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传媒点赞 《路边野餐》票房为何不高

2016年07月19日 12:02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394万元。这是被影评界捧为“今年最有才华语片”甚至“近五年最好国产电影”的《路边野餐》的首周末票房。

《路边野餐》“摩托车回收”版海报 《路边野餐》“摩托车回收”版海报

  394万元。这是被影评界捧为“今年最有才华语片”甚至“近五年最好国产电影”的《路边野餐》的首周末票房。查看猫眼电影专业版A P P,这部电影从7月15日到17日的排片率都在1%以下,直到昨天(周一)才勉强达到了1%。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它在评论界的口碑。它此前拿过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法国《电影手册》盛赞89年生的导演毕赣为“贾樟柯接班人”。而这几天,各大电影公众号纷纷推出它的意象解读、导演专访。在移动端影评栏目“影向标”里,多位影评人为它打出8分以上的高分,甚至有挑剔的影评人给出了10分满分!

  然而,《路边野餐》的首周票房成绩仅有几百万。我们不禁要问,影评界铺天盖地的好口碑,为何不能转化成好一点的票房?若没有导演向影院争取排片的公开信、没有“直播下跪”,国产文艺电影能否活得稍微好一点?

  南都记者回访了《路边野餐》的发行团队,听听他们对市场反响的看法。我们还采访了几位国产独立电影策划人、文艺片策展人及资深的业界观察者,他们对此又能看出什么门道?

  南都记者获悉,投资108万元的《路边野餐》,在公映前就已经通过海外版权等途径收回了成本。我们在此讨论它“排片低、票房差”,并不是在替导演或制片方发愁,而是,这样一部品质优良、能带来特别的观影体验的国产电影,如果能让更多人看到,对大众和国产电影而言,都是一件乐事。

  导演的自觉

  毕赣:上映10天已经足够了

  作为旁观者,在讨论一部电影的票房状况之前,最好先了解创作者对影片的定位。

  导演毕赣在近期的多个访问中都表示过对国内票房的“随遇而安”。他在专访中曾提及:“上映10天,对它来说足够了。”可见他从未渴望用这部电影笼络大众。这电影本身,也确实是相当私密和个人的。

  对于成本回收,他也显得不着急:“我的成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收回来,影展是其中很小一块。在法国和台湾都上映过,法国有一两万的观影次数。台湾有200万台币的票房。成本已经收回。”

  对于他而言,真正有压力的可能是下一部剧情长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投资是千万级别的,那是一个关于时间和记忆的乡野侦探故事。

  发行的回顾

  “比预想要好。文艺片发行无规律可循”

  《路边野餐》上画四天,累积将近400万的票房,作为发行方的太合影业满意吗?南都记者同《路边野餐》发行负责人田祺聊了聊,他坦承,团队最初对票房的预期“不敢奢望很多”,但,目前的票房走势尤其是市场反应还是比预想的好。

  此前,导演毕赣也曾表示“《路边野餐》上映10天就足够了”。田祺也证实了这个说法,“我们真的只做了10天的拷贝密钥”。然而,首周末一过,许多影城有了相当积极的反馈,田祺透露,有一些年票房产出五六千万的大影城主动过来沟通长期放映的可能性,因为在这些商业片生意比较好做的影院里,《路边野餐》此番表现也不错。南都记者查看了《路边野餐》首周末的场均人次,基本都稳定在19-21人/场,跟同期上映的一些商业片持平。不得不说,在黄金场次很少的情况下,《路边野餐》取得这样的数据颇为不易。

  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中,《路边野餐》可以有如此表现,同影评人和媒体界持续的鼓与呼有关系吗?田祺的经验是:一线城市,影院经理们的反应很灵敏,对媒体风向也非常注意,有些大影城会在周末排到10场/天,对《路边野餐》这般的小体量无明星的文艺片来说,已是目前很好的支持;二线城市,发行公司的沟通能力会对影城的排片影响更大;而在三四线城市,影城经理还是对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商业片更钟爱,田祺表示很理解,“现在影城的运营成本都很高,好莱坞电影的上座率很高,他们自然需要多排这些片子”。

  最近几年,从国际影展归来的文艺片,在没有艺术院线的内地市场寻找生机,也由此引发不少话题。前些日子,方励为《百鸟朝凤》发行下跪的事件在业内引起许多争议。文艺片发行到底有何章法可循?田祺直言“也为此问过很多同行和前辈,不过,整个行业操作经验都不多,大家给的意见很难总结出文艺片的发行规律”。

  去年,太合发行《心迷宫》时,在高校做了不少点映场,通过活跃的学生群体来发酵口碑&拉动票房。而《路边野餐》上映档期刚好处在暑期,高校学生大多放假回家,这个阵地因而难以发动。影院的路演因此成为宣发重点,导演毕赣带着《路边野餐》连续跑了20多个城市的影院。现场互动时间不够,宣发团队又建微信群拉现场观众进去,毕赣在群里面继续回答大家关于电影的问题。虽然只是微小的动作,但是,在田祺看来,这么做也是尽可能帮助观众理解《路边野餐》,以此影响更多人进影院。

