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观察:新导演计划过剩 是在争夺廉价劳动力?

上影节观察:新导演计划过剩 是在争夺廉价劳动力?
2018年06月26日 04:16 新浪娱乐

随着大量新导演步入创作一线,一些共性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在许多资深从业者看来,新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生活经验积累。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对于电影圈来说,对人才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今年上海电影节在略显微妙的气氛中开始——前有崔永元的“一抽屉合同”,后有若干公司陷入舆论风波和股价危机;热钱渐渐褪去,能明显感觉到今年上影节的活动数量锐减。

  在这焦虑的时刻,有一件事情许多公司都不会轻易懈怠,并且还在继续砸重金加大投入——培养新人。对新导演、新编剧的争夺,是每个制作部门接下来都要面临的战场。

  为什么要争新人?很简单,人才产出速度跟不上中国电影的工业化速度了。老导演不够用,制作成本增长远远超过了市场增长,公司需要分解资金压力。

  在以“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为自我定位的上海电影节,新导演、新作品随处可见,许多青年导演都从这里开始崭露头角。

  上影节落幕了,意味着新一轮战役已经打响。今年上影节上有哪些值得瞩目的新人出头呢?各个公司在扶新体系建构上有哪些新的动作?新一批人才对于目前浮躁的产业环境而言,究竟是实打实的薪火相传,还是被当成赤裸裸的廉价劳动力,业内大佬们对这事儿怎么看?

  新导新作凶猛:

  展映好口碑先声夺人,90后导演杀入主竞赛

  今年,许多备受期待的新导演作品都在上影节首次亮相,青年导演来势凶猛。光是宁浩导演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就有两位新导演新片亮相,一个是宁浩徐峥联合监制,青年导演文牧野执导的《我不是药神》,该片已在率先看过片的影迷间引发了超高评价;还有一个是女导演曾增的《云水》,尽管是长片处女作,就已经有秦海璐、余皑磊、焦刚等知名演员的加盟支持,整体完成度较高。

《动物世界》《动物世界》

  开幕电影《动物世界》是80后导演韩延的动作冒险大片,显示出一名新导演在商业元素和特效制作上超越年龄的老练成熟;主竞赛单元了唯一的国产动画长片《女他》导演是一名90后北大毕业生,其作品独树一帜的邪典实验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目前,上影节已经形成短片竞赛-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金爵奖的新人成长体系。今年亚新奖(专为表彰新导演的第一或第二部作品而设立的竞赛单元)获奖作品《淡蓝琥珀》《未择之路》都曾是往年上影节创投单元的项目。以往历年的上影节创投项目,如《Hello,树先生》《寻找罗麦》《白日焰火》《追·踪》《少女哪吒》《师父》等如今都已上映,且大部分都收获了良好口碑。可见上影节将“扶持新人”设定为办展目标并非说说而已,在这样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影展平台,扶新体系建设已经初显成果。

  扶新版图变迁:

  王思聪选择长线作战,不同计划由竞争转向合力

  今年上影节上,若干新人扶持计划正式启动。

  王思聪成立香蕉计划以来,确立了旗下电竞、娱乐演出、体育和影业四大板块。香蕉影业去年的主要动作是进行了第一期“香蕉新导演掘地计划”,今年上影节则进一步圈地,宣布启动“香蕉新编剧圆梦计划”,奖金高达诱人的630万,还宣布将聘请谢飞、陈可辛、马楚成、马伟豪、鲍德熹等电影人授课。和其他所有电影公司都不同,有钱任性的思聪老板看起来并不急于输出项目,而是要拿出整整六年时间,逐步培养起一批新的导演、编剧、制片人人才。放长线究竟能不能钓到更大的鱼,恐怕只能等时间证明。

  作为新兴崛起的、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公司,往往更愿意掘地三尺去发现和培养电影新人,阿里和腾讯便在今年上影节上再度出手:阿里本身已有A计划专门扶持新导演,旗下优酷则新近宣布将推出网院联动发行模式,开发互动电影、竖屏电影等新形式电影,联合坏猴子等制作公司共同开发30部新片——丰富的新媒体渠道将为新导演提供更大的练兵场;腾讯则宣布启动新一年的“NEXT IDEA”青年编剧大赛,邀请到更多高校和导师的加盟(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特别设立了非专业组选拔,鼓励非影视专业学生跨入编剧门槛),还拉来了上百个公司机构共同担任“推介会观察团”,阵仗庞大。

  以往各个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之间不免存在竞争关系,很多计划都暗含“排他条款”,但在今年上影节上,你会发现它们已经在悄悄交叠和融合。像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主任王红卫老师在带新人方面资历颇深,他同时受邀担任了青葱计划、FIRST青年电影展、腾讯NEXT IDEA等多个项目的导师,他有时自己都会搞混参加的是哪个项目的活动。

