元化。大家骂他滥,可能所谓的一些别的东西,但是作为它本身来说,我觉得可以提高它的制作水平,提高它的档次,或者这种文艺性,我觉得只是一个量的问题。但是从你这个投资来说,你增加一种,按我们一般从业者来说,也增加这么多就业呢,你说没有那么多热钱去投入,没有现在那么多电影票房,作为一个电视从业者也好,还是电视从业者,还是说广告从业者也好,他们吃什么呢。我觉得从大的范围来说,我觉得很乐观,有那么多东西。但是可能它没准哪年综艺电影大家把它淘汰了,也会出现慢慢的去改进他的思维和理念,是一种可能性的东西会在里面,我们现在不能说它坏,但是你不能去扼杀它,或它是垃圾我们不能去拍这种东西,好像投资的东西就没有了。因为现在有很多老板其实是拿着钱去投电影了,但是他也会想一个产出比,不能全投文艺片,这个东西可能很多人觉得票房比较好,我们会去尝试,更多的人看到电影这个市场热。像原来我们接触过,包括苏宁这种电器公司,还有很多证券公司,包括你不知道的公司,都在投资电影,你作为传媒的从业者你不能说认为是滥片不去做这个事情,这样其实我觉得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周黎明:我来跟进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像这种综艺电影,一方面质量提高,你觉得占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什么样的比例你觉得是合理的,超过这个比例你觉得真的会产生冯小刚导演说的那种挤压作用吗?

  听众:我觉得每年比如说上院线的电影,中国可能有五六百部,上亿的,比如我们在亿元俱乐部或者5千万以上的假设有40个,它应该占到5到6个,就是不超过8%的比例我会觉得比较好,因为它每年,就像刚刚老师说的现象级的综艺只有两到三个。

  王征宇:每年没那么多。

  听众:这三年以内,比如说我一年到一到两个综艺电影,每年都弄两个顶尖的,可能《奔跑吧!兄弟》拍2、拍3,大家今年骂他脑残,明年可能提高一下,后年提高一下,为什么不能说是精品呢,什么东西可能开始有人骂,慢慢的提高,每个东西从诞生到大家都认可,只要这个东西一直有观众市场,一定是一个精品。

  蒋勇:你的意思这个片子以后会变成精品?

  听众:不一定是这个。

  蒋勇:其实他们公司还有很多东西会转化成这样的,他们有很多IP值都会拍成电影,其实电视从小屏幕转到大屏幕作品会比较多,其实今天电影协会没有人来,电影协会的这些导演们机会在哪里?

  听众:他们也可以转变思想啊,我觉得现在的年代应该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我们都有机会在大屏幕上展现,相当于腾讯,互联网给大家带来的最大的机会,我是草根也好、你是电影也好,还是美国也好,不管你是张艺谋或者今天是哪个屌丝,我拍的东西观众喜欢,给年轻人机会啊。

  周黎明:我上周在北京青年报的艺评写了,我说5年以后说不定好莱坞的导演会哭着抢着跑到中国来拍第四部《小时代》。

  听众:我个人是学电影的,但是对于好电影,我觉得好电影一直会有,只不过它的市场决定了它的存在价值不会特别高,比如2012年的《万箭穿心》都在上映,但是当年可能真正热门的电影不是这部,尤其像《黄金时代》这样的电影,其实不是好电影,而且时间很长,对院线而言需要赚钱,所以他可能会把更多的排片给相对比较热门、话题性比较高的电影,包括《奔跑吧!兄弟》开始策划的时候,就已经把年底拍摄电影放到策划案里面了,所以对于电视观众而言,制作成大电影是给了他们转化成消费的一个机会,就是我免费的在电视上看了这么多优秀的节目,我需要到电影院给我一个出口,我去贡献点票房给这些明星或者说给这个电影公司也好。所以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出口,但是不能把这个出口当作是我每一个具有现象级的电视节目都要拍成大电影,所以这个也是电视方、出品方应该思考的问题。

