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你看到的将不仅是一部花式打怪片

2017年03月24日 06:05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除了金刚这个大块头之外,这部戏中那些草蛇灰线式的时代线索。知道这些,你看到的《金刚:骷髅岛》将不仅是一部花式打怪大片。

金刚 金刚
汤姆·希德勒斯顿到中国宣传时,迷弟迷妹欢呼雀跃。 汤姆·希德勒斯顿到中国宣传时,迷弟迷妹欢呼雀跃。

  今天就在中国内地影院公映的《金刚:骷髅岛》(Kong:S kull Island)是一部标准的怪兽电影。这个说法没错,但是,如果你只是随便看看10层楼高的金刚跟史前巨怪们打架,《金刚:骷髅岛》的主创们的许多功夫真的要白费了。今天咱就聊聊,除了金刚这个帅气的大块头之外,这部戏中那些草蛇灰线式的时代线索。知道这些,你看到的《金刚:骷髅岛》将不仅是一部花式打怪大片。

  南都记者近日也在主创们到北京出席首映礼的时候,逮住了男主角汤姆·希德勒斯顿———就是大家爱的抖森啦,请他讲讲作为一名资深莎剧演员,出演一部特效打怪片的经历,以及,他真的不介意被金刚抢了风头沦为男二号吗?

  时代线索

  1933

  金刚爬楼被击落———经济大萧条中的焦虑

  像哥斯拉一样,金刚这只虚构的怪兽,这些年的每次出场,都是某些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的心理投射。1933年,初版《金刚》登临银幕之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金刚爬上彼时美国象征———帝国大厦,最终又被美国人用飞机打下来。这个金刚故事的经典桥段,也传达彼时美国白人对社会巨变的焦虑感。

  1976

  金刚挑战双子塔———石油时代巅峰期的权力感

  1976年,《金刚》二度来袭,这一次,金刚挑战的不是帝国大厦,而是二战后美国的新象征———世贸双子塔(巧合的是,《金刚:骷髅岛》的故事发生于1973年,彼时,正是双子塔建成启用的一年)。这个版本是“金刚系列”最平庸的一部。弥漫在电影中的猎奇心理,也来自处在石油时代巅峰期的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权力感。

  2005

  最凄美浪漫的金刚——— 人类文明无止境暴涨

  彼得·杰克逊在2005年对《金刚》经典翻拍中,藏进了“私货”:英国波兰裔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名作《黑暗的心》。文明还是野蛮,发现还是征服,康拉德在19世纪末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再次被彼得·杰克逊放进金刚的故事内核。这一版的金刚,也彻底成为一个无止境暴涨的人类文明的受害者,凄美浪漫。

  2017

  被越战军人打扰的金刚——— 《黑暗的心》一走到底

  如今的《金刚:骷髅岛》,沿着《黑暗的心》一条路走到黑。抖森扮演的角色,名为“康拉德上尉”。这个角色的名字刚好跟《黑暗的心》原作者一样。抖森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证实:“(我的角色叫康拉德)当然是故意的。”《金刚:骷髅岛》中,一众探险队员坐着二战飞机改造的船,沿着骷髅岛上的河道上溯,这个场景也令人想起《黑暗的心》中,主人公沿着刚果河探索的段落。

  《黑暗的心》对电影人的影响早就存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弗朗西斯·科波拉的金棕榈之作《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是《黑暗之心》同越战反思的完美融合。《金刚:骷髅岛》的故事起点,刚好是1973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结束越战的那一天。而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帕卡德上校,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争之后,接到撤回美国前的最后一个任务———保护一群美国科学家去探索骷髅岛。这个看似无害的科考任务,最终因为遭遇金刚,变成了帕卡德上校的“最后一场战斗”。

  显而易见,帕卡德上校就是被战争吞噬的那类人,他的生命只有在战争中才有意义,至于战争本身正义与否并不重要。所以,与其说,帕卡德上校要杀死金刚,是为了替死去的战友报仇,不如说,他在延续自己内心的战争迷思。这也是《金刚:骷髅岛》中最为动人的角色之一。帕卡德的暴虐以及最终因此导致的悲剧结局,令人想起了《现代启示录》中,马龙·白兰度扮演的堕入人性最黑暗之处的华尔特·寇兹上校。

  越战符号

  因为挥之不去的越战背景,我们也在《金刚:骷髅岛》中看到许多知名的越战符号。

  直升机———越战是直升机第一次大规模投入实战的现代战争。所以,我们在《现代启示录》看到,“女武神的飞行”的配乐下,美军士兵搭乘U H -1直升机作战的经典场面。《金刚:骷髅岛》中,帕卡德上校就是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军官,他带领士兵驾驶直升机穿越骷髅岛风暴,以及之后在骷髅岛狂轰滥炸的段落,颇有致敬“女武神的飞行”的意味。

  毒气弹和防毒面具———越南,大概是二战之后美军的最大武器试验场。各种后来被世界人民唾弃的违禁武器都曾出现在越战中,比如大名鼎鼎的沙林毒气,美军在同越共游击队的战斗中,大量用毒气弹攻击对方的战斗堡垒。《金刚:骷髅岛》中,探险队遭遇骷髅爬虫时,几枚毒气弹被火烧炸,抖森戴上防毒面具挥刀冲进毒雾中援救队友,那一幕颇为魔幻。

  汽油弹———帕卡德上校同金刚的决战中,使用了汽油弹,这种强力杀伤武器也差点让金刚挂掉。而汽油弹的疯狂使用正是越战的标志之一,越南大面积的丛林对美军作战非常不利。因此,美军使用直升机进行登陆作战时,凝固汽油弹就是用来清扫登陆区的第一选择。拿过普利策奖的经典越战照片《战火中的女孩》,就是美联社记者在美军汽油弹攻击越南平民时抓拍到的。

