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但是导演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并有不错的完成度。
参加今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的华语作品《柔情史》,是87年生年轻女导演杨明明的长片处女作,同时也角逐今年影展的处女作大奖。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但是导演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并有不错的完成度,其中以对母女关系鲜活生动的刻画,北京胡同生活的真实再现,以及人物表演中展示的能量和激情,让人印象深刻。这在当下中国电影中并不多见,不苦难不戏剧化, 不崇高却很真实,充满小市民的烟火气,因此吸引人。
在《柔情史》前,杨明明拍过一个在各大独立电影节上深受欢迎的短片《女导演》,讲述两个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在等待找到工作的时间里,彼此互相拍摄,作品创作和她们的日常生活交织到一起,虚构剧情和纪录写实巧妙融合。
新片中同样不乏和电影相关的元素:导演杨明明本人扮演的女儿是一个在家写作的编剧, 影评人张献民在片中近乎本色的出演她的中年男友,一个大学电影老师,经常会在家里和电影圈内友人观影和交流。而扮演母亲的耐安是中国独立电影重要制片人,参与制作过娄烨《春风沉醉的夜晚》、《推拿》。 二位电影业内人士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在青年导演胡伟参赛威尼斯的短片《人生若只如初见》中,他们同样扮演了一对中年夫妻父母。
这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人的观念、做法也不断更新的年代,两代人的隔阂和不理解成为普遍现象,以不同姿势和程度存在于不同背景家庭里。影片正是聚焦了这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很少被电影挖掘的题材,和传统拍摄中注重叙事相比,《柔情史》并没有强烈的戏剧化故事线,而是将关注点落在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上,同时和整个时代社会背景遥相呼应。
几乎没有前戏,影片开场直接进入女儿和母亲面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各种厮杀。 小到吃饭的方式,走路的姿势,大到对生活和彼此的认知……母亲眼里的女儿,是一个没有良心不懂感恩回报的动物,说到深处嚎啕大哭,全是恶狠狠的诅咒。女儿眼里的母亲只有对自己的指责不满,她不堪时刻被干预和不信任,于是恶狠狠冷冰冰加以回应。偶然也有平静的时刻,母女俩在黑暗中换上新的灯泡,或者在停电的日子点上蜡烛,相依相靠齐心面对外界的威胁和风暴。又或者如同姐妹般手挽手逛商店、在夜晚的街道上拍照、 餐桌上美美吃着色香味俱全的羊蝎子,心满意足的啃着香瓜做点评……生活紧紧巴巴,算计中却有着市井的快乐和真实。
这种相爱相杀的柔情,是中国式的母女关系, 情节场景以及日常对话如此亲切熟悉,尖酸刻薄的回应营造出各种喜剧效果。比较遗憾的是,虽然这些具体细节构成了展示母女关系的重要基底,激烈的冲突对峙一遍遍上演,场景不同却看不到足够的递进和层次,节奏上似乎也稍显凌乱。
因为爱,所以深深的伤害。 在两代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家长为子女成长不惜牺牲自我,对于付出的一切他们理所当然地索求回报。而子女们得到父母给予一切的同时,可能就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在一个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她们要考虑自己的生存,还要为没有生活保障的父母承担赡养责任。在今天的社会,两代人的精神关系和物质关系,该如何重新思考和构建,这是国家管理者面对的伦理道德课题。影片中在关注母女关系这个个体话题时,带出的社会议题同样难能可贵。
此外,片中导演熟悉的北京胡同生活、小市民的斤斤计较和鸡贼、普通人面对生活和未来的焦虑无助、金钱化的男女关系 、为了遗产的算计, 它们一点点渗透在影片的讲述中,一个物质化的社会活灵活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不知道导演是否受洪尚秀风格影响,至少于我个人,观看《柔情史》的过程中脑海里自然联想到洪尚秀作品。极简的风格画面,生活化的细节和对白铺陈……同样是把导演所在的文艺圈代入大银幕,当洪尚秀选择“韩国烧酒”和美食作为影片中的标志性元素展示生活时,杨明明也选择了把中国家庭离不开的吃喝融入到叙事中, 她以主人公吃的食物为标题,将影片的叙事分成三章:“牛奶”“羊蝎子”“香瓜” ,不仅参与营造真实鲜活的中国式家庭生活氛围,同时成为表现母女关系的一个有效工具。
无论是耐安表演的传统母亲,还是导演化身的女儿,都充满了能量和激情,她们个性鲜明,针尖对麦芒,特写镜头里可以看到二人微秒的面部表情变化,表演令人信服。倒是女儿和中年男友,自始至终保持友好距离,在影片中没有任何肌肤之亲,似乎有失情理。
无论怎样,这都是一部有趣的影片,值得大家到影院里去分享。(刘敏)
(责编:隐)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