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所有导演中最肤浅的那种,”徐峥自嘲,“因为我是从演员进入导演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本身就有局限性。”
新浪娱乐讯 演员、导演、监制,三个身份,徐峥[微博]都能玩得转。尤其是今年的热门影片《我不是药神》,徐峥联合宁浩为新人导演文牧野做监制,票房、口碑双收。而作为演员的徐峥更凭借此片拿下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10月17日,徐峥来到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带来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大师班。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微博]担任主持人,两人曾在《江湖儿女》有过合作。大师班上,徐峥畅谈自己的演绎生涯,分享《我不是药神》的创作秘诀,以及对演员、导演、监制三重身份的认识。
回顾表演生涯
表演是初心 建立自信至关重要
对徐峥来说,一切起于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选中演一个独幕剧。“那是一个很神奇的经历,我真的觉得戏剧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徐峥带着这个独幕剧,基本把上海所有少年宫的剧场都巡演了一遍,也因此爱上了表演。
“有时候我们说回归初心,就是喜欢表演的初心,”徐峥说。
因为一场独幕剧,徐峥爱上了表演,接下来他顺理成章参加了少年宫、青年宫戏剧组。高中学校又正好坐落在上海人艺对面,徐峥透露整个高中期间看了很多戏剧,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熏陶。高中毕业后,徐峥不顾身边人的反对,决定报考电影学院。
“那时候,很多人劝我不要去,说我形象不好,声音也不好听,”徐峥说。即便如此,徐峥还是很坚持,他先后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所幸最终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开始了专业的演员训练。
谈到这里,贾樟柯追问,“既然大家都说你形象不好,声音不好,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徐峥说:“我渐渐发现有些观念是错误的,比如说声音好听还是不好听,表演不是要演各种各种的人,为什么大家讲话都要一个样子呢?”
除此之外,徐峥强调,自信对演员至关重要。他回忆在戏剧学院汇报演出时曾因为一个表演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表演结束后,在学校好像过节一样,大家谁见到我都说我演得很好。那对我来说,算是埋下了一个种子,成为我日后信心的源头。”
1998年,徐峥拍了人生第一部电影。那是程耳的学生作品,名叫《犯罪分子》。影片使用35mm胶片拍摄,时长大概半个小时。徐峥说:“当时拍完后,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文艺青年,以后要去拍文艺片的。”
事实并不如人愿。徐峥并没有等来文艺片,相反,一部叫《春光灿烂猪八戒》的电视剧找上门来。“我就就这么成了一个商业电视剧演员。”以至于到现在,徐峥说,因为电视剧经常重播,很多观众见面都会说,我是看你的电视剧长大的。
因为电视剧的名气,徐峥尝到了一些甜头,他带着电视剧积攒下的名气去做戏剧巡演,得到了追捧。不过,徐峥表示,他很不喜欢行业贴标签的风气,“你拍了一部喜剧,就是喜剧演员,你拍了一部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演员。”
转行导演
导演不只是一个头衔 从演员转行导演很自然
徐峥是近年演员转行导演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谈到这一转变,徐峥说,拍电视剧时,自己一直有一种不满足的感觉。他透露其实早在2012年执导《泰囧》前,自己就已经开始介入创作,做了很多演员之外的工作。尤其是和新导演合作时,“新导演没有经验,现场会面临很多问题,因为我有剧场经验,就可以帮助演员解决很多工作。”徐峥说,当时就曾和出品方建议,自己可不可以挂名监制,“他们就说不行,因为监制那块儿时要把领导的名字挂上面的”。
后来因为《泰囧》,徐峥正式成为导演。他坦言自己的心态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我是剧场出身,剧场没有那么明确的分工,大家通力合作,”徐峥说,“我认为电影工作者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大家一起工作。”
“在我看来,无论是戏剧还是电影,都是一个整体的工作,”徐峥强调。