  再比如今年上影节上新成立的“导火线”计划,其与FIRST青年电影展、吴天明青年电影基金会、HISFF华时代短片影展,争气机计划、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等多个已有扶持计划都结成了深度合作关系。该计划在今年上影节上举行了首届颁奖礼,《白夜追凶》《闪光少女》《二十二》《提着心吊着胆》等过去一年备受好评的新导演作品都获得了奖项。相信未来的新导演们将有更多平台来施展才华,是金子,就会有更多机会发光。

  扶新热潮反思:

  产能过剩是因拔苗助长,还是新人自身不给力?

  今年上影节若干论坛议题都倾向了新导演的成长问题,比如新浪潮论坛《青年导演的“黄金时代”》,金爵电影论坛《中国电影新力量——我的2035》以及《问道先师:青年导演的引路者》论坛、腾讯NEXT IDEA沙龙等等。但是,这些论坛的共同点是并没有为扶新计划遍地开花、新导演层出不穷而高唱凯歌,反而将大部分讨论都聚焦在对扶新现状的反思上。

  从这些深度参与扶新计划的新导演或大佬口中,我们看到了这一板块业务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

  1,扶新计划过多,成了榨取廉价劳动力

  北电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教授表示,现在很多扶持计划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新人抓进电影行业,急于产出项目,培养新人成了榨取廉价劳动力,反而容易扼杀他们。王红卫教授更直言,很多青年导演趁着这股市场热潮,贴着一个大IP便成为了导演,参加很多通告、获得很多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自身导演水平有多高。

  《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称,扶新计划无疑给了新人更多路走,但目前很多新导演计划都是“批量生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现在业内开始有声音表示,我们的扶持项目是不是有点过饱和了?看起来可以给新导演各种各样的机会,但反而分散了资源,也牵扯着导演的精力。张杨导演说,以前电影学院招生都是四五年招一届,而现在的创投项目一茬接一茬,对于新导演的挖掘其实是过度的。

  2,新导演与监制关系:扶持or陪伴?感恩or合作?

  “导火线计划”在今年上影节活动上提出,希望能改一改过往扶持新导演的slogan,不用“扶持”而用“陪伴”,不用“感恩”而用“合作”。说到底,就是扶持方/监制方以全新的、平等的姿态来对待新导演。

  但这个提议很快就在接下来的腾讯沙龙上遭到了否定。王红卫教授泼了一盆冷水:新导演并不缺少陪伴,他们真的很需要能切实把经验传递给他们的行业前辈帮助,来了解这个市场,最后才能做到引领观众。现在很多新导演一旦没得到足够的市场回馈就责怪观众,其实是很幼稚的行为。“你要能判断什么是好,而不能做了十年编剧,结果只是个到处卖自己剧本的商人。”

  张杨导演也指出,现在业内很多电影的监制就是挂名,可是新导演真的很缺乏实际操作指导。他们对一个片子的周期、预算等问题是没有概念的,永远在超期和超支,这就需要前辈的指导。

  新导演+大牌监制成了行业标配,但如何把握这个“度”,也是一门学问。《动物世界》韩延称,怕就怕那种既不懂电影,又非得事无巨细什么都要插手的监制。文牧野形容坏猴子像是他的一面镜子,不会告诉你怎么走,而是告诉你这么走对不对,这样的关系就对新导演比较有益。

  3,新导演自我修养:先有大量生活积累,然后再写作

  随着大量新导演步入创作一线,一些共性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在许多资深从业者看来,新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生活经验积累。

  “他们只考虑市场,不考虑社会性,故事普遍空洞。为什么想写这个剧本,这个剧本写出来给谁看,新导演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些问题。好莱坞很多剧本只有那一个编剧能写出来,因为他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国内很多新导演的剧本看不出是谁写的。”一位电影人表示。

  编剧顾小白称,很多新导演自以为写了一个新鲜的故事,但其实影史里已经写过很多遍了;可能某一个段落是有趣的,但整体缺乏深度。“年轻编剧的优势是跟年轻观众的喜好比较贴近,这是从产品角度来说的。但真正的故事内核,比如李安一辈子都在拍理智与情感,因为这是他本人最困惑的地方,那你的故事背后到底想表达什么?”

  尹鸿教授举了个例子:“现在的新导演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有的比老年人还老气。两个主角的邂逅方式还是自行车相撞了,然后就爱上了,这也太老套了。”

  看来,产业推陈出新的步子越迈越快,然而人才培养,始终是个小火慢炖的功夫。

  (何小沁/文)

(责编:kita)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