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 金句都在这了!

2015年10月26日 17:01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产业改革与发展十几年来经验的集中体现和鲜明印证。

  新浪娱乐讯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10月25日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将焦点对准正在崛起的中国电影新生力量,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电影局副局长毛羽三位总局领导到会致辞。参与发言的嘉宾既有田晓鹏、徐峥[微博]、吴京[微博]、韩延、俞白眉[微博]、陈思成、宁浩、张冀这八位年轻电影人,也有安乐电影总裁江志强、微影时代CEO林宁、阿里影业CEO张强[微博]和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四位业界代表,以及十位专家学者。来看看小浪所整理的领导及嘉宾们的精彩观点和金句良言:

  总局领导

  这次论坛以中国电影新力量为题,我觉得具有深刻的内涵:

  一是随着电影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电影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的重要力量。

  二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等年轻一代的电影工作者已经逐步挑起了中国电影的大梁,是中国电影薪火相传的新力量。

  三是青年观众已经成为电影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是促进中国电影健康发展、不断进步的新力量。

  面对中国电影的新成绩和各种新动态,静下心来总结经验、研究策略、分析得失,从学术层面对国产电影进行审视与考量,对中国电影的新成绩、新现象和新问题进行科学化、理论性的研判,探索中国电影在新形势下的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为中国电影攀登艺术高峰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思想碰撞和理论总结,正是这次论坛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童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产业改革与发展十几年来经验的集中体现和鲜明印证。今年以来,电影创作持续活跃,电影热点不断涌现,电影产业不断创下新的记录,电影人才结构也在发生重要转变。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国电影产业所迸发出来的崭新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在走向一个健康、活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标志着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宏伟理想正在变成现实行动。

  ——张宏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总结今天的论坛,结合嘉宾的发言,我们形成了一下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电影成为塑造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第二,提高质量、提高水平是推动电影繁荣的重中之重。

  第三,务必要正确地把握继承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第四,建立中国电影与广大观众持续、密切、广泛的关系。

  第五,积极推进中国电影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推进。

  ——毛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巡视员、副局长

  创作人员(按出场顺序)

  大家知道整个的动画现在大概是两种风格了,一个是美式,一个是日式。虽然我们曾经有非常辉煌的中国动画学派,但现在大多数的从业者还是参考这两种风格。我自己在做《大圣归来》的时候是定了一个目标的,因为大家知道美式动画特别吸引你而且有张力,日式是很热血很有感情,但不管哪一种都不太能打到我们心里面,都觉得跟自己的东西有差距。所以当时我们定了一个目标,能不能尽量把这两种东西融合,用他们好的地方,同时加上自己的美学、哲学,《大圣归来》有一点点实验性的东西,恰恰也是这些东西其实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很多朋友说这本身也是片子里的亮点,这将来会成为我们创作中特别重要的发展方向,包括下一部的科幻片,我是希望尽量把中国的美学和人文的东西包括情感,尽可能地融入进来。

  ——田晓鹏

  我觉得很多的电影人他们其实都要面对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观众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自身的问题,每一个表达者都希望从自己的身上找到电影的出发点,要解决的那个问题是什么?希望主人公带着那个问题上路,最后解决那个问题。但有时候给出的答案不见得让所有人满意,特别是像我这样本身就在山脚下爬来爬去还没有到山顶,不可能给别人那么完美的答案,那好像是应该由释伽牟尼来给出答案的。但因为有观众的存在、喜欢我们的电影,我们仍然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和观众共同来做一些探索,做一些和他们共同上路展开的旅程。所以我在想,如果要说一个电影观的话,相信我会带着我们自己自身的问题和观众一起上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体验一些我们在这个旅途中能体现到的人生的感悟,这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徐峥

  有的影评人说《战狼》的成功是小镇青年的胜利,是他们撑起了这部现代战争题材电影的票房,才逆袭了北上广深这种传统的一线城市,有人说这是一种“摸黑”,我觉得这是对《战狼》的褒奖,文艺作品就是应该向基层文艺群众服务,这种概念再推广就是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应该只是讨好精英阶层,而是应该让全民都有燃点。电影人有义务把中国人现代的情绪、情结、情感用艺术的方式输出给全世界……《战狼》我觉得是中国爷们内心压抑的宣泄,更是对现在年轻观众进行的积极的引导,虽然每种电影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但不能让中国男人的形象在屏幕上继续软弱下去,必须要有阳刚、硬朗的形象。