  战地记者———更有趣的是,《金刚:骷髅岛》中的女主角韦弗,刚好是一个反战记者。帕卡德上校最初遇到韦弗时,愤愤不平地说了一句“就是你们这些拍照片的,让我们输掉了可以赢的战争”。这话的典故就是,《战火中的女孩》这张照片当时被刊登在《纽约时报》头版,许多人认为,这张照片在美国国内让反战情绪升至巅峰,间接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

  越南取景———《金刚:骷髅岛》的制片人A lexG arcia却不想让这部电影跟越战扯上更多关系。他说,选择1970年代作为时代背景,是因为“那个年代很有意思,人们卷入各种冲突,又要想办法回到正常生活”。但解释再多,《金刚:骷髅岛》那么多的越战元素,很难不让观众感受到,编剧和导演对战争本身的态度。有点讽刺的是,《金刚:骷髅岛》的主要外景地,就是越南。现如今,真是世界大同了呢。

  主角对话

  抖森:哈哈,我完全不会嫉妒金刚!

  和金刚这个银幕史上最具雄性气息的怪兽同框,对于汤姆·希德勒斯顿来说,的确是个挑战性极强,但又让人浮想联翩的选择。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懂,无论是谁做女一号,她的目光更多在金刚身上,而非她身边那个人类英雄。不过,相比十几年前彼得·杰克逊版《金刚》中的“穷作家”艾德里安·布洛迪,抖森扮演的康拉德上尉硬气得多。那位脆弱又阴险的雷神弟弟,汤姆·希德勒斯顿,如今也在寻找一些不同气质的角色。

  虽然,康拉德上尉距离抖森有点远,又要面对金刚的“竞争”,抖森却显得淡然。《金刚:骷髅岛》中,他的戏份不及那只CG技术护身的金刚,却也贡献了许多精彩的动作戏,以及一直稳定的表演。“我完全不嫉妒(金刚),他毕竟已经84岁了。”谈起自己这次并未太主动的银幕经历,抖森又显出自己的超高情商。至于未来是否还会出现在传奇和华纳打造的“怪兽宇宙”,他不置可否,“这得问我的老板,哈哈”。

  南方都市报:金刚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怪兽之一,而怪兽电影中,人类角色的发挥空间一直不是很大,出演康拉德上尉这个角色,对你来说是否觉得不够过瘾?

  抖森:金刚更大、更快、更强壮。其实,(能够出演《金刚:骷髅岛》)是我的荣幸,因为金刚是电影史的一部分,他是电影给我们的馈赠。当你想到,整个电影业的历史也不过一个多世纪,而金刚就已经84岁了。

  南都:布丽·拉尔森扮演的女主跟金刚的情感很微妙,尤其是她重现了抚摸金刚鼻子的经典一幕时,你会嫉妒金刚吗?

  抖森:哈哈哈,完全不嫉妒。我觉得布丽·拉尔森出演的韦弗这个角色,她象征着一种有同情心的精神。在那一刻,那是人类的本能。同时,我觉得这也是向金刚历史的致敬,他一直都同某个女人保持着关系。我对那个场景感到挺自豪的,那是唯一我们彻底被绿幕环绕的场景,没有风、没有丛林、没有金刚,只有我和布丽·拉尔森,以及我们俩的想象力。我觉得我们成功让大家相信———这个惊人的生物真实存在一样。

  南都:《金刚:骷髅岛》的时代背景是越战结束的那一年,而这部电影的许多段落也令人想起科波拉导演的《现代启示录》。你同导演准备《金刚:骷髅岛》时,《现代启示录》是否对你们有启发呢?

  抖森:没错,《金刚:骷髅岛》的故事发生时间设定在1973年,恰好是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华盛顿就越南撤军发表了“光荣的和平”这个著名演讲之后。如果要拍那个年代的电影,不提这些时代背景是不可能的。就像奥利弗·斯通导演的《野战排》,以及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全金属外壳》,这些电影的灵感都来自美国记者麦克·赫尔的书《派遣》(又译《越战亲历记》),那是关于越战一线真实生活的首次记录。但,那并不是唯一的影响,我觉得那只是一种象征手法,来表达我们对于那段时期的理解。

  南都: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帕卡德上校,你觉得跟《现代启示录》中的冷酷神秘的寇兹上校是同一类人吗?

  抖森:这并不是小说《黑暗之心》的改编,虽然会受到一些小说的影响,但这毕竟是一部金刚的电影。《夺宝奇兵》系列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派冒险电影,对我们这部电影也有很大影响。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金刚:骷髅岛》里没有像寇兹上校那样的人,同时,这部电影的确对《黑暗之心》的某些主题有重现。

  南都:你成为一名电影演员之前,是一位资深的莎剧演员。你觉得拍摄《雷神》或是《金刚:骷髅岛》这些需要面对空气或是绿幕表演的特效电影,同你出演的莎士比亚戏剧或是电影,有什么不同呢?

  抖森:《金刚:骷髅岛》我们是在室外拍摄的,在丛林里,在山谷中。我觉得像绿幕这种拍摄是在一个可控的环境里。我觉得拍摄这样一部特效电影,跟出演莎士比亚作品最大不同是——— 看特效电影的观众所得到的感触,比我自己在摄影棚表演时的感觉更生动。莎士比亚作品的文本更精致,更优雅。但两种作品需要的想象力是一样的,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得想象自己在6世纪的威尼斯,或是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爱侣,又或者跟法国国王亨利五世战斗。这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需要依靠我的想象。

  南都记者许嘉实习生郑裕宁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