谈及“导演”一职,徐峥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导演不只是一个身份和头衔,导演是那个“知道最多的人”。“如果在一个团体中,你是知道最多的人,你就是导演,”徐峥说,“我在做导演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哦,现在我要做一个导演。对我来说,从演员到导演,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不过,对于做导演,徐峥又有着非常严苛的自我认知。“我可能是所有导演中最肤浅的那种,”徐峥自嘲,“因为我是从演员进入导演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本身就有局限性。” 他以文牧野为例,“我随便说一个,《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导演,从导演的层次,他真的比我强太多了。”
徐峥说自己的电影更像“电影小品”,“这个是我能够驾驭得住的,而且偏喜剧向,喜剧是我愿意采用的一种语言。”不过,虽然导演功力比不过其他人,但是徐峥表示自己的优势在于演员,“我是一个演员,我可以进入到不同导演的故事中,比如说贾导,不如说文牧野。”
涉足监制
监制是桥梁 遇到分歧要尊重导演
近年,徐峥一直致力于扶植新导演,为新导演当监制。徐峥说,早期国内缺少完善的机制,出品人、制片人不分,他发现近来行业愈加重视监制的作用,“现在一部电影片头,也越来越多地看到监制的名字。”
在徐峥看来,监制是沟通制片人和新导演的桥梁。在和新导演合作的过程中,徐峥发现,很多新导演因为没有经验,其实很难得到制片人的信任,监制的作用就是成为制片人和新导演都愿意信任的那个人,“我会告诉制片人这个新导演好在哪里,也会告诉导演可不可以这么做。”
从事监制工作十年之久的贾樟柯也分享了自己对“监制”的看法。“我拍第一部电影没有多余的钱,就几个朋友,当时也没有监制。第二部影片因为有北野武工作室合作,他们就派了一个监制,他叫市山尚三,我们一直合作到现在。我当时也不知道监制是什么,就问他什么是监制,他说,监制是导演的交谈者。”
至于何为交谈者?贾樟柯补充说:“因为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是孤独的,当然监制并不是为了排遣他的孤独,他更像一个回应。有时候,监制甚至要成为导演的对立面。因为有时候导演可能会一意孤行,没有人愿意提出来,这时候监制就要站出来。”
在和新导演合作的过程中,分歧在所难免。遇到意见不合,徐峥说:“我会尽我所能提供自己的想法,但最终的选择权还是要交给导演,让他去做决定。虽然有时候会很着急,知道可能有更好的方法,但是还是要交给导演,不能越俎代庖。”
贾樟柯看法一致,他认为监制要尊重导演,自己在多年的监制工作中,也都是把讨论都放在前期准备阶段,在影像出来之前,避免干扰导演。
揭秘《我不是药神》成功秘诀
最重要的是整个创作组合好
《我不是药神》中,徐峥既是主演也是监制。他以这部电影为例,简单分享了整个创作过程。徐峥透露,《我不是药神》的剧本最早是编剧韩家女根据社会新闻改编,宁浩看完后直接泪目,就找到自己,看看能不能一起做。
因为题材的敏感性,徐峥透露当时大家讨论了很久,“最后,我们发现好像有一个缝隙,可以让我们拍。”除了监制,徐峥当即主动请缨演出。后来宁浩推荐文牧野,徐峥在First青年影展看过文牧野的片子,对其很是欣赏,就这样三人小组成型。
徐峥表示一开始的剧本有点像报告文学,很主旋律,且按照最初的设想,主人公是东北人,是徐峥建议把主人公拉到一线城市,这样观众可能更有代入感。另外一大变化就是,在早期的剧本中,主人公是白血病患者,后来被改成了健康的人,“我觉得这个改动非常好,这样人物的弧光更大,因为我们都是没有白血病的,观众的代入感就会更强。”问及《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原因,徐峥表示最重要的是整个创作组合非常好。
寄语年轻电影人
先把想说的故事浓缩成一句话
问及对年轻电影人的建议,徐峥以自己的经验为例,提供了“一句话”方法。
“包括现在,仍有大学同学来问我,我也要拍一部电影,要怎么做?我当初从戏剧学院毕业,也曾想过要拍电影,想写剧本,我想拍我的童年,但写了几页纸就写不下去了,就是组织不起来。”徐峥说,“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如果你要拍一部电影,你就把想拍的东西浓缩成一句话,把这句话写到纸上。比如说,我要拍一个两个人回家过年的故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扩充。两千字,八千字,一点一点丰富,直到有一天你可以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另外,徐峥说,创作剧本不一定要从头开始写,“你可以先写你能写的,找到你最想表达的东西,然后可以往前,也可以往后,慢慢去发现故事。”
有观众问到创作时脑海里都是碎片,徐峥说自己也有这种体会,他建议大家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学会把材料归类,“创作需要一个冲动,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安东/文)
(责编:小万)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