  ——吴京

  我看到宁浩导演我又想起了一段往事,那段时间我去了宁浩导演的工作室,他当时跟我说了很多我就记住了一句话对我影响深远,他跟我说市场是一头驴,你都在后面他会踹你,你都得太靠前他会踢你,必须要市场等他一下。我那时候有了市场的概念,随着我揣测不明白驴的概念,我就在想市场背后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观众。我带着这种心态尽量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审视自己的创作。

  ——韩延

  我在当导演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尴尬,我这个人视力不太好,平常比较邋遢,我的眼睫毛比较长,眼镜上永远有油渍,我永远不知道焦点软不软,总是我的同行告诉我说,导演这条没有过,焦点软,我说真的吗?我觉得已经很好了,我得擦亮眼镜看我的焦点。我的电影观像我的眼镜一样还在擦,我以为我已经看清楚了,但还有很多的未知,这不只是我的位未知,而且是一代人的未知。

  ——俞白眉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电影市场空前发展,国家对电影文化的行业的创造行业也空前地宽松,可以有如此美好的创作环境让我把一个一个的美梦变成了真的,实在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但这同样又是一个特别坏的时代,坏是因为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的竞争,竞争不仅来自于内部,因为大家知道国产电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票房记录不断地被刷新,我说未来中国电影没有好档期了,因为每个档期都是塞满的,就拿我即将上映的电影来说,选档期实在是太难了。

  ——陈思诚

  因为信息传递的方便和快捷实在是太有利的一个方式了,就有一个问题每次都困扰我,到底什么东西是最值得拍成电影的?我大概想了这么多年来想到一些原则:“忠于自我、忠于本土观众、忠于本土文化、忠于当下时代。在借鉴的基础上推翻三座大山”。当时自己觉得有一些在美学上的大山在压迫,包括传统的经典西方主义,西方古典主义、东方古典主义,还有现代经典西方主义,这三个其实一直是我比较提防的。如果我去关照他们的生命倾向,它将会动摇我对前面谈到的几个忠于的问题。这个忠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你特别真诚地面对观众和自己的本土观众才有可能产生比较有活力的作品,和能够被当下所接受并且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在为谁拍这个事情上,我总结一句话:应该是拍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观众看。所以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作自信。

  ——宁浩

  我觉得今年电影市场是这些年发展最好的一年,因为有一些作品在不依赖营销的过程下自发地获得了观众的支持,这说明我们现在类型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大。今年我们的类型片的结构确实越来越丰富,也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诞生。但还有一个问题是,我觉得我们的类型片在创作过程中诚如刚才宁浩导演所说,还是有一点过于依赖好莱坞传统类型片的技巧。经过这几年特别是从《疯狂的石头》到现在,内地的电影工作者和导演在学习好莱坞的类型片技巧上是非常自觉的。但这个自觉到今年会出现有一点瓶颈,我们要更多地摒弃好莱坞成规的技巧,而从本土文化中找到新的灵感或者是技巧。

  ——张冀

  业界代表(按出场顺序)

  我拍电影从来都是最希望创新,我非常愿意花钱在新人、新题材上,这是我自己拍电影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东西,一定要创新,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导演上我都愿意花很大的赌博做这个事情。我经常去电影局,每次都麻烦他们可以不可以创新题材,因为我认为中国的电影只要有新导演、新题材这就是中国的新力量,这是我自己对中国电影的一个看法。森局刚才问我说,江先生你赚了这么多钱你打算怎么花,我说我准备发展新的导演、新的题材,投入到中国电影新力量里面。

  ——江志强 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

  大数据本身不断通过O2O流动的数据,未来会成为市场上像石油一样的资产。今天大家说为什么大数据好像对电影行业预测也预测不准,比如说《夏洛特烦恼》,当时刘洪涛[微博]找我的时候我说大概3、4亿,结果人家干到13、14亿……我们今天做的依然是在发现石油和储存石油的阶段,未来互联网能做的事情是希望能够把数据提炼出来,服务到人们,因为我们也逐渐越来越了解,跟行业的专家做对接,使我们的大数据能够把石油炼出来,建立输油管道,跟各个行业的精英们链接,建加油站。我想那个时候,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大数据真的会给这个行业的宣传和发行产生作用,对制片和投资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林宁 微影时代CEO

