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内普这部遗作,用难题讽刺了文明世界

2017年01月15日 22:58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当文明社会尚存的人性本能遇上失去人性的恐怖分子,反恐战争便成了不公平的战争,战争中的悖论决定了无论怎样,我们都是输家。

  本文来自公众号“玩儿电影”(id:wan2movie)

  昨天,是“斯内普教授”艾伦•瑞克曼逝世一周年。很多人在影院看到《天空之眼》最后的缅怀字幕时,眼眶都不禁有点湿润。

  作为艾伦•瑞克曼的遗作,他一如既往的,在这部电影里展现了自己超精湛的演技。同时,他也很有眼光的挑了一部好剧本,电影北美上映后,口碑非常好,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

  而这部影片在前天登陆内地之后,也毫无意外地成为1月新片中口碑最好的那一部。

  接下来,就让皮小野来跟大家聊聊这部电影。

  ------

  近些年,无人机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现代战争,并且不再只满足于执行侦察敌情这样简单的任务,而是担负起携带导弹猎杀重要目标。

  无人机早已成为了反恐战争中各国政府和恐怖分子对峙的重要棋子。

  多年前观众们在《鹰眼》、《地球停转之日》等好莱坞商业大片中就已经屡次领教过无人机的威力。

  《鹰眼》中的无人机

  执导过《X战警》、《安德的游戏》的加文•胡德的新片《天空之眼》,也将目光聚焦到无人机反恐上。

  作为一部政治惊悚片,导演通过封闭阴暗的指挥部和无人机操作间,对比光天化日下危机潜伏的非洲村庄,出色的营造出反恐行动中的紧张感。

  影片的卡司阵容星光熠熠。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这是“斯内普教授”艾伦•瑞克曼生前最后一次真人亮相大银幕,片中他饰演了一名英国将军。   

  凭借《女王》拿下小金人的海伦•米伦出任了行动的最高指挥官,也是片中最坚定要求发射导弹的人。

  身为无人家驾驶员的“小粉”再次陷入道德漩涡,而一次他连自己选择权利也没有,只能服从。

  亚伦·保尔

  《权力的游戏》中被龙女抛弃的大熊伊恩•格雷这次客串了一把贪吃的外交部长。

  这一切要归功于本片的制片人是大名鼎鼎的科林•费斯。

  当然,一部以无人机为主角的电影能够吸引到这么多明星参与演出,与出色的剧本必然也密不可分。

  电影并未着力表现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而是聚焦于无人机猎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三年前伊森-霍克主演的《善意杀戮》就曾对此有所触及。

  《善意杀戮》

  比起《善意杀戮》以战士视角为中心,《天空之眼》则是一部全景式的作品。

  故事发生于一次跨越三大洲的针对恐怖分子自杀爆炸袭击的军事行动,涉及人物包括英美两国的政客、英国军队指挥官、美国无人机驾驶员、非洲特种部队和索马里恐怖分子。

  影片着重刻画了军方和政府为是否发射可能会殃及无辜小女孩的导弹而产生的分歧以及角力。

  这些分歧和角力正来自于美德伦理学家费利佩•福特提出的著名的哲学道德悖论——电车难题。

  一个恶人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电车朝他们驶去,眼看要碾压过去之时,你可以控制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另外那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处在这样的情境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这条道德悖论曾吸引了哲学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从阿奎那到休谟,从康德到边沁。为了检验人类的道德直觉,先哲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超现实场景:活板门、大转盘以及吊桥。

  或许在简单的情境实验模型中,大多数人尚会选择以一换五,毕竟利益最大化几乎是人类的本能,这种选择可以轻易地嗅到功利主义味道。与之相反的则是讲求原则的绝对主义,它有严格的的道德准则。 

  实验是理想的,当人们脱离实验情境,需要在真实生活中做出选择时,坦白说,普通人根本做不出选择。

  如果那五个人是杀人犯、强奸犯呢?

  “电车难题”终究是个理论问题,必须前提、条件都达到设定标准,否则无论怎么选择,都对,也都错。

  导演加文•胡德将理论上的“电车难题”变成了现实中的“无人机难题”:仍然可控的无人机化身为列失控的电车,而院外角落买烤馕的小女孩,成为了另一条轨道上被捆绑的人。

  这种在战争中司空见惯的冲突,沦为了黑格尔悲剧论中“最大的悲剧”。

  围绕这个无解的道德悖论,影片对整个袭击行动参与者的阶级划分设置的十分巧妙。从无人机操控员到行动指挥官,再到军队上层,直到在外访问的国家领导和身为盟友的五角大楼掌权者。

  诸多参与者的地位形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以袭击对象以及小女孩为矛盾中心,离矛盾中心(同样也是战斗中心)越近的人,所遭受的道德煎熬越重,展现出人性善的那面也更多,离中心越远,道德感和善意便越薄弱。

  以“小粉”为首的无人机操控员身为袭击最直接的参与者,是片中最为惴惴不安的角色

  指挥部里的人物,大多在乎的不是个体生命的存亡,而是政治舆论的得失;

  正在国外访问的权力机构最高层,则压根没把这当一回事儿。

  导演用讽刺到近乎荒诞的方式展现了“生与死”于他们而言的不值一提:最高领导人们不是在马桶上,就是在球场上,对着别人的生命指点江山。

  同时,导演还借本片揶揄了官僚主义下实施政治任务时繁琐的授权程序,以及政治正确的重要性。

  讽刺的是,千钧一发之际,正是这种繁琐的授权程序和对舆论关于“政治正确与否”的担忧让决策者没能立刻做出攻击决定,小女孩的安慰也得以再残喘一时。

  导弹终究还是发射了出去,恐怖分子被一网打尽,卖饼的女孩也没能逃过一劫,身受重伤。

  但还有人多少人会在乎她呢?

  从无人机中落下的两颗导弹,将成为政客演讲时嘴里“对恐怖袭击的重大胜利”,将成为他们打击政治对手的“重武器”。而那个受伤的小女孩,则成为了压在无人机驾驶员心里的大山。

  事实上,在声名显赫的美国陆军西点军校,作为哲学和“正义战争”理论必修课的一部分,所有的“未来军官们”都必须学习电车难题。

  根据官方说辞,这有助于区别美国发动的战争与基地组织的恐怖袭击:一方的军事打击是为了止损,尽管他们明白攻击肯定会伤及无辜;另一方则是有意识地攻击普通人。

  但是军官们学习了这门课程,完成了心理建设,又如何呢?

  当文明社会尚存的人性本能遇上失去人性的恐怖分子,反恐战争便成了不公平的战争,战争中的悖论决定了无论怎样,我们(文明世界)都是输家。

  说到底,人类再怎么拥有“上帝视角”,也无权决定他人的命运。而片名《天空之眼》似乎道尽了当善良、无辜之人说出“人在做,天在看”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悲哀。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