  虽然这两年,文艺片导演常常有人出来质疑市场畸形,但是,作为发行人,田祺的实际感受是,“这两年银幕数增长很快,即便文艺片的排片率低,基数够大,实际场次相对上升,不用像前些年要去死磕排片了”。的确,想想前些年,许多文艺片连发行公司都很难找到,如今,这些华语佳作的空间确实越来越大。

  业内的观察

  沙丹(电影资料馆策展人):

  影评界和传媒的连番报道和点赞,没能转化成票房,我觉得首先是中国电影的主流观众电影审美水平不够高。我这么说不是贬低中国的观众,而是这部电影本身审美难度比较高。

  面对人数众多,地域复杂的中国电影受众,电影的表达必须多元化,才能符合主流电影市场要求,而《路边野餐》本来就是导演的个性化表达,追求创作自由,那么就不能要求普通观众必须接受这部电影,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电影受众来说。

  其实这部电影在参加国外影展之后,获得了奖项和艺术资金的支持,从版权的转让已经收回了成本,不需要依靠国内票房,于是对后期的院线宣发上不够重视,出现了一些问题。类似于这种艺术电影,首先必须找到目标受众,类似于我这样的电影爱好者,影评人等,他们会启动“自来水模式”,反复购买、反复宣传这部电影;还有就是找到目标影院,实行长达一年以上的长线放映,慢慢吸引更多受众。

  其实我认为《路边野餐》已经找到目标受众了,但是还是不够,特别是因为大城市排片量还是比较少,比如在北京百老汇电影院,目前是一票难求,而且对于很多其他城市的影迷,不容易在附近的影院找到这部电影的排期,那就很难使得他们成为这部电影的宣传者,自然电影到达不到目标受众。所以艺术电影要做好电影排片的区域平衡控制。

  亲切的柚子(电影从业者、行业观察者):

  根据我的个人观察,《路边野餐》的口碑高主要还是局限在影迷圈子。我查了一下,格瓦拉、猫眼等在线电影预订平台上的评分,《路边野餐》并不高,只是在豆瓣上比较高,说明观众并不太适应这类电影。目前中国的电影受众还是更希望看到有故事性的电影,有视觉冲击感的,有大牌明星的电影。这些都很正常,这是由我们的电影现状所决定。

  而《路边野餐》的档期,竞争非常激烈,暑期档给艺术电影的空间有限。如果《路边野餐》的排片能够提高1%到2%,效果或许也不一样,关键要看怎样和影院进行沟通。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电影营销效果后,口碑好的艺术电影,都是长线放映的,如果能够和更大视频网站进行谈判,联合营销,那么就会吸引很多本来想看却没法去院线看电影的受众,不断重复口碑营销。但长线放映要结合市场空间来看,说长线放映可能只是理想状态。

  《路边野餐》主要是在一线城市、平时只放映商业电影的影院公映,也能收到不错的反馈,这一点还蛮让我吃惊的,说明一些平时观看商业电影的受众,也是它的所谓潜在观众。

  ●“我认为《路边野餐》已经找到目标受众了,但是还是不够。后期的院线宣发上不够重视,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艺术片领域,这种市场表现已经算很不错了。”

  ●“《路边野餐》毕竟是小众影片。一般文艺片就是1000万左右的票房,而它更个人化更抒情,10天可能拿600万其实还行。”

  杨城(独立电影制片人):

  《路边野餐》属于艺术片,有实验性,受众人群是非常有限的,不属于大众文化产品,受众只局限在影评人、媒体人圈子,没法使本身成为社会舆论热点。目前票房有几百万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艺术片了。

  关于宣发,因为它是艺术片,所以票房目标没法设定太高,目前来说,这种宣发方式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在艺术片领域,这种市场表现已经算很不错了,成本低,口碑高,并且在商业投资来看,回报率已经很高,并且目前《路边野餐》从制作到发行,都是非常健康的状态,不需要要求它票房有多高,受众有多少。

  《路边野餐》已经吸引到了它的目标观众。并且,在微信公众号,大量影评人的宣传下,很多原本不是目标受众的,也已经被吸引到电影院去观看,而且目前票房才上映第四天,未来还有几天,所以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很令人满意的。

  明光暗影(资深院线人士):

  我觉得《路边野餐》的票房其实还行,上映10天可能拿600万呢!一般文艺片就是1000万左右的票房,比如《12公民》、《心迷宫》、《推拿》、《闯入者》等等。况且《路边野餐》毕竟是小众影片,相对前面提及的几部,它更加个人化,更写意抒情。

  采写:南都记者许嘉 伍洁敏 实习生黄超

(责编:YY)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