  有人说中国电影是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是最坏的时代,我说不管是好是坏,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电影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电影市场空前繁荣是很好的事情,我们相信优胜劣汰,在不断涌现的新一代人才和新一代电影之中,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新经典电影和新一代大师级的人物。

  ——张强 阿里影业CEO

  有大数据和很多烦燥的声音讨论中国电影的现状,这些信息有可能会遮盖真实的表面,中国电影实际上是最单纯的阶段,回到电影最单纯的原始的状态不成熟,但很可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我特别同意下午宁浩说的第一要自信,我们做电影工作一定要对观众充满着热爱,对我们的文化充满着自信,满含热情创作故事和语言。中文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从文字就开始表达故事了,我坚信中国电影人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很伟大的电影叙述者,这是文化的根脉和滋养。第二要真诚,20几岁的观众很年轻,真的需要电影安慰他们。现在的观众是希望了解他们,给他们营养和精神的安慰,我们就在从事一个了不起的事情,这些都是在座的各位共同携起手来创造的。

  ——叶宁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

  专家学者(按出场顺序)

  我认为现在从前几年在我们提倡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首先是形成了总体的发展,特别是像类型种类应该说是比较齐全了,特别是这回暑期档能看到首先喜剧(很受欢迎),喜剧和其他类型的杂糅,比如青春喜剧、奇幻喜剧,包括警匪、体育、动画片等都有标志性的创作出现,而且都获得了非常好的观众满意度和票房成绩。

  ——李迅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对中国电影新力量我的态度既不是脱帽致敬也不是呼吁抵抗,而是主张顺应。顺应既不是指不加分析的全盘接受也非简单的拒绝和抵制,而是一种自觉的顺从的过程……中国电影新力量突出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当前已不再是传统的专业影评家引导普通观众的时代,而进入以网民为主体的普通观众自己寻求自主娱乐的年代,也就是网众自娱成为时代的主流,是以网民为主干的观众自己寻求自己的娱乐愿望的满足,而不再听从专业影评家的引导。所谓中国电影新力量正可以被视为围绕网众自娱的一种多层面的社会审美构形。

  ——王一川 北京大学教授

  新市场、新观众的出现促生了新力量,这几年电影最大的改变是电影向二三线、四五线城市扩散。由于影院放映渠道的下沉,改变了原有的结构。五年前我一直认为中国电影是由城市的少数白领的趣味决定的,但随着中国电影越来越普及,向更广阔的空间普及,普通的小镇青年和消费者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反过来影响着电影的类型、区别和改变。新媒介也在创造新力量。1994年互联网到中国普及,到去年是20年,现在中国有6亿互联网用户,有接近5亿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随着互联网20年长大的这一批人已经成为了主力的电影观众。与此同时,我们70后出生的这一批人也是跟互联网一起成长、一起长大的。因此在这一点上,互联网的用户和电影的观众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历史性地契合了,而这种契合带来了中国电影远比其他国家更明显的互联网气质。

  ——尹鸿 清华大学教授

  2015年目前完成的四期国产电影满意度调查的表现,可以在这个表中看到,2015年度目前的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国电影总分是80.7,我们把80分以上视为满意分值。在这个档期中,最强的档期是暑期档,春节档居第二位,国庆档在第三位,春季档稍弱。国庆档的调查中,《解救吾先生》满意度第一名,好故事决定了高满意度,国产片除了追求精良的视觉特效,应加强对故事的精雕细琢。同时《九层妖塔》满意度最低,新鲜度最高,反映出市场观众对国产奇幻科幻题材的影片抱有较高的渴望,魔幻片或将带来探索的波峰。

  ——孙向辉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

  目前来说,我们对成功或者也应该有一个冷静的认识。因为今年我们票房也达到或者是超过400亿了,我还想举一个数字就是293亿,1979年我们的电影观众曾经达到过293亿人次。和400亿这个票房相比,我在上海一张票如果是30块钱,这大概就是10亿到13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个人一年就是看一次。1979年的时候中国是10亿人口,平均看电影是30次,这一点来看,我们应该对目前的成功放在一个历史项目中比较,可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今天的成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成功,是城市化的成功,因为票房本身也跟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也相关,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给电影工业带来的红利,不光是电影本身。

