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幸运是我》不怕与《桃姐》比?

2016年08月26日 19:1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幸运是我》不仅不怕与《桃姐》比,还提醒大家,应当有更多的影片来冲击《桃姐》在观众心中的位置。

《幸运是我》 《幸运是我》

  在《幸运是我》的一场点映过后,我与它的宣传人员说了自己的想法:“其实真的不怕跟《桃姐》比啊。”他先是开心了一小下,又歪着头说:“但我们真的不想去傍别人”。后来,他和他的同事们带着这部影片走了内地的十个城市,看的人越多,“《桃姐》姊妹篇”的标签就越无法逃避。

  其实,两者相比时,未必要用到“傍”字,因为它们算是各有特点。在主题的广度上,《幸运是我》可能会更大一些。《桃姐》讲的是家庭内部的故事,一种长期的陪伴而产生在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而《幸运是我》反映的是社会现实,在冷漠的人情之中,让两个并没有在道德上有多高尚的人,从素不相识到互相理解支持,难度也不小。

  此外,《幸运是我》还展现了一个《桃姐》没有表现的燥郁的青年香港。青年人的问题,在很多港片中都有表现,回归年的那一部《香港制造》,再到去年的《踏血寻梅》,都讲了香港草根年轻人的自我认知与现实状况的矛盾冲突。而《幸运是我》中,阿旭要比李灿森、白只的角色更具有普遍性,相信内地的很多年轻人也能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对人对事没有耐性,有时会打一些不入流的算盘,但内心又柔软得不行。

  阿旭的“旭”字,在广东话的发音里,与燥郁的“郁”相近,但这个汉字本身的意义又是那么光明。所以虽然观众们会觉得前半部的阿旭简直烦死了,但在后面,便能逐渐理解他,生活困顿但并不想向抛弃自己的父亲求援,这当然不是什么骨气了,而是一颗小心翼翼希望继续维持关系的真心,嘴上嫌弃地吐了一口唾沫,但还是会去接近同父异母的弟弟,渴望有归属、有家庭。

  平心而论,即使拥有以上优点,《桃姐》与《幸运是我》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前者是大师之作,后者则是比较有诚意的新导演小品。

  过去我们会认为新时期的香港电影已经割裂成两个极端,北上的跟资本已经相处得很好,本土的则往B级片方向走,僵尸片返潮,奇情片还生,且完全抛弃内地市场。在如今的港片环境中,能够静下心来做一部不用力过猛的真情小品,已经是很难得了,而且导演还是在编剧行业耕耘多年首次独立执导的新人,那份不功利、不博风头的心,就已经非常珍贵。

  所以《幸运是我》不仅不怕与《桃姐》比,还提醒大家,应当有更多的影片来冲击《桃姐》在观众心中的位置。许鞍华与罗耀辉,叶德娴与惠英红[微博],在各人心里,也都会有高下之分。但作为新导演之作,《幸运是我》能够与大师级的作品相提并论,本身就是值得欣慰的事。(Daye/文)

(责编:YY)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