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5亿电影票房被偷 乱象暴露监管缺位

2016年03月26日 15:17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据估计,过去几年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10%被“偷走”了。买票房、偷票房等乱象层出不穷。建立规范化的监管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叶问3》 《叶问3》

  新浪娱乐讯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记者史竞男、许晓青、刘硕)上映短短几天就斩获数亿元票房,一些影院半夜场次部分座位被齐刷刷地买走,部分场次票价明显高于正常价格……影片《叶问3》自上映以来,抢眼的票房表现却招来质疑不断。

  但《叶问3》的票房造假只是揭开了中国电影市场乱象的一角。据估计,过去几年中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10%被“偷走”了。在票房飞速增长、产业空前繁荣的背后,买票房、偷票房等乱象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建立起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的监管机制,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管理的当务之急。

  虚假排场、自购票房、透漏瞒报成市场“毒瘤”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日前公布了对该影片的调查结果:《叶问3》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

  有业内人士透露,《叶问3》等影片出现的虚假排场、自购票房等行为,目的在于推高票房至一定程度从而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投资方、发行方甚至可能会获得额外的资本收益,实现“名利双收”。

  记者了解到,为了达到经济收益目的,很多影片发行方都会设置“保底票房”,不惜砸重金收买院线多排场次、锁定座位,赚吆喝哄抬市场。虽然发行方为此要付出高昂的宣发费用,甚至高达影片成本的40%-50%,但最终“算大账”还是有利可图。

  除了发行方虚假排场、自购票房等行为外,院线偷漏瞒报、挪用票房等行为也是票房市场长期难以根除的毒瘤。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曝光了广西柳州金逸珠江文轩影城、陕西榆林容大影城等影院违规使用“双系统”售票,或者通过制售手工票等手段,长期偷漏瞒报电影票房收入,截留票款。还有部分院线存在把A影片的票房偷挪给B影片等违规行为,这种偷挪票房的行为在一些基层院线成为“潜规则”。

  据业内人士估计,由于违规操作手段长期存在,过去几年中,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10%被“偷走”了。按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元计算,被“偷走”的数额一年就高达45亿元。

  电影成“资本游戏”外壳

  《叶问3》发行方之所以花5600万元买票房,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是一场借电影外壳玩的资本游戏。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电影成为被资本热钱追逐的对象。业内人士指出,《叶问3》买票房的行为并非为了保底票房,而是为了达到10亿元这个数值从而让公司旗下的金融产品获益,被诟病的票房丑闻正是资本运作链中的一环。

  “通过金融手段,或许可以创造出好看的数字,但问题的关键是,电影创作才是根本。”华人文化控股集团董事长黎瑞刚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说,不能以牺牲电影的内容创作,来换取所谓的“金融成功”。

  事实上,在百余年的世界电影史上,全球各地通过金融助益电影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手段并不少。但专家指出,金融本身一定不是文艺创作的本质属性,高品质的电影内容生产才是王道。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发育已较为成熟的电影产业链,中国电影产业自身的发展仍在不断“试错”和“纠错”中。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分析,政府主管部门自去年以来对部分热映影片“幽灵场”和“买票房”进行处理,这有助于维护市场公平和产业健康发展,对那些曾经采用类似方式介入到电影发行的企业,是特别严肃的警醒。

  “应当看到,在快速膨胀的电影消费市场上,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针对某些通过金融手段干预电影票房的行为,尚未做出‘合法’或‘非法’的界定,这使得政府部门在实施管理和惩戒时也有一定难度,最终受损的还是中国电影创作的品质和情怀。”石川说。

  据了解,在欧美电影市场,从维护市场的公序良俗出发,要求上市公司依法定期公开披露信息,进一步规范每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使与电影相关的资本都能在阳光下运行,也进而帮助更多具有创作活力和多样性的中小公司专心于电影创作。

  “有人说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是‘疯狂的’,因为资本的大量涌入;我的看法是,无论如何形容这个市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鼓励什么,我们作为制片方能为市场提供什么,首先要有拿得出手与其他竞争对手叫板的作品。”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华纳兄弟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凯文·特苏哈拉提醒中国同行。

  市场乱象暴露监管缺位

  “电影市场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虽然是产业初期和市场经济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正在伤害中国电影的肌体。”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

  石川认为,个别影院和影片出现的票房造假等不当竞争行为,对电影市场造成严重干扰,对公平竞争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对电影产业的整体信誉产生了不利影响。偷漏瞒报票房等潜规则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与监管不及时、常态监管和技术升级缺位等有关。

  针对近年来电影市场的一些乱象,相关管理部门屡出重拳,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仅去年就有数十家影院根据违规情节和性质被给予了通报批评、警告、取消电影专项资金先征后返、停止供片等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乱象仍然层出不穷,暴露出中国电影业亟待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监管机制。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中国电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跃居全球第一。而高速发展伴生的浮躁和泡沫也警示着中国电影业,补齐短板、练好内功是当务之急。

  专家指出,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影将由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变,更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国电影企业要以公平方式开展竞争,谋求发展。

  去年10月30日,酝酿已久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于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作出了规定。

  今年初,全国电影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活动正式启动,开始了针对电影市场秩序乱象的“大扫除”。此次专项治理的重点是集中解决票房不如实统计、影片盗录盗播侵害电影版权和一些地方电影放映质量不高等问题,并研究建立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

  “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监管机制是市场规范的治本之策。”张宏森说,为保障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通过集中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办法,使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标签: 电影票房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我是歌手4》能否在最后重回巅峰?

进入本季收官阶段,芒果卫视的《我是歌手4》终于找回了状态。[详细]
《我是歌手4》能否在最后重回巅峰?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