  王征宇:我觉得是这样的,第一个,我们其实是有规划,但是这个规划是有一个标准,我们还是做好这个节目失败的准备,如果失败了我们就做不了电影了,这个节目的IP值我到不了这么高,我们做这个电影大家就不认,所以我们的规划是双重标准,就是如果到不了这么高的IP值我们就不做电影,一旦有到达这个高IP值的能力或者可能性我们就做电影,事实上当它播到第4期的时候收视率已经到3.6了,因为在中国破2的节目不超过3到4档,所以基本上就有这个潜力去做这个事情,然后我们再把这个事情实际的提到议事日程上,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大家说一窝蜂拍综艺电影,这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因为没有那么多可以高IP值转化的东西存在,我们说真的每年出一个5亿以上票房电影的可能性我们说2—3部哪怕3—4部,我不知道,因为我对这个产业部了解,比收视率破2的人可能性大太多了,收视率破2,目前中国只有几档,第一,《非诚勿扰》,上个礼拜还没破2,1.96,第二,《快乐大本营》,上个礼拜2.6,第三个,《奔跑吧!兄弟》,现在没播了,这季结束了,《我是歌手》,没了,想不出来了。现在在播的只有一个《快乐大本营》和《我是歌手》,《最强大脑》是在2上下浮动,还破不了2,就是说它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如果《最强大脑》做综艺电影,它的IP值是没有达到的,所以一窝蜂这个事情也是不成立的。

  第三个,我们主要批判倒不是说这个类型的电影应该不应该存在,我们要批判的是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要批判地是全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滥片出来。批判它不好,还有提升空间,我接受,批判它不应该存在,我不接受。

  周黎明: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像《奔跑吧!兄弟》跟《爸爸,去哪儿?》这个电影的观众的量,跟它的电视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王征宇:我给大家核算一下,一个像湖南和浙江的电视台它的覆盖人群应该在4亿左右,它的收视率是4个点,就是4%,就是4亿的4%是6400万,是一期节目有6400万人同时在观看,还不算这期看的人下期换着看,理论上他的推及人口一定在3—4亿以上。视频点击量,一期《奔跑吧!兄弟》在视频网站平均的点击量是2.6亿,所以我们认为它的推及人口,就是我知道这个项目,我算看过这个项目的人应该起码在3—4亿以上。我们不说有多少人看过这个东西,我们就说当期的6400万,如果6400万人同时看这个节目,不算网上的点击,多少钱一张电影票?

  王译可:30、60、100不等。

  王征宇:就算50吧,6400万就是3亿。

  蒋勇:没有50那么高。

  王征宇:算30吧,一期节目就会有2.5亿票房。

  沙丹:20亿。

  王征宇:一期节目就20亿票房。

  周黎明:实际只看节目的很小一部分。

  王征宇:还要算愿意不愿意花钱呢,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钱的,所以电影市场一定是比电影、电视的覆盖人群更少,这是肯定的,而且少的不是一星半点,其实我们说核算的就是,已经看过电视的人当中有多少人甘心情愿再花一笔钱再看一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听众:我作为一个电影营销的从业者特别想跟各位老师来探讨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的综艺电影应该也有四五年的历程了,有很多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案例,我为什么谈论这个,应该中国第一部电视栏目改编的电影其实应该是《我们约会吧》,当时是我来做的这部电影的营销,当时那部电影票房是在2011年的情人节档800万票房,不是很成功,所以对比现在这么火、这么成功的综艺栏目改编的电影,我个人认为它还是有市场规律的。从电影营销者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事件,我个人认为,电视节目这么长的播出周期,从我们电影营销角度来讲,反而拉长了我们作为电影产品的宣传周期。作为我们一个营销者探讨这个角度,如何将高收视率转化为票房产出,也是我们在营销角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观察到至少是现在四五部,一是现在还在的婚恋节目《我们约会吧》,还有之前的《爸爸,去哪儿?》1和2,还有之前音乐的真人秀的节目《中国好声音》这几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影片真人秀当中原班人马延续综艺节目当中这种人物的设定或者是跟相关剧情有一个串联,实际上最后的票房产出可能会更好,它是有相关规律的,也是我们从市场角度相对来衡量,这个模式是不是未来我们在所有大电影的营销当中可以去借鉴和学习,是我们需要去探讨的。如何将这种模式把我们中国电影的这种营销做一个扩充,多数我是一个电影营销的从业者我会更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因为当时我做第一部中国综艺电影《我们约会吧》的宣传。

  周黎明:哪一年?

  听众:2010年我们投拍的,2011您和《将爱》对档,当时我们营销手段全部是借助湖南卫视台里的资源,打报告给台里面,台里给片头、片尾、字幕等等,营销手段是非常少的,这我从一个产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另外,我做了这部电影之后长期的做了七八部进口片,IP值无论产出于哪儿,有这样的高票房从市场发展角度来讲还是好的。因为中国电影如果从大的市场全年票房产出来讲,我们跟进口电影的票房还是占劣势的,我们的IP不够丰富,无论我们的尝试和成功是多元化来讲,对于我们未来产品的丰富以及产品的产出是有非常好的益处和发展的策略的。

  周黎明:这边还有什么问题?

  听众:我就说一个我的感受,因为《奔跑吧!兄弟》我是在万达院线推介会上看的,看的时候刚好放了两部电影,第一个是《奔跑吧!兄弟》,第二个是《一路惊喜》,我看完之后我就想说,虽然两部片子都很烂,但是给我愉悦程度,如果一定让我掏钱来看更愿意看《奔跑吧!兄弟》,因为我认为后一部更难看。这个可能就是现状,当你把市场上的这些电影放到一起比的时候,也许综艺电影从某一个程度来讲更能够愉悦当下的观众,所以才有这么多观众为它掏钱进电影院。

  我另外一个感受是,刚刚浙江卫视的策划一直在讲的事情,这也是让我有点困惑的地方,其实是在讲说我们知道《奔跑吧!兄弟》这个电影的质量其实是有问题的,以及比如说时间不够,以及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事前可以预知的吗,就是说在拍摄之前是否可以预知到?如果在预知到的时候是否还要进行下去,初衷在哪里?初衷比如更好的挣钱,刚刚说IP值够的时候就可以做这个事情,所以谈到做这个电影的初衷是什么。所以冯小刚当初提到这个观点的是说诚意的问题,一个电影如果花四五天拍出来,这个电影到底有诚意还是没诚意,我们知道过去香港很多电影也是很短时间拍出来的,这个诚意到底怎么探讨。

  刚刚听到浙江卫视的嘉宾一直在讲IP的问题,我很了解说这部电影的诚意在哪里,如果仅仅从初衷来探讨一直在讲说,因为我刚刚听到很多好像从效益来讲的,那么它的诚意是在哪里,是从效益来讲这个诚意吗?

  王征宇:我们做一件事情,有的时候并非你主观所决定的它的结果呈现,包括中国市场这么多电影可能剧本拿出来非常好的但是最后形成了不太好的结果,这当中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是这当中的原因要是一个一个给你解释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不如把你的电话给我我单独跟你联系。

  周黎明:简单给大家讲一下。

  王征宇: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原因我觉得未来是可以改善的,我们电影的制作思维跟电视制作思维上面的不同步,因为这个电影一开始其实我们说到了新的机器发现用不着,用了美术的制景发现根本用不上,你以为我们没铺轨道,我们把整个游泳池一圈都铺了轨道,结果发现实际使用当中废了,电影的拍摄工艺和真人秀的拍摄工艺完全是两个事情,这个磨合过程,实际准备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们节目都在制作和播出,一开始架构的是整个电影的摄影团队、整个电影的编剧团队,他们非常努力的架构了一个环境,但是当我们电视组的导演进去的时候,大家发现理念上的冲突会需要有一个非常长的磨合过程。所以这个东西,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如果再来一次,我肯定它一定不会是这样的,还可以更好。但是目前我必须,因为这个诚意不仅仅是对观众,对观众的诚意就是我做出这个东西来,我们还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我们还要对投资人负责吧,这个诚意不能说我心里想做一个好的东西但是我没有做好,不代表我不能把这个东西给你,这就是我的诚意,我们做出来,然后对投资人负责,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负责,对包括电影团队的老师负责,对为这个事情跑前忙后的艺人和艺人经纪人负责。对观众我们说我们现在负责的50%,我们下一次如果再做一定能负责80%,当然我们内心最深的期许是我们能负责100%。

  周黎明:综艺电影刚刚起步,虽然可以追溯到前几年一些影片,但是真正成为现象级的电影是《爸爸,去哪儿?》决定的,未来往哪儿走其实没有人知道,我从一个影评人的角度,我觉得评论一部影片的时候是不需要去考虑它的票房,商业上的成败,是两个性质完全不一样的事情。从商业上讲,把一个事情做大,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希望拍的电影是好电影、卖座的电影,但是从纯粹的我作为评论者,我希望我看到的是我觉得有追求的影片。说实在,我一直刚才说我对综艺电影的观点,实际上我觉得综艺电影我觉得是一种突破,只不过中国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综艺电影不是向上突破、是向下突破,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我希望未来我们拍的综艺电影是可以想上突破,因为我觉得关于是向电视、还是向电影,这些分界都是人为的,在未来新的技术出现了、新的平台出现了,这些东西都有可能打破了之后重新组合。当然专家可能会追求这些东西,去分析、去研究,这是他们的工作,但是观众有观众他们的理由,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一方面,看到自己喜欢看的电影,另一方面,也衷心的希望这些影片从别的角度,除了票房、商业以外的别的方面也有更大的向上的突破。

  谢谢大家的参与,也谢谢四位嘉宾!

上一页 1 2 3 4

(责编: YY)

文章关键词: 综艺电影冯小刚冯小刚炮轰综艺电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