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2》上映 袁和平“剑”指世界

2016年02月19日 16:38 法制晚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美国人在看到“武侠”二字的时候会拿来和李安版的《卧虎藏龙》作比较。这让16年后续集承受着一定的风险。

《卧虎藏龙:青冥宝剑》 《卧虎藏龙:青冥宝剑》

  法制晚报讯(记者 田婉婷)2000 年,一部《卧虎藏龙》的出现,让世界知道了何为江湖,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美国人在看到“武侠”二字的时候会拿来和李安版的《卧虎藏龙》作比较。这让16年后续集《卧虎藏龙:青冥宝剑》承受着一定的风险。

  今日,这部续集就要和观众见面了,从排片来看,《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以首日22.94%的排映占比,仅次于《美人鱼》排在单日第二,足以证明市场对其的期待是非常高的。

  续集的故事脉络延续了第一部的精神,讲述了李慕白临别将代表着至高侠义之道的青冥宝剑托付给铁贝勒。在铁贝勒逝世后,江湖群龙无首,宝剑也就成为心怀不轨之人的窥探之物。以俞秀莲为代表的正义之师也不得不为了保护这把宝剑重出江湖。

  近日,袁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一部的经典不可否认,但如果一直想,是无法拍好这部作品的,我拍这部电影的秘诀就是忘记第一部,我只想为观众展现一个真实的江湖。”与前一部的西方武侠论相似,袁和平认为这一部也是一个属于世界的故事。

  导演领悟 这是属于世界的故事

  虽然16年前李安版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 12 项大奖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配乐四项大奖,成功在五大洲 44 个国家发行,至今保持着华语电影在北美发行的票房冠军。但仍有不少观众心存疑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纯正的中国武侠电影,而是套着中国武侠外壳的西方故事。

  这也是续集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卧虎藏龙:青冥宝剑》提上日程的时候,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电影基调的问题:到底,它是一个东方武侠,还是一个西方武侠?

  袁和平透露,当他看到第一版剧本的时候觉得非常糟糕,而这种糟糕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整个故事的内核都是西方化的。当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给他播放了一部“样片”时,他才发现,原来美国人把“西部牛仔片”和“中国武侠片”理解成一个概念。于是他才恍然发现,《卧虎藏龙》这个品牌其实是属于世界的,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传统的东方武侠故事,因此它的发展也需要更为深入地融合东、西方文化,按照袁和平的话,应该称这种趋势为“武侠牛仔化”或者“牛仔武侠化”。

  正因为此,剧本的筹备周期长达 1 年,每个阶段都会在电影院做试映,以确保未来的修改方向更贴合观众的观影需求。

  导演故事 用心拍比担心更重要

  16年前,袁和平是《卧虎藏龙》的动作导演,16年后,他变身为影片导演,谈及两种身份的转变,袁和平并不认为有什么区别,“拍第一部的时候,我做动作导演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故事。《卧虎藏龙》 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故事离不开动作,动作离不开故事,动作是跟着戏走。最大的区别是《卧虎藏龙》的故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李安导演监督,但是第二部我参与项目比较晚,很多剧本问题是边拍边修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新西兰考察期间,袁和平还偶遇了《卧虎藏龙》的导演李安,两位老友他乡相遇除了感动之外也谈起了这部电影,李安说:用心拍,永远比担心更重要。

  导演准备 新西兰找到很像中国的地方

  如果说《卧虎藏龙:青冥宝剑》是一个江湖故事,那其实拍摄电影的过程就是一次江湖集结令:来自世界各地的 700 多精英,他们操着 20 种语言,都在为一个“江湖”努力。

  该片在新西兰拍摄 13 周,在北京拍摄了 4 周。袁和平透露,最开始他对于“为什么选择新西兰拍摄”这个问题充满了抗拒,“为什么不在中国拍?”当他在制片人的“软磨硬泡”下,亲自去新西兰考察的时候发现:啊,原来这是一个很像中国的地方。而恰恰是这种将“现代都市”和“自然原貌”完美融合的国度给了《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传承与创新的绝妙气质。

  文/记者 田婉婷

(责编:隐)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面对向太炮轰周星驰为何选择沉默?

向太的炮轰周星驰熟视无睹,对于赞美和嘲讽,他默不作声。[详细]
面对向太炮轰周星驰为何选择沉默?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