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拿了金马奖也没多赚几个钱?

2017年03月28日 09:52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一部新上映的文艺片,排片率只有3%,依靠日均7000多场的放映规模,能在全国覆盖的观众真的很少。

八月 八月

  如果我说:《八月》票房扑了。估计好多人都会问:《八月》是啥电影?

  不奇怪,一部新上映的文艺片,排片率只有3%,依靠日均7000多场的放映规模,能在全国覆盖的观众真的很少。

  嗯,若是关注过去年金马奖,有人应该记得这部黑马赢了许多业界前辈。去年11月那个颁奖夜,《八月》拿到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之后的几个小时,南都记者见到这个生于1982年的导演张大磊,他真真处在一种“蒙”的状态。然后,我也的确看到发行方老板立刻拉着导演在庆功宴所在的酒吧里,现场开会讨论之后的宣发计划。

  转眼,2017年的春天里,《八月》已然上映,这让人忆起那个夜晚,片方团队的兴奋和干劲。只是,首周末三天仅收200多万票房,场均人次不超过5人,这样的市场表现,至少跟同期的商业片相比,很不理想。不出意外,上周末已经有影评人炮轰同日上画的《欢乐喜剧人》,口碑烂到天际(豆瓣评分2.5)也可以拿下4000多万票房,《八月》这种良心电影竟然无人识货?!嗯,倒不用那么大火气,只想认真说一句,“各位,内地艺术片市场有多大,咱们搞搞清楚先”。 南都记者 许嘉

  《白日焰火》更像一针“致幻剂”

  2014年的春天,刁亦男导演的金熊奖作品《白日焰火》,在内地市场拿下1.03亿票房。彼时,《白日焰火》的现象级表现,被看做内地文艺片的一剂强心针。如今看来,三年过去,它更像是一针“致幻剂”。

  看看近三年几部话题文艺片的成绩单:成绩最好的是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也只有3200多万票房;而娄烨导演那部横扫金马的《推拿》,最终只收1300万;王小帅的《闯入者》虽闹出了导演炮轰院线的新闻,却也只争回1000余万;而《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心迷宫》几部新一代导演的崭露头角之作,到达千万级别都成了难事。

  在欧美,艺术电影也并非主流

  讲真,若是前几年,我也会为文艺片这般惨淡而激愤。看过这几年的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想法变了许多。内地商业院线还在战国时代,银幕数增长虽然进入平台期却并未停滞;三四线城市观众群体更是刚开始得到现代商业大片的教育,至于北上广深杭这些一线都市,如今也才到达商业电影消费的饱和期。这么一个两分熟八分生的市场群体,你指望着它可以在几年内换了口味,追着文艺片跑?这本身就违反市场规律。

  电影市场成熟如欧美,艺术电影也并非主流,只是,人家的产业结构和机制远比我们健康得多。艺术电影市场最发达的法国,“法国艺术院线联合协会”拥有近2000个放映厅,虽不能说跟商业院线分庭抗礼,至少也保证了正常运营以及对全法地区的覆盖,当然法国政府每年还有折合上亿元人民币的补贴。而在美国,大概有1000块银幕日常放映艺术电影,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至少有一家艺术影院。不过,虽然艺术影院的覆盖率较高,但,艺术电影的市场规模依旧不大,单部电影的首轮放映票房大多是几百万美元的量级。

  内地文艺片年票房总量难超1亿

  回看咱们自己的艺术电影市场。南都记者跟相关人士打探了一二,北京最成熟的艺术电影放映场所———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2016年的票房收入大约在500万人民币上下(当然,这是在每天放映1到2场的情况下)。而上海电影节,作为内地最成熟的电影节市场,去年的总票房有2000多万人民币。需要提醒的是,电影节放映也有大量经典商业片的安排。

  所以,按照这么估算下来,未来几年,若无《白日焰火》如此十年一遇的现象作品,以及《百鸟朝凤》这种话题炒作向爆款,内地文艺片市场每年的票房总量不会超过1个亿。

  二三线艺术影院生存压力大

  去年10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发起者有中国电影资料馆、华夏、上海暖流、万达院线、安乐电影、微影时代,全国范围内发展100家影院做艺术电影放映,每家影院每天至少4场(其中1场为黄金场)。《八月》也成为这个放映联盟支持的重点电影,然而,场均5人次观影的数据的确有些尴尬。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出现,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具体到每个加盟影院以及每部文艺片的放映策略,值得商榷。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八月》场均人次较高的城市是北京(14人)和上海(12人),这也是相对成熟的文艺片区域市场,对于这些地区的影院来说,经营压力相对较小。而其他位于二三线城市的联盟成员,“场均2人”这样的数据,确实会打击影院经理的积极性。对于相对松散的艺术电影联盟来说,商业经营的持续性是保证联盟发展的根本。说白了,即便放艺术片不赚钱,也不能让人家长期亏钱不是?

  文艺片不如缩小战场细水长流

  在南都记者看来,若不像《山河故人》那般资源雄厚,小成本艺术电影最好不要铺开战线,追求排片上的规模效应。即便《八月》这种日均几千场的规模,也还是有些冒进的。与其把宣发资源一股脑投入在首轮放映的第一周,不如缩小战场,细水长流。

  先在各地一些成熟的艺术影厅展开首轮放映,提高单场的观影人次和票房产出,建立起影院对文艺片赚钱前景的信心,再慢慢扩大放映规模。再者,在视频网站版权费无法支付太多制作宣发成本的情况下,二轮放映以及长期放映是必经之路,不一定是黄金场次,也无需大厅,积少成多。当然,这种放映就是以年为单位来做计划的。这才是“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未来发挥更大作用的地方。

  说到底,扩大艺术电影的内地市场,这事儿急不来。如果100家影院可以常年低频次但有针对性的策划各类主题影展以及二轮放映,安心培养本地观众的观影趣味,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国产文艺片才有可能突破市场困境。讲真,大家都不想再看到谁为了文艺片多排几场给人下跪了。

  《八月》在由众多国内影评人联合打分的微信影评栏目“影向标”上,获得7 .2高分,名列今年以来国产片第一。

  影评人王晓光认为:时代感不光靠服装和道具,人的语言和行为还原度也很高。

  石川认为:导演很擅长捕捉那个年代的生活细节,镜头很朴实,很节制。

  亲切的柚子认为:人物情感没有重量,大部分观众难以感同身受。

(责编:YY)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