  ——陈犀禾 上海大学教授

  我们说要对这些导演们做一个点评,我突然意识到我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我们一般认为徐峥导演的作品是带有喜剧色彩的,非常不像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东西,但真是这样吗?在非现实的背后可能恰恰有一种现实,可能是当代中国景观和心态的刻划……田晓鹏导演是非古典的古典,《大圣归来》出来的时候,我们上一辈人说这是对古典的颠覆,但看过还是发现有古典的情结,包括了有中国绘画的非常有趣的元素的使用。这看来对国产动画片的贡献,包括对网络时代年轻时代的同人的创作方式的游戏,终于也变成了一种对经典文本的延续。吴京导演那部作品,做到了非正确的正确,就是指按照传统的战争观包括对中国军人的塑造是非传统的,不够政治正确,他用艺术的正确实现了更好的层面的政治的正确。韩延导演的作品中讲的是非常年轻世代的生与死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最关键的一点是落实到死亡上,这就变成了一种生死观的问题,而这个生死观是用非哲学的方式来表达,没有玩儿高深,也没有像左小诅咒的方式做高深,相反用一种非常喜感的方式呈现了年轻一代的生死观,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惊异和惊喜。

  ——左衡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我想今天所说的中国电影新力量,我想主要指的是那些尊重大众的观影经验、符合主流市场趣味电影的那一批年轻的电影创作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力量只有商业。事实上,年轻一代的创作在今天这样一个繁荣的大市场中其实是多元化的,各种电影都能找到自己的创作诉求和传播渠道。而且这些新一代的年轻的多元化的创作者,他们带着中国新世纪以来的社会体任和文化体任进行自己的创作。坦率地说,新力量如果作为整体来说,这种新力量对市场的贡献目前看要多余对于电影美学的贡献。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很重要但多少有一些复杂的问题,外部因素当然很关键,但起主导作用的内因似乎也更加值得分析。

  ——吴冠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我想说中国电影新力量是在一个二元对立的平衡中寻求突围和突破。艺术或者是文化产业的创造中,我们往往面临着很多的二元对立,正是在二元对立之间要把握好张力,走好独木桥。第一是商业和艺术之间、口碑和票房之间的对立,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任何艺术,特别是电影这样的产业和艺术,这样的复合型的现代艺术、大众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矛盾以及断裂无疑更加明显,这一两年跟以前相比,口碑与票房或者一定程度上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断裂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方面说是电影导演创作的调整,也包括了观众欣赏力水平在上升。有时候以前有一段时间包括学界对电影观众太焦虑,觉得都是非电影、非观众,有时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在中国电影开放的环境中,他们的欣赏水平是会逐渐提高的。

  ——陈旭光 北京大学教授

  中美之间的产业是很不一样的,大家其实可以想像中国的互联网炒得这么厉害,电影也要互联网化,但美国就发现互联网到现在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并不像中国这么大。这是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这个区别在什么地方?美国的电影工业相对来说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的,他非常稳定、工业体系非常完善。这是我们目前中国电影行业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中国未来发展如果想让它更好,有一个更完善的工业体系,是需要有一个围绕着优质IP的打造,优质IP指的是什么?电影作为工业最核心的就是技术。15年让我感到最兴奋得还是《捉妖记》这部电影,这应该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

  ——秦喜清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当我们2013年在观察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时候,主要是聚焦在一批新导演的身上。今年暑气档结束的时候我们发现两年后中国电影新力量,实际上已经是各个方面合力的体现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迁和互联网环境下,今天的中国电影新力量既包括了新一代的编剧、导演、摄影、演员等创作者,也包括了新一代电影观众推动中国电影的新力量,以及互联网企业和其他传统企业进入电影所带来的新力量。这种新力量的汇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电影综合实力的变化,代表了一种新的综合实力的崛起,这种汇聚而成的中国电影新力量,必将会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皇甫宜川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天的新导演、新力量是吃亏的,成名的年代已经被中国电影产业相对滞后的发展推迟了,情感和情趣都已经相对比较惯常地探寻相对充分的情况下,下一步考验各位新导演的恰恰是他们对电影本体的理解,充分回归电影的人物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单纯地迎合观众已经不太合适了,大的表面的东西已经被翻尽了,好象青春片的基本的主题都已经翻尽了,一定要找到自己主题性的东西,我们要通过充分的试错找到新导演和特定的观众群体的趣味的融合。

  ——索亚斌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吸金600亿!长不大的柯南是颗摇钱树

柯南剧场版上映之后票房一路见长,这个小学生似乎有着无穷魅力。[详细]
吸金600亿!长不大的柯南是颗摇钱树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