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在开幕红毯星光黯淡、电影节整体吸引力不断下跌的形势下,邀请一部明星云集的好莱坞大片作为开幕电影撑撑颜面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威尼斯的策略。继2013年《地心引力》、2014年《鸟人》之后,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开幕片为《绝命海拔》,一部由杰克-吉伦哈尔、凯拉-奈特莉、罗宾-怀特、杰森-克拉科、乔什-布洛林等众多一线明星联袂主演的冒险片。可惜的是,尽管坐拥这样顶级豪华的阵容,开幕日三场放映下来,却迎来一片失望的声音,很多看过媒体场的记者均表示惋惜不已。目前该片烂番茄分数仅为67%,不容乐观。
根据真实珠穆朗玛峰登山事故改编
全片无有效戏剧冲突,前一小时昏昏欲睡,巨星卡司尽成鸡肋
相比全巨星的主演卡司,《绝命海拔》的导演名气相比阿方索-卡隆、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要稍逊一筹,事实证明,这位来自冰岛的导演确实不具备驾驭一部严肃题材商业大片的能力——尽管他之前也曾执导过另一部根据真实灾难改编的、讲述沉船生还奇迹的《The Deep》。
《绝命海拔》的故事源自1996年的真实登山事故,根据若干部纪实文学和幸存者访谈资料改编而成。1996年5月11日,两个商业登山团队试图冲顶珠峰,为了互相竞争,他们忽视了即将到来的暴风雪,结果在下山途中遇难,8人丧生,只有提前下山的随团记者Jon Krakauer等少数人活了下来。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珠穆朗玛峰又发生了一起惨重的登山事故,造成16位登山员去世,本片因去年那起事故还一度停拍了一段时间。
电影片长122分钟,前面整整一小时只能用昏昏欲睡来形容。太长的铺垫(正式登顶前集训的40天也花费了一定篇幅展现)、太平淡无奇甚至狗血的剧情(领队出发前与身怀六甲的妻子依依惜别之类)、毫无看点的表演,都令人如坐针毡。再加上偌大的3D眼镜让人不堪重负,许多记者都有点按捺不住,随时酝酿着逃离影院的冲动。影片结束后也没能赢得哪怕一位观众的掌声。
片中杰森-克拉科和杰克-吉伦哈尔是两个商业登山队的领队,本是竞争关系,但又想结为同盟,一起向珠穆朗玛峰出发,然而如此适合表现亦敌亦友男人戏的情节被导演用几句台词轻描淡写地就敷衍过去了。吉伦哈尔近两年演技突飞猛进,《夜行者》和《铁拳》中的表演都堪称惊喜,但可惜在本片中只剩下一张面瘫脸和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实在是浪费惊人。
事实上,导演几乎没在片中设置任何有效的戏剧冲突,除后半段展现全队遭遇暴风雪的艰难处境总算有了点冒险片的样子之外,角色和角色之间不见任何能打动人的情感互动。凯拉-奈特莉、罗宾-怀特仅饰演电话另一头的队员家属这样的小角色,结果还完全沦为了鸡肋。
同为登山片,差距怎么这么大?
尼泊尔实拍效果不如预期,唯一不坑爹的是3D效果
登山题材的影片虽不多见,但不乏佳作。1998年的同名影片《珠穆朗玛峰》(英文片名均为《Everest》)是一部IMAX纪录片,公映时造成轰动,创下当时的IMAX电影票房纪录。2003年的《冰峰168小时》至今仍可视为同题材中的经典之作,该片对于登山惊险细节的展示,对于绝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观影过程绝对会让人心跳不已。
反观这部《绝命海拔》,队员登山过程中几乎只拍一个所有人握着绳索前进的动作,其他的诸如飞虎爪怎么下,钢丝绳怎么接,帐篷怎么搭,风暴怎么躲,队员之间如何互相借力和掩护,几乎都没有清晰展示。这着实不敢令人相信,这部电影不是在摄影棚里拍拍绿幕就好了,而是真的是跑到危险的尼泊尔取景的。
若说这部电影唯一尚可的地方,就是茫茫雪山的壮美景观与3D效果的结合了。导演通过前景处的石块、冰凌,中景处的登山队员身影、远景处的皑皑雪山营造出丰富的层次;若干航拍镜头大气磅礴;乔什-布洛林差点失足摔下梯子的那场戏(前半段唯一能让人提提神的段落),镜头在垂直仰拍与俯拍间切换,有种随时都要坠入万丈深渊的紧迫感。
除了视觉效果不错之外,《绝命海拔》就真的没什么看点了,只见“海拔”,不见“绝命”。这部电影是曾出品过《地心历险记》系列的华登传媒与环球影业的首次合作,可惜最后是这样